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虾配合饵料中以1‰~2.5‰的比例添加“对虾克毒王”药物,在整个养成期投喂含“对虾克毒王”的药饵,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福建漳浦、广东深圳、山东莱州、文登对虾养殖病害防治示范区和示范区外的大连庄河市、天津汉沽区、山东日照市等养虾点进行大面积药物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试验,收效显著,能完全控制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可使养殖期延长1~2个月,并可促进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2.
口服免疫型药物对养殖中国对虾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8  
于1992年8-9月在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虾场,使用复合口服免疫药物防治中国对虾病害,在现场观察对虾的发病情况,生长及增重速度;在实验室测定对虾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对虾服用“口服免疫型”药具有明显的抗病防病能力及促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育苗中“红圈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6):17-18
在对虾育苗期间,育苗池底或池壁上经常出现桃红色的斑点,形成为大小不一的红色的圆圈。红圈蔓延迅速,有时在1,2d之内,便暴发和占满着整个池底和池壁。这种现象,俗称“红圈病”。凡是发生红圈的育苗池中,对虾幼体活力下降,厌食,趋光性差,并陆续出现死亡。严重时,虾苗几乎全部死亡。红圈病病原为真菌[1]。该病原菌多发生在光线暗弱的室内育苗池中。目前,有关防治红圈病的报道很少见。1993年4月期间,笔者在进行斑节对虾种苗生产时,对防治红圈病分别用不同药物进行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在斑节对虾生产育苗池中…  相似文献   

4.
孙庆军 《海洋科学》1994,18(1):15-15
随着人工养殖对虾企业化的发展,对虾病害亦日益严重,尤其1993年暴发性的流行疾病,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对虾病害免疫防治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研究项目“海湾、湖泊水产农牧化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着重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增强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进行了中国对虾免疫系统的特点及作用方式研究、天然药物的抑菌实验、中国对虾血淋巴免疫因子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及血淋巴中抗菌、溶菌活力的研究等基础…  相似文献   

5.
1992~1993年福建南部地区虾病的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7月~1993年11月,福建养殖对虾发生了数起严重的流行性虾病.病发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992年7月(发病对象为长毛对虾和斑节对虾)、1992年9月(日本对虾)、1993年5月(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和日本对虾)和1993年10月(日本对虾)。本文对上述4次虾病做了调研,探讨了细菌、病毒和某些生态因子的变化与虾病的关系。l材料与方法1.1细菌的检测材料取自同安西柯万亩对虾养殖地(表l),采集方法按微生物调查规范[1],3h内带回实验室。检测按陈和范等[2,3]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验了罗氏沼虾仔虾及Z11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0.82cm的仔虾由盐度10.8‰放入淡水及0.98cm的卫虾由淡水直接放放20‰以下盐度水中培育,对虾仔的成活影响不明显;Z11期幼体由盐度17‰直接放入7-17‰盐度水中和由盐度10.8‰放入4-10.8%盐度水中以及淡化后第二天由淡水直接放入17‰ 盐度水中培育,对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幼体能正常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7.
甜菜渣对中国对虾消化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7,28(3):280-284
于1996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选取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平均体长9.02cm),以双缩脲法测定消化器官的蛋白含量;福林一酚试剂法测定蛋白酶活力;Somogyi比色法糖法测定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同时研究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添加10%的甜菜渣或10%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甜菜渣时,对消化器官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10%甜菜渣 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甜菜渣饲喂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血淋巴蛋白质、葡萄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5):476-480
于1992-1993年5月和10月,在胶州湾捕捞中国对虾亲虾,9月在莱州和胶南采集的人工养殖中国对虾,采用双缩脲法测定其血淋巴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用0-TB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并研究注射灭菌海水、海洋弧菌后,对中国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中详述细基江离繁枝变型与刀额新对虾,中型新对虾,锯缘青蟹在鱼塘中混养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藻虾混养构成海洋动植物互为有利的生态系,充分利用养殖水域,达到坛产坛收的目的。细基江离繁枝变型是鱼塘养殖的优良品种,从试验结果可推断出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7-30℃,17-29‰,它的最适生长水层是:1-4月为20-50厘米,5-6月50-80厘米,7-8月70-80厘米,9月35-70厘米,10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卵母细胞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1989年10月-1990年9月分别先后在昌邑县下营镇对虾育苗场和青岛黄岛盐业公司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运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及组化方法,研究中国对虾卵母细胞的形态发育及其内部结构分化。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4个主要时相:Ⅰ.早期分化时相,Ⅱ滤泡初生期时相,Ⅲ卵黄大量生成时相,Ⅳ皮质棒生成时相。  相似文献   

11.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5,19(6):68-69
全身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红腿病,是一种重要的弧菌病,主要影响幼虾和成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可以造成整池对虾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死亡,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对虾红腿病,我们在室内进行了药物饵料筛选试验,在筛选的基础上,研制出复合抗菌药物(FTL),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进行了应用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材料和方法1.l室内药物筛选试验试验用病虾1991年7月采自青岛黄岛区对虾养殖场,病虾体长约6.5cm,病症表现为游泳足、步足和其它附肢及尾扇变红。病虾取回后放于室内暂养,试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温家宝同志“下半年,科协要针对当前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一、二件实事”的指示精神,中国科协主席办公会决定,委托学会部会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山东省科协和青岛市科协,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于1993年11月24~26日在青岛召开了“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并提出了近期养虾和虾病防治的两个建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专家、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出席了大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及摘要1ll篇,涉及到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的病原、病因、流行规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梁瑞云 《海洋科学》1994,18(4):68-70
净化水质、改善养殖水环境、防治虾病,实属对虾养殖业刻不容缓的问题。不少单位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如水质净化剂、消毒剂的研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水质净化剂的研制和使用中仍存在如下问题:(1)用药量大。如漂白粉等消毒剂需1~2kg/亩。(2)药品贮运使用不便。如有些药品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还有些属液体药物,不便于贮运。(3)鱼虾兼用的多,对虾池专用的少。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作者于1991年进行了“特效净水灵的研制及其在对虾养殖业的应用”试验,并于1992年9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委通过了专家技…  相似文献   

14.
2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40‰盐度范围内,设置9个盐度梯度(1‰、5‰、10‰、15‰、20‰、25‰、30‰、35‰、40‰),比较不同盐度对2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全同胞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2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虾家系B03在10‰-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差异不明显,成活率较高;对虾家系B08在1‰-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增长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从盐度1‰到15‰逐渐升高,15‰以后逐渐减小.对虾家系B03的成活率整体高于B08的成活率,2个家系均难以适应盐度为1‰和5‰的水体.研究为凡纳滨对虾的家系选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最大的一次对虾病害袭击了天津市沿海地区,其来势猛、发展快、死亡率高。汉沽区近20000亩精养虾池从1993年6月下旬开始出现病害,相继在全区蔓延,到7月上旬,全区已有2000亩虾死亡。天津市汉沽区德安水产养殖技术开发部应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的防治对虾病害的新药——“虾康一号”在汉沽区部分虾池进行了中试获得成功。7月上旬,海沿虾场和盐场养虾场对虾发病,现场检查发现病虾有黑鳃、黄鳃、红腿、红体、空胃、肝胰腺肿大、糜烂、萎缩和不振食等病症。试验者检查了沿海虾场3号(25亩)、5号(12亩)、…  相似文献   

16.
于1992年4-10月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前湾育苗场和胶南市红石崖镇邵家村养殖场,采用载玻片挂片和对中国对虾现场取样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育苗池和养成池载玻片挂 表面和对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1987年5月至10月在黄岛养虾池对虾生长周期内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逐月调查。指出:小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1092.4inds·10c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是主要类群,其总平均密度分别为466.9和457.9inds·10cm-2。89.7%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表层2cm内。结果指明小型底栖动物被对虾捕食,并提出了捕食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对养殖对虾病害的防治研究,在1982—1985年期间,已取得重要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首获农牧渔业部和国家海洋局的科技进步奖。在此基础上,第一海洋研究所于1986年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项目“养殖对虾死亡病源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农牧渔业部的“七·五”攻关项目“对虾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根据课题计划安排,他们走出实验室,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到生产中去观  相似文献   

19.
11种天然药物对弧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1年3-4月应用纸片法定量测定了海洋及陆地来源的11种天然药物提取物地中国对虾的主要致病菌-弧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弧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有5种,中度敏感的药物有3种,不敏感药物有3种,并且5种高度敏感药物的抑菌效果均优于绝大多数抗菌素。为在对虾养殖中选择高效,低毒的天然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聚缩虫病是对虾养殖危害较大的一种常见病害。以前报导的多是单养虾塘的防治技术。随着虾、贝混养技术日益提高,混养面积逐年增加,我们筛选出几种对虾、贝无毒害或较小毒性的防治聚缩虫病的药物,并已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本文主要报导硫酸铜、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等三种药物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