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汪毓才 《气象》1982,8(4):32-33
读了《气象》1981年第10期“时角法测南北线”一文,联想到过去曾有书刊介绍用手表定向的方法,即在任意时刻,以钟表的时针对准太阳,把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定为南北向。用“时角法”和“钟表法”定方向,其实质是一样的。对于地处中、  相似文献   

2.
我们喜欢“浙江气象科技”,每期刊物来后,大家竞相阅读,有些文章还解决了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1981年第4期刊登的“123传真机记录头的调整和维护”的文章,这期刊物刚收到适遇我们的机器记录头出故障,送到上海去修吧,费时费钱不说,还会使记录中  相似文献   

3.
江吉喜  潘汉明 《气象》1980,6(4):35-37
本刊于1977年第4期—1978年第3期刊登了1977年1—12月的“每月天气”。1978—1979年中断了两年。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从1980年起,本刊恢复“每月天气”栏。本期刊载了1980年1月的天气概况,以后将按期刊登。——编者  相似文献   

4.
汪孝清 《气象》1982,8(4):30-30
《气象》1979年第12期刊登了“用‘补去法’校对气表—1’的计算错误”一文,我们在应用该文所介绍的方法校对“气表—1”时,进行了一点补充。 原文介绍的方法,只涉及了日合计为正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冉启贤 《气象》1990,16(3):65-65
《气象》1988年第10期刊登了“如何处理这个记录”的文章,读后浅谈一点看法。该站1988年2月26日14时定时观测出现了干、湿球温度都在零度以上,而湿球结冰的情况。为保证记录的真实性,该站保留了这一特殊记录。我认为这属于湿球溶冰不  相似文献   

6.
王鹏飞  李子华 《气象》1982,8(6):15-16
我们在1980年《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一期发表了《“巨凇”形成机制的探讨》一文以后,为了广泛了解一些不同的看法,并补充说明一些情况,曾又写了《“大雹”乎?“巨凇”也!》一稿,并在《气象》1982年第2期刊登。现在看到《对“大雹乎?巨凇也!”的进一步探讨》(见《气象1982年第4期,以下简称《探  相似文献   

7.
美国夏威夷大学村上多喜雄教授最近发表的《青藏高原地形对亚洲冬季风环流的影响》论文,共分4部份:大尺度现象、日变化、短周期振荡和长周期振荡。连续刊登于日本《气象集志》第Ⅱ辑第59卷1981年第1—2期上。文中还提到目前美国国家气象中心风场客观分析所用的多变量最佳内插方案,这无疑对我们使用网格点风资料时将有所启示。可是原文篇幅太长,不可能全译刊登。现根据1981年1月国际季风会议上作者本人所作的报告稿,翻译如下,供参阅。  相似文献   

8.
张敬业 《气象》1986,12(5):18-20
一、前言 梅雨期雨带和暴雨天气的分布,很大程度取决于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我们曾分析过梅雨期南亚高压脊线(120°E)的南北振荡,提出了脊线振荡特征与梅雨丰歉的关系。但对脊线南北振荡发生的原因井不了解。本文试图从北半球西风角动量通量分布特征来探索南亚高压脊线北跳、南退的原因。 计算资料:1968—1971、1978、1980—1981年  相似文献   

9.
也谈夜间如何测云@吴金玉@臧继业¥爱辉区气象局¥黑河民航站也谈夜间如何测云吴金玉臧继业(爱辉区气象局164300)(黑河民航站)收稿日期:1997-08-04·42·黑龙江气象1997年第4期《黑龙江气象》1997年第二期曾登一篇“夜间如何测云”一文,有感...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气象》1981,7(5):27-28
“关于天气电码编报的讨论”自去年第8期到今年第3期共举办了8期,刊登了20篇文章。电码方面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限于篇幅,这次只讨论了过去天气和现在天气配合编报的问题,并且只讨论了很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旱柳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趋势系数方法分析辽宁地区旱柳生长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1—2015年辽宁省旱柳芽开放期、展叶期、花蕾或花序出现期、落叶期均对前期的气温较敏感,随着气温的升高,旱柳展叶期整体呈提前的趋势,气候倾向率约为0.8 d/10 a;旱柳花蕾或花序出现期整体呈推迟的趋势,气候倾向率约为2.3 d/10 a;旱柳落叶期呈明显的延迟趋势,气候倾向率约为3.8 d/10 a。辽宁省旱柳生长期的长度随气温升高而延长,近35 a旱柳生长期的长度约延长了7.0 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州湾沿岸3座梯度测风塔和19座自动气象站一年的逐日24h自记风资料的统计,得到海州湾沿岸的海陆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陆风“净值”的概念.结合海陆风“净值”分析海州湾沿岸的海陆风环流特征发现:海州湾沿岸南北两段的海陆风具有明显的差异,南北走向的海岸海陆风比西北一东南走向海岸的弱,且转换时间迟;并粗略地估计了海风向...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9,5(5):39-39
最近,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气象台的部分同志来信,对本刊1978年第10期《根据现在天气现象查电码》一文中的若干处提出修正意见,经我们与作者讨论后,认为所提意见很好。现对该文作如下修正和补充,并向牡丹江台的同志们致谢。 本刊1978年第10期第32页右栏霰一项内应包括小冰雹在内,所以该项“霰”字后面应加顿号,并在下面加“小冰雹”三字,“小阵性霰”后应加“或小冰  相似文献   

14.
对2001年第4期《河南气象》刊登的张照河、冯素芳《预防强降水时小型蒸发缺测的方法》的“强降水”一词,我们略有异议。1998年汛期,我们也曾实验过,实践证明,采用“在蒸发皿倒水嘴连接胶管,胶管另一端连接容器”的方法,对强度不是很大(过程雨量可以很大)的稳定性降水较适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量的缺测,但对于积雨云带来的强阵性降水,往往并不适用,通常在蒸发皿内水面还未达到倒水嘴时,因其强度大,下降猛,就已经将其内的水溅到蒸发皿外。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改进蒸发皿的结构,防止雨滴外溅。生产厂家可将倒水嘴再下移1cm左右,将蒸发…  相似文献   

15.
李建成 《气象》2000,26(8):57-57
1999年《气象》第 8期在台站园地栏内刊登了“关于一个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方法的讨论”,该文大意是 :“某基准站因 EN型风仪发生故障 ,造成 1 8、 1 9、 2 0时定时和自记记录缺测。在对该日定时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时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内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我阅读后认为关于 2 4小时定时风速缺测的处理在《规范》中还是有章可循的。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供广大测报工作者参考。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按《规范》规定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按记录缺测的次数(天数 )分别处理。《规范》中此方法虽然没有针对 2 4小时…  相似文献   

16.
《气象》1977,3(5):18-18
本刊1977年第1期上刊登了《一种气压速加法》一文后,读者金展同志和湖南钱粮湖农场气象站等,先后来信对该文提出意见和补充,我们认为该法确有不足之处,在文字叙述上也不够确切。现对气压速加问题作以下补充说明。 该文所述的速加法,其适用范围是比较小的。对于10个加数的气压值计算而言,其适用范围只在其和为9900.0—10099.9毫巴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就不适  相似文献   

17.
张文敏  张纯钧 《气象》1979,5(4):37-37
1977年《气象》第10期发表的《高温处理测湿元件——毛发》一文,介绍了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1963年试验成功的经高温工艺处理成的线性毛发测湿元件。十多年来,全国不少省市和工厂陆续试用了这种新型元件,并根据其性能特点对原毛发湿度表的机械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推算和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渠  廖代强  孙佳  程炳岩  康俊  张驰  魏麟骁 《气象》2015,41(3):336-345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沙坪坝、北碚、巴南、渝北站1981-2013年逐分钟降水资料,基于年最大值和年多个样法两种数据采样方式,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曲线拟合,分别编制了暴雨强度公式。结果表明:年最大值法取样推求的暴雨强度值在10 a以下重现期部分小于年多个样法,在11-30 a重现期部分两者差别小,在31-100 a重现期部分年最大值法大于年多个样法。4站均以年多个样法取样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误差最小。巴南和北碚选用1981-2013年、渝北与沙坪坝选用1991-2013年降水数据根据年多个样法取样采用指数分布曲线拟合推算的暴雨强度公式。通过分析各历时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划定了新编暴雨强度公式在重庆主城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气象》1990,16(8):41-41
四川省宜宾地区气象局周永清同志及河南省方城县气象局武斌同志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指出,1990年第5期《气象》刊登的“我对疑难云状编报问题的看法”一文中对云状加注中文说明的提法不妥。现将他们来信摘登如下: 他们认为,云状记录必须按《规范》规定记载。《规范》明确规定,云状按“云状分类表”中29为云  相似文献   

20.
彭治班 《气象》1979,5(8):18-19
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对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刊1979年第2期刊登了《1978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大旱的天气气候分析》一文后,又陆续收到一些对这次特大干旱的分析文章。为了避免重复,我们摘要刊登其中一些段落,供参考。 一、北半球副热带环流异常,是导致1978年大旱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气象台向元珍同志在来稿中指出,1978年北半球副高曾出现一种特异形势,即在候平均图上588线环绕了几乎整个北半球(300个经距左右),呈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