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皖南东源钨钼矿床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建真  董会明 《安徽地质》2010,20(2):100-103
皖南东源钨钼矿床是根据1∶20万祁门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东源地区圈出的W、Mo、Bi、Ag、As、Pb、Zn等元素综合异常,通过开展1∶10000土壤测量,成果显示:在东源地区W元素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等轴状面型异常,面积达2km2以上,浓集中心明显,具浓度分带,浓集值高,与其重叠的异常元素有Mo、Ag、Cu、Bi、Sb等。经工程验证,在异常浓集中心的东源岩体中找到了斑岩型钨钼矿床。在其外围Mo、Cu异常显著的江家岩体和东源岩体东北部蚀变带中也发现了较好的钼矿体或矿化体,具有进一步寻找其它金属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布航特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大兴安岭北段Cu-Mo-Pb-Zn-Ag-Au-Ni-Cr-Co三级成矿带上。1∶5万土壤测量显示,土壤中Ag、Pb、Zn等中低温元素异常呈半环带状围绕Sn、W、Mo高温元素异常分布,异常强度高,组分分带明显,异常查证中圈出的1∶1万土壤异常分布与其类似,异常强度更高,Pb、Zn、Ag异常浓集中心指示了浅覆盖铅锌矿体位置。与土壤异常对应的低阻高极化率圆形面状异常,指示有隐伏极化体存在,推测深部存在隐伏花岗斑岩体;隐伏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深部找矿潜力较大。以斑岩成矿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发现了多条浅覆盖铅锌矿体和隐伏银矿体、钼矿体,总结了本区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梁乐辉 《福建地质》2012,31(3):240-246
同安水洋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土壤测量,共圈出W、Mo、Ag等元素综合异常多处,其中异常值较高、规模较大异常主要有Ag 1个、Mo 5个和W异常2个,各异常相互套叠,根据主要综合异常,地表已发现多条钼矿体和钼矿(化)体,显示矿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县付冲一带位于东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中东部。通过分析研究区内Mo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富集特征,讨论了元素组合特点及相关性;通过对比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Mo异常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Mo异常,认为Mo异常重现性好,且伴生Ag,Pb,W等元素组合,具水平分带现象,呈斑岩型钼矿异常特点。研究区内以化探工作成果为重要依据进行工程验证,共发现7条钼矿体,找矿效果较好,且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团山异常是一个由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逐次开展化探扫面、缩小找矿范围并最终圈定的一个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团山异常位于早白垩世灵山岩体东南部,为一个高温及稀有金属元素组合(Mo-Nb-Ta),以Mo为主,伴有Nb、Ta的异常;Mo异常呈近似等轴状,面积0.258km2,强度高,规模大,已达到二级浓度梯度,具浓集中心。团山异常地表未见矿化,蚀变仅在局部发育,但验证钻孔中钼矿化发育,钼矿化受区域性NE向剪节理控制,且沿节理面及两侧无蚀变作用,与已知的钼矿床相比,属于细脉型钼矿床。依据异常特征和查证结果显示,团山Mo-Nb-Ta异常具有较大的钼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刘鹤  姚敬金  任宏  刘碧洪 《地球学报》2014,35(6):683-692
福建铁帽山钼矿床位于闽西南拗陷带,是一个与晚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产出于花岗杂岩体中,杂岩体由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少量石英闪长岩组成,钼矿体围绕着矿区中部的花岗斑岩岩株近似呈环状分布,主要赋存于蚀变的二长花岗岩中。矿体受到后期断裂构造的破坏而被截断。矿区的围岩蚀变作用强烈,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自下而上、由内到外可划分为钾化带、石英-伊利石化带、蒙脱石化带和高岭石化带。其中,石英-伊利石化作用与钼矿化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Mo元素对数值的频率统计呈双峰式分布,异常下限为12.2×10–6,由此圈定的Mo元素异常近似呈环状分布,与矿体分布范围总体上相一致;而低温成矿元素Zn、Ag元素和高温成矿元素Sn的异常多数分布于Mo元素环状异常的外围和中心低值区。在勘查工作中,石英-伊利石化蚀变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可以作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同时要特别注意断层对矿体的截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光山县陈岗钼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荣军 《地质与勘探》2013,49(5):914-919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陈岗地区位于近南北向光山千鹅冲-新县上棋盘钼异常带上,具有较好的钼矿找矿前景,1∶5万区域矿产远景调查在该区圈出了以钼为主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本文叙述了1∶5万综合异常的查证结果: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的钼异常强度高、面积大、浓集中心明显,实施的槽探和钻探工程验证表明,在探槽中钼均呈弱矿化,钻探发现四层钼矿体,其中第一、二、四层矿体厚度、品位均达到工业指标要求,第三层矿体达到边界品位,取得了较好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8.
明水地区位于甘肃北山北带,区域化探资料显示,区内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区以Au、Cu、W、Mo、Sn为特色的化探异常带规模大、强度高、有明显浓集中心,在部分异常内已先后发现多处金、铜、钨等矿床、矿点和矿化点。本文在1∶5万土壤测量工作基础上,对该地区(新圈定的1∶1万)Ht-1-1综合异常进行剖析,根据元素组合,圈定了前缘晕、近矿晕、尾部晕元素组合异常,利用累乘叠加方法圈定了2个Ⅱ级化探异常带,指出了在Ⅱ号异常带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王兴  牛延宏  谷华娟  郑涛  李旭东 《世界地质》2016,35(4):1021-1026
利用1∶2万土壤测量、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及激电中梯测量等方法对黑龙江滨东新立屯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发现Mo等11种单元素土壤异常182处、组合异常29处、高磁异常1处、激电异常2处。在综合分析其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物化探异常套合处进行了槽探工程揭露,发现多处钼矿(化)体。  相似文献   

10.
皖南粒七湾钨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科远 《安徽地质》2012,(2):98-102
通过水系沉积物地化扫面在安徽省祁门县粒七湾圈出了W、Mo、Cu、Bi、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检查发现该异常区出露有花岗斑岩体,经探槽揭露取样分析发现有钨钼矿化.在2009年通过进一步工作,取得了找矿突破. 粒七湾钨钼矿为典型斑岩型钨钼矿化,矿化见于岩体内部,呈细脉浸染状产出,矿化的强弱主要受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制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较平缓;主要矿体间断地赋存于标高-146.5~80.0m间,共圈出矿体26个,初步估算钨、钼资源量(333+334)均可达中型规模. 矿区的土壤中有以 W、Mo、Cu、Bi、Pb、Zn 元素为组合的地化异常响应,各异常元素分带现象明显,W、Mo、Cu、Bi为异常内带元素,Pb、Zn矿则为异常外带元素,W、Mo的异常侬集中心指示了矿化富集区. 矿区东北部分布有一个磁异常,反映存在隐伏小岩体,根据区域磁异常分析,该岩体可能与粒七湾岩体同源,具有良好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林耀忠 《福建地质》2012,31(2):140-146
南平下明洋铅锌钼多金属矿区土壤测量发现Pb、Zn、Mo、W、Bi等异常。北部西部以Pb-Zn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较紧密,异常浓度以外带为主;东南部岩体接触带附近以Mo-W-Bi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紧密,异常浓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布连续,规模较大。分析认为矿区土壤Pb、Zn、Mo、W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richment and depletion regularities for porphyry copper-molybdenum ore deposi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varied deposit genetic types in the same area, taking three porphyry copper-molybdenum ore deposits (i.e., the Chengmenshan in Jiangxi, Wunugetushan in Inner Mongolia, Baishantang in Gansu) and two copper deposits in Gansu Province (the Huitongshan skarn deposit and Gongpoquan composite deposit) as case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rphyry Cu-Mo deposits or skarn copper deposits include both enrichment of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elements, and depletion of some lithophile dispersed elements,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and some major elements. And the depleted elements vary with deposits, having generality and their own features. On a deposit scale, the positive anomalies of enriched elements and negative anomalies of depleted elements follow in a sequence to comprise regular anomaly models of spatial structures. The exploration in the Tongchang deposit in Jiangxi and Huitongshan deposit in Gansu suggests that anomaly model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eral occurrences and deposits compared to one single enriched element anomaly. And the anomaly models exert a critical effect on the optimization of prospecting targets and their potential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3.
张海洪 《地质与勘探》2022,58(3):573-584
吉林省敦化尔站矿区位于吉黑东部多金属成矿带中南部,以往资料表明有Mo、Cu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斑岩体存在。为查明该区成矿条件,明确勘探思路,开展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和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工作。通过对各元素分布、相关性和异常特征研究,发现水系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较好重现性,R型聚类分析表明Mo与As、W元素相关性较好,主成矿元素为Mo元素,在地球化学高异常和低阻高极化率区域进行异常查证,发现钼矿体6条。钼矿体产于晚二叠世蚀变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Mo和As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和蚀变带的辉钼矿、黄铁矿等关系密切。综合分析尔站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在已发现矿体北东和南东圈定靶区2个,区域上含前寒武系残片呈北东向展布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区是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小东沟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东沟钼矿为中型斑岩型钼矿,矿区及其外围已发现多个钼或钼多金属矿点.文章根据小东沟钼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阐述了该矿床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钼矿与外围铅锌矿之间成因上的联系,提出本区钼矿的成矿母岩为边墙岩体,矿化富集部位为小岩株前缘的周边及顶部,铅锌矿矿质来源主要为于家北沟组地层,其成矿与后期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同时,由物探成果和钻探资料推测在边墙岩体周边还存在有类似小东沟岩体的隐伏含矿小岩体,为该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温泉地区具有较好资源潜力,陆续发现铅、锌、银、钼等多金属矿化现象。本文基于在该区开展1∶1万高精度磁测工作,对磁异常进行处理,推断区内断裂分布,并预测铅锌矿、钼矿等有利区。结果表明:区内有一级断裂3条,二级断裂41条;一级断裂控制地层展布及岩体分布,二级断裂控制地层局部分布和部分岩体分布,并为岩脉侵入通道。该区北部等轴状低缓中等磁力异常区可能为较大规模隐伏花岗闪长岩,此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是寻找铅锌矿化的有利区。研究区南部已发现的钼矿化带位于侏罗纪钾长花岗岩之中,呈现明显高磁异常,沿NW向断裂带边部的6处异常区为钼矿远景区。研究区中部沿一级断裂F1存在隐伏的侏罗纪钾长花岗岩,岩体侵入为热水提供热源,断裂为热水运移通道,靠近察汗乌苏河的隐伏岩体附近为地热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陕西商洛马角寺钼矿位于小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部,矿区出露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区内褶皱和断裂较为发育。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出Mo、Pb、Zn等元素异常,指示有多金属找矿前景。在区内开展1∶10 000土壤测量工作,并对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Mo、(Au)为成矿元素,Ag、Pb、Zn等为指示元素;同时,在区内再次圈出Mo、Ag、Pb、Zn等元素异常,异常再现性较好。运用1∶2 000地球化学剖面对土壤异常进行查证,发现一条含钼矿化构造带(Q1),从中圈出Mo矿体多条。综合研究1∶10 000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仍有Mo、(Au)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福建南靖南坑钼多金属矿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里平 《福建地质》2012,31(3):247-254
南靖南坑土壤地球化学圈出5个Mo多金属综合异常,异常呈北东向分布在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文宾山组碎屑岩接触带及断裂带附近,异常元素组合以Cu、Mo为主,伴有Pb、Zn、W等,浓集中心明显,局部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中甲3-1异常经详查,Mo多金属矿达中型规模,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已发现矿(化)点,认为南坑一带具有良好的钼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张冠 《物探与化探》2005,29(4):304-307
通过对河南银洞坡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元素组合复杂, 由Au、Ag、Pb、Zn、As、Cd形成了强异常;主要异常元素浓集中心明显, 分带清晰;w(As)/w(Mo)≥4;w(As)+w(Cd)+w(Au)/w(Ni)+w(Co)+w(Mo)≥10;浓集克拉克值≥0.5, 变异系数≥1;异常呈条带状有规律分布并受含矿层及构造控制。根据这些标志, 在银洞坡矿区外围W4~W24线等地进行了成矿预测, 预测结果新增加金金属量11.945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