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康牛山地区的海相火山岩构成安康隆起的主体。经两年的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和成果:①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郧西群火山岩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岩石类型计有石英角斑岩、钾石英角斑岩及其同质火山碎屑岩;耀岭河群为细碧岩、钠长辉绿岩及其同质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组合为石英角斑岩-细碧岩,缺失中性角斑岩类,前者为钙碱性系列,后者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含钙碱性系列分子。火山岩具双模式特点,为裂谷环境产物。加里东晚期或华力西早期侵位的酸性侵入岩为岛弧环境产物。②首次研究并划分出七条韧性剪切带,在空间上呈近南北,和南东-北西两组方向,推测其为共轭韧性剪切带组合。③论述了恒河以东,付家河以西地段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猴子崖-牛山主峰一带为一大型构造穹窿。④本区火山变质岩的变质矿物有七种组合类型和两个变质相。⑤本区首次发现了高压变质相系的蓝片岩(钠钙闪石绿片岩)。这对阐明安安隆起、平利隆起,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⑥基于Ma区和Pan区铜银矿点和矿化地段的发现和金银铜矿化特征、成矿条件的分析,初步认为本区已知的火山热液脉型和火山变质热液脉型铜矿不具备形成工业矿床的地质条件,金矿产成矿因素较为复杂,其成矿前景尚欠明确,银矿产尚有一定的成矿潜在前景。笔者等确立的找矿指导思想是以银为主的金银铜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2.
3.
4.
李子良  李岩  王清 《吉林地质》2009,28(3):11-14
洮南地区闹牛山成矿远景区位于大兴安岭巨型隆起带中段东缘,介于万宝坳陷与野马隆起交接部位,区内古火山机制控制了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及斑岩体的展布,依据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具备发现中、大型铜、钼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云南思茅大平掌矿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平掌矿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为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缺失SiO_2为52%~61%之间的中性火山岩。火山岩的TiO_2含量低及其它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这套火山岩很可能形成于岛弧环境。不相容元素N-MORB标准化型式以Ba、Nd、Sm相对富集和Nb、Sr、Ti的相对亏损为特征,其中Ba 富集和Nb亏损更是岛弧火山作用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平掌矿区细碧岩具非常低的 Nb/Y(<0.15)和Zr/TiO_2(<0.01)比值,石英角斑岩的低Zr/TiO_2和Nb/Y特征以及Zr/Y比值(3.34~4.23)、(La/Yb)_N比值(0.47~2.50)变化范围都可以反映出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大平掌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与世界上典型岛弧火山岩的Sr、Nd特征相似,其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且经受地壳混染和(或)海水热液蚀变的影响。岩石中富含的放射成因铅也与岛弧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很可能受岛弧环境下的双峰式火山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中国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根据中国大陆洋陆作用的关系和造山带的演化,重新划分了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域和成矿带,将其分为古亚洲、北部特提斯、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4个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又分为华北陆块北缘早-中古生代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地块东北缘晚古生代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地块南缘中晚古生代成矿带、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晚古生代成矿带。特提斯北部成矿域分为中咱地块西缘晚三叠世义敦成矿带、羌塘地块(昌都-思茅地块)北缘古近纪玉龙成矿带、塔里木地块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成矿带、扬子地块西缘古近纪成矿带。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分为班公错成矿带和冈底斯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域分晚中生代活动陆缘成矿带和台湾古近纪-新近纪岛弧成矿带。综合分析中国大陆地质演化史与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对中国斑岩铜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疆红山糜棱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山金矿区属天山地槽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位于康古尔与苦水断裂之间狭长的含金韧性剪切带东段北缘;出露地层为中下石炭统;华力西中晚期的多期次岩浆活动、韧性剪切作用和构造活动叠加形成了一系列金及多金属矿床,已成为新疆东部主要的产金基地。通过对红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并从宏观及微观尺度进行成矿条件分析发现金的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尤其是与方铅矿关系密切。主要特征是贫黄铁矿,少多金属硫化物,局部富含方铅矿,金的分布极不均匀。金具多源性,主要来自岩浆,少量来自围岩。剪切作用多次叠加及强烈糜棱岩化,使金矿物与多金属硫化物沿裂隙及糜棱面理分布,形成糜棱岩型或超糜棱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青山新地沟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地沟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大青山段绿岩型金矿的代表性矿床,矿体主要产于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组合中的蚀变糜棱岩带中。矿石类型有:蚀变糜棱岩、千糜岩、石英脉等。主要蚀变为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矿体与围岩糜棱面理产状基本一致,绿片岩为矿源层。影响成矿的主要因素是两期不同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和早期同构造侵位的晚太古代二长花岗岩。矿床形成是上述地质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显生宙以来的花岗岩侵位对成矿影响不大,基底硬化后脆性断裂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570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新场位于"勉略宁"三角地块矿集区南部铜金成矿带,区内广泛出露中、上元古界碧口群蚀变海相富金火山喷发沉积建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不同规模、类型断裂系的形成,为区内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内韧性剪切带与叠加于其上的脆性断层交汇处多形成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条件分析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气象部门收集的1954年至2003年7月份的226个山洪(泥石流)灾害个例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发现:(1)湖北省山洪(泥石流)灾害3~10月均有发生,6~8月最为集中.占总数84%;空间分布广而不均,鄂东南、鄂西南最多,灾害的时空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较一致。(2)68%的灾害发生在系统性降雨或集中降雨天气形势下,把握好系统性降雨和集中降雨的预测是有效预测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关键。(3)82.3%的灾害与当日暴雨以上强降雨密切相关。最后用点聚图方法确定了各区致灾的临界雨量,建立了灾害气象预报指标.该指标已投入试用。  相似文献   

14.
张银龙 《陕西地质》2002,20(2):27-38
通过对山阳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的论述 ,归纳总结了区内酸性—中酸性小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岩石主要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岩石碱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 ,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酸性—中酸性小岩体具有壳幔同熔成因的证据 ,分析总结了山阳小河口地区以酸性—中酸性小岩体成矿作用为主的多金属成矿规律 ,提出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万年虎家尖银金矿床主要银矿物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磊明  何全泊 《矿物学报》1993,13(3):254-262
虎家尖银金矿床的主要银矿物有银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脆银矿、辉锑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铅银矿、捷辉锑银铅矿等;矿化包括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和银硫盐阶段;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约7%重量NaCl)、中低温(254~175℃)热液;成矿体系压力约150MPa,lgfs_2变化于-18.5~-10.0;lgfo_2变化于-41.6~-32.0间,f_(co_2)高于(6.03~0.32)×10~5Pa,温度下降、人_(S2)降低导致银、金的硫氢配合物分解,银、金矿物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16.
陕西宁陕-户县地区商丹构造带北侧发现的花岗质片麻岩为古老侵入体,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磨岩等类型岩石组成,具有TTG岩系的组成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类似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潭-汪家塆金矿床受控于区内北西向断裂带。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和似层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矿石类型可分为蚀变岩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种。根据矿石包裹体成分、同位素特征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系来自围岩和七尖峰花岗岩体,属地下热(卤)水混合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