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辽东湾北部LH01孔柱状岩芯样品进行粒度、孢粉、有孔虫和测年多项环境指标测试,探讨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24ka BP以来的古环境演变。LH01孔沉积环境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河湖相沉积—全新世早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全新世中期浅海相沉积—全新世晚期河口滨海相沉积;气候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冷较干—晚更新世晚期凉稍润—新仙女木降温—全新世早期凉稍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干—全新世晚期温较干的变化;LH01孔在大约7.5ka BP发生了盘山海侵。  相似文献   

2.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500kaBP)至晚更新世初期(90ka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其中前一类(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断裂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广泛,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前者可控制5.5级左右的地震,而后一类可控制6-7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广西沿海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孢粉分析,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历史记载及现代气温观测资料,综合资料广西沿海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经过研究,初步划分了本区全新世以来的7个气候期,在晚全新世内,进一步划分了7个气候亚期,早全新世,中全新的气候变化具有1500-2000a周期,晚全新世界的气候变化具有500-1000a周期,晚全新世中-晚期的气候变化具200a周期,200a来的气候变化呈冷,热交替出现,具有10-20a或30-  相似文献   

4.
广东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根据作者对广东东部地区的大量钻孔岩心和地表露头的沉积相综合分析资料及14C测年数据,讨论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认为广东东部沿海在晚更新世中期发生过海进,而且具有开始早、结束迟和中间有过波动的特征。全新世海进在距今12000—10000年已开始。中全新世早期海面迅速上升,晚期转为缓慢上升甚至相对停顿。晚全新世早期海平面升到最大高度,近2000年来稍有下降并渐趋稳定。未必存在中全新世高海面。  相似文献   

5.
本区晚更新世晚期的前期和中期阶段以河流沉积为主,晚期阶段及早全新世早期湖相沉积逐渐占重要地位.晚更新世晚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使晚更新世中期的海相地层遭受侵蚀,导致海产动物化石被搬运和再沉积.垦利组陆相地层中发现的有孔虫、双壳类等海相化石是由于海面变化引起的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北海组的地质时代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新生代以来是一沉陷区,第四系发育较完整,从老到新有早更新世湛江组、中更新世北海组、晚更新世八所组、全新世早期石岛组、全新世中期灯楼角组、全新世晚期鹿回头组及烟墩组.第四纪以来曾有四期火山岩:早更新世湛江火山岩、早更新世晚期石峁岭火山岩、晚更新世湖光岩火山岩和全新世雷虎岭火山岩.现仅就第四系中的北海组进行论述.本文是我队共同劳动成果,由薛万俊同志执笔,文中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北海组的岩性北海组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北部、广西北海地区及海南岛沿岸.前人最早在北海市发现该地层,故称“北海组”.北海组呈棕红、棕黄色,有的地方可见到网纹,按岩性分为两层,上层为粘土质砂,下层为砂砾.各地岩性略有差异,详见以下剖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沼泽剖面的 ~(14)C测年、孢粉分析、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植物残体鉴定和沉积物化学元素资料,研究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三江平原沼泽发育与古地理环境演变。结果表明,沼泽发生及其发展与古地理环境演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晚更新世末期沼泽孕育期,早全新世沼泽萌芽发育期,中全新世沼泽旺盛发育期,晚全新世沼泽继续扩大发育期。距今11000年左右应为本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分界。腐泥层底是全新统的下界。同江县勤得利农场十九队、抚远县创业队沼泽剖面可作为本区全新世的标准剖面。泥炭积累速率为晚全新世>早全新世>中全新世。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厦门港湾12个柱样沉积物的抱粉分析结果,划分出三个饱粉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化史。Ⅲ榛属-藜科-水龙骨科带,以榛和草本为主,表明为稀树草原植被和温凉干燥气候,陆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Ⅱ栎属、栲属、栗属一水龙骨科带,表明为繁盛的常绿阔叶林和茂密的灌木草本植被,气候最湿润暖热,为冰后期海面最高时期,海相沉积,形成于中全新世;I松属-禾本科-蕨属、水龙骨科带,由成类、草本和针叶树组成,表明主要为针叶树和栽培植被,气候转为暖干,现代沉积,即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福建漳浦前湖湾QHP剖面进行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分析,并绘制出频率曲线图和概率累积曲线图,进行沉积动力的解释,综合实地观察,该剖面岩性,有孔虫、硅藻分析结果14C年代测定等实验资料,得出该剖面从下往上的演化过程:①晚更新世晚期的浅河流沉积;②晚更新世晚期的湖泊沉积;③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海岸风砂沉积.  相似文献   

10.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1992年6月冲绳海槽进行了热水活动和底质调查。从所采岩芯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岩芯6个,对样品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Th、^230Th、^232Th、U、^234U、^238U的测定。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全新世期间沉积物沉积速率比晚更新世期间低,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2.10-8.50cm/ka,晚更新世平均沉积速度为7.40-20.10cm/ak。这揭示了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期间大量的陆 火山碎屑冲绳海槽,而全  相似文献   

11.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作为地球环境演変过程的最新一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和海岸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沉积物中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古气候及植被变化、海陆变迁等自然环境演变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宁波地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 宁波滨海平原,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仅850平方公里。本区的第四纪地质调查主要是由浙江省地质局等有关单位进行的。我们利用浙江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提供的钻探岩芯祥品,作了孢粉、微体古生物、软体动物化石分析,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作了部分样品的测年。本文总结已获得的资料,提出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palaeoenvironmental analysis on the fossil fauna dominated by Foraminifera and Ostracoda, core QC2 contains 8 marine transgressive beds, called (from up to bottom) Transgressive Beds Ⅰ,Ⅱ, Ⅲ, …,Ⅷ respectively. Together with dating data, the transgressive sequence since 1. 7 Ma B. P. has been established, indicating that the core went through middle and late Early Pleistocene, early and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early and late (Substages A and B)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Holocene transgressions. Within these 8 transgressions,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early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Holocene transgressions-had rather strong activities proved by shallow sea (of 50 or 20-50 m water depth) deposits in the prime, while 2 of the 8, during middle Early Pleistocene and late Late Pleistocene (Substage A), were much weaker only with supratidal deposits. The transgressive cycles also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ransgressions in the Holocene and in Substage B of late Late Pleistocene are made up of 3 and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研究珠江三角洲的第四纪地层;晚更新世玉木亚间冰期、全新世中期(大西洋期)海侵阶段的地貌景观及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马尾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海相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该区钻孔剖面贡料,结合~(14)C、古地磁、孢粉及微体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区第四纪地层提出划分意见和自第四纪晚期以来,地层中存在着典型两期海侵所形成的海相层。  相似文献   

15.
X射线技术在结晶矿物学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测量精度较高,快速简便,对样品无破坏作用,是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还广泛地用于大陆架地区的沉积物研究(俞旭等,1982; Devine,1972)。本文将对北部湾东北部x1钻孔近百米的沉积物岩芯全样进行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研究,并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探讨北部湾沉积区的沉积环境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四个工程钻井的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及沉积物资料,对钻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认为所钻遇的地层包括下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依据古生物分异度及含量作出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十个海侵期,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特征种的初现面和末现面资料,将本区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太平洋V_(28-239)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分析了本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认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本区气候温暖,沉积环境属陆架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8.
早更新世以来南海中部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7个岩心的粒度、矿物、化学、微体古生物、氧同位素和古地磁等分析和测试资料,探讨了南海中部早更新以来沉积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自早更新世以来,研究区主要处在一种半深海的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沉积了一套以陆源碎屑为主要成分,并含有较丰富的生物碎屑和火山碎屑的具有多源性特征的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沉积。但是在漫长的沉积过程中,受到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海底火山活动和全球性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其在不同沉积区和不同沉积历史时期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第四纪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6个钻孔和461km浅层地震剖机测量获得的测年、微古、孢粉、藻类、古地磁以及岩持征和地震反射界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第四系划分为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对各时期的沉积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地揭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孢粉和硅藻分析并结合沉积学以及14C测年等资料,重建了渤海湾西北岸曹妃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等演变过程,细致刻划了渤海湾西北岸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史.曹妃甸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经历了冲积平原或滨海平原、河口或近海湖沼环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废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等4个阶段.气候和植被在不同阶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