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祥"牌大黄鱼慢沉饲料养殖大黄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振禄  王玮玮  苏永裕 《台湾海峡》2001,20(Z1):112-114
本文报告了用"银祥"牌大黄鱼慢沉饲料和鲜活饲料进行为期50d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慢沉型颗粒饲料较适合大黄鱼的摄食习性和营养需求,有较低的饵料系数(1.62),较高的存活率,降低了饲养成本,减轻了对水质的污染,明显地提高了大黄鱼网箱养殖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Z1):36-39
本文强调鱼虾贝苗饵料生物营养的重要性,提出营养强化新问题.并就微藻、轮虫、卤虫等的营养强化方式方法,校正其投饲中的营养误区,以及水产苗种饵料系列中的品种及交迭时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褶皱臂尾轮虫大面积培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海产鱼类养殖和人工育苗工作的深入开展,仔鱼期和稚鱼初期饵料的开发和大量培养技术愈亦显示其重要作用[2,6,7,8,]。作者在1985~1990年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育苗的实践中使用了多种饵料,认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O.F.Millier)是其饵料系列中比较理想的开口和初期饵料。它大小适口(130~260μm)、营养丰富,并能保持良好育苗水质。因此,轮虫的大量培养和稳定供应成了大黄鱼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4.
日本鬼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3):352-355
选用脊尾白虾对日本鬼鱼由亲鱼人工驯化投饵促熟.以扇贝卵子和轮虫作为育苗开口饵料,以卤虫幼体和蒙古裸腹氵蚤经营养强化作为育苗饵料,并对投饵技术进行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5.
海洋养殖鱼类仔稚鱼摄食和营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洋鱼类人工育苗常出现仔稚鱼死亡率高的情况,它涉及到亲鱼培育、卵子质量、仔稚鱼营养需求、生物饵料供应和配合饲料取代等问题.本文就海洋鱼类仔稚鱼培育的饵料系列、亲鱼和早期发育中的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作用、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以及微粒、微囊饲料等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配合饲料饲喂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琴  余柔刚 《台湾海峡》1998,17(A12):149-152
经过30d的试喂试验,大黄鱼配合饲料鱼种饲料饵料系数为1.19,比饲喂鲜活饵料(Ti鱼)节约成本31.58%;鱼苗饲料饲喂规格为150g/尾的大黄鱼,平均饵料系数为1.80,节约成本21.61%;鱼苗饲料饲喂规格为3g/尾的大黄鱼,饵料系数为1.79,节约成本20.16%。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全汉锋  肖治中 《台湾海峡》2007,26(2):295-300
研究了条石鲷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卵孵化,仔稚鱼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营养强化,并对胚胎发育进行连续性观察.根据不同海域的研究成果,完善了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工艺.结果表明:22-24℃为条石鲷最佳自然产卵水温;仔稚鱼有三个明显的生长危险期;饵料营养、环境水质对仔稚鱼的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的1995年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牙鲆、真鲷秋冬季繁育技术研究”,以及1994年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牙鲆性腺发育人工控制技术研究”和“生物饵料DHA营养强化及MBO配合饵料应用效果试验”项目在荣成市和威海市两地通过了阶段性现场验收。其中,对于牙鲆鱼控温控  相似文献   

9.
免疫添加物对大黄鱼血液白细胞数量及其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低聚糖益力素、稳定型维生素C、渔用多维等免疫、营养添加物定期投喂大黄鱼,以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等为指标,跟踪检测试验大黄鱼血液中白细胞组成数量和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添加物可以提高大黄鱼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大黄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大黄鱼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十年来鱼,虾,贝类种苗的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渔业资源,从6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了栽培渔业的开发,开展了海水鱼、虾、蟹类种苗培育技术的研究。60年代后期,作为种苗生物饵料的褶状臂尾轮虫(BrachicnusPlicatilis)的引进、大量培养及营养强化技术的应用,使海产鱼类种苗的生产发生了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1.
日本鬼You育苗投饵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3):352-355
选用脊尾白虾对日本鬼You亲鱼人工化投饵促熟,以扇贝卵子和轮虫作为育苗开口饵料,以卤虫幼体和蒙古裸腹Sao经营养强化作为育苗饵料,并对投饵技术进行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12.
廖永岩 《海洋科学》2003,27(4):68-71
利用面包酵母在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并用培养的轮虫进行远海梭子蟹育苗。结果发现,接种200个/mL,经8d培养,轮虫密度可达3075个/mL。用高密度培养而又未经营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及培养饵料,再配合单胞藻和卤虫,用于远海梭子蟹育苗,育苗期(至大眼幼体)为14-16d,培育至幼蟹一期,成活率达17%。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对中国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90年7-9月用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饵料饲喂中国对虾,研究饵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量及对对虾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每百克饵料中添加6000U维生素D,其体长增长率和增重率最大,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最好,饵料系数最低;VD对对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投喂适量的维生素D时,有助于钙,磷在虾体中的吸收,虾壳中的沉积,虾壳的硬化。  相似文献   

14.
饵料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为准确评估东海中南部海域饵料生物的营养关系,基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4月两个航次调查中收集的饵料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对其营养生态位的季节变动特征及种间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饵料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跨度较大,海域整体食源多样性水平较高,营养结构较稳定;饵料生物δ13C和δ15N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饵料生物的营养级显著低于秋季;浮游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在两个季节间未发生明显的偏移,但其他饵料生物的生态位的位置和重叠度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或许与饵料生物摄食选择的季节差异有关;鱼类、虾类和头足类的营养生态位在不同采样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重叠和分化特征,证明了不同饵料生物对食物选择的差异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海域生物营养生态位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东海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皱纹盘鲍及其饵料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的皱纹盘鲍及其天然饵料──硅藻、海带、裙带菜、 石药及17种人工配合饵料的蛋白质、氨基酸、无机元素粗脂肪等营养成分。明了 不同生长时期的鲍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需求量不同,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 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等。这对根据不同生长时期来选用合适的鲍饵料、人工配合饵料 以符合鲍的营养需求,以及鲍苗食性转化机制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脂肪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原料。鱼类对栖息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及其本身的各个生命阶段新陈代谢的变化,必然在脂肪的代谢上有所反映。 把鱼类含脂量的变化,作为一项生态-生理学指标与鱼类的生物学状况和环境条件联系起来,在渔业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近20年来,许多学者已经证明,鱼类含脂量的变化与鱼类的行动、成活率和数量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饵料保障的较好指标。而有关大黄鱼含脂量变化的研究,则至今尚未见有报道。 本文主要对大黄鱼肌肉和肝的含脂量的个体变化与季节变化进行一些分析,并对肥满系数与含脂量的关系,大黄鱼合理捕捞期等问题做了初步讨论。这将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夜光藻的营养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饵料,外界营养条件和离子变动的角度研究了夜光藻的营养动力学。结果表明,夜光藻与基饵料之间存在类似米氏方程的定量关系,外界离子变动可以影响夜光藻的重量活动,并提出了夜光藻赤潮形成的生化聚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Pseudos ciaenacrocea(Richardson))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种,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而受到青睐,在大黄鱼人工育苗和网箱养殖等技术相继成熟之后,人工养殖得到迅猛发展,仅福建省2000年就有养殖网箱约30万[1].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大面积细菌性疾病的爆发[2~5],给大黄鱼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细菌性疾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两种饵料条件下鮻的碳收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鮻(Liza haematocheila)进行21 d 的室内模拟实验所得数据, 分析了两种饵料条件(饵料1:高营养价饵料; 饵料2: 低营养价饵料)饲育下鮻的碳循环过程。结果表明: 鮻摄食高营养价饵料后的碳消化率显著低于摄食低营养价饵料。摄入碳量受饵料种类影响, 与饵料营养价值成反比。碳摄入量中用于生长的部分(以比例衡量)不受饵料种类影响, 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量远远高于粪便途径, 约为后者的8~10 倍。转运碳(y)与体质量(x)之间成线性关系为: y=723.13x?62.124(饵料1)与y=718.99x+832.32(饵料2)。鮻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 摄入碳=13.03 生长碳+13.08 粪便碳+73.89 非粪便流失碳(饵料1)和100 摄入碳=12.70 生长碳+8.18 粪便碳+79.12 非粪便流失碳(饵料2)。  相似文献   

20.
卵形鲳鯵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卵形鲳鯵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中,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仔鱼生长及成活率影响的试验,培育出体长3~5cm鱼苗23万尾.平均成活率为57.5%。结果表明用螺旋藻强化培育轮虫和采用二次培育方法进行卵形鲳鯵人工育苗.可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