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矿区开采沉陷预计的基本原理和Arc GIS?Engine编程的特点与方法进行阐述。结合概率积分法在矿区开采沉陷预计中的应用,探索矿区开采沉陷预计可视化的表达方法。在矿区沉陷监测数据管理和预计分析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应用C#语言进行Arc GIS?Engine组件式编程,实现了矿区开采沉陷预计的功能程序模块。将此功能模块与沉陷监测数据管理模块集成后,提高了工作效率。此方法可为后续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矿区开采沉陷3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区开采沉陷实体在移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3维空间特征。目前,对于开采沉陷空间信息描述以2维的剖面线、曲线或等值线居多,而2维图形对于开采沉陷实体移动变形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和准确性。而通过研究开采沉陷实体的空间特征并采用相应的数据模型,可实现开采沉陷3维可视化表达。这将有助于更加直观、深入地研究岩层移动形式、地表塌陷和地物损害程度,同时,对于研究、理解开采沉陷规律和提高开采沉陷损害防治技术也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格的"面模型"地形可视化,难以实现地形的体数据表达和实时编辑,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地理空间过程的模拟。在体素的基本概念和基于体素模型的地形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基于Ogre3D实现体素模型的三维地形可视化,为实现空间过程模拟建立统一的基于"体"的虚拟地理环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顾及地形的城市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三维房屋重建与城市可视化方法研究和应用模块开发的初步成果。在一般二维不规则三角网的基础上,发展了有确定边界条件下的二维不规则三角网,通过对顾及地形的铅直墙面和不规则屋顶的分别构网和合成,形成建筑物的表面不规则三角网,消去共面条件下的公共边后,实现了顾及地形的的城市房屋重建。  相似文献   

5.
以顾桥1117(1)首采面为例,从CAD图形中提取开采前的地面高程点、等高线图层数据,并对其他图层地物进行分类,提取相应的各类地物数据,然后结合顾桥矿地质采矿条件,通过概率积分法生成预计地表沉陷区数据,和开采前地表高程数据融合,建立受采煤影响的矿区DEM,通过对地物模型建模,运用分层着色模式,获得矿区开采3维可视化图形。从而直观显示由于地下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情况,以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Visual C#.NET为开发平台,以ArcEngine为开发组件,详述了三维地形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包括地形表面生成、三维场景显示、地形因子分析及通视分析等功能的基于ArcEngine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空间数据可视化在开采沉陷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空间数据可视化的思想引用进开采沉陷的防治中,对开采沉陷防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类分析、可视设计、对其数据视觉表达与分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长林  魏海平  张松  WANG Feng  王峰 《测绘科学》2009,34(1):190-191,146
建立真实感三维地形,往往在很大程度依赖于遥感影像,而且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真实感三维地形的实用方法:利用电子地图制作纹理,利用PhotoShop为纹理图增加立体效果,用OpenGL为其添加光照信息,最后将生成的纹理映射到简化的三维地形上。按照此方法制作了河南三维地形仿真系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较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矿山地表沉陷预计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IS三维可视化为矿山开采沉陷模拟计算提供了一种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的新方法.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开采沉陷预计技术存在的不足,改进了前人提出的用Surfer8.0进行沉陷预计的方法及其三维可视化,并对Surfer8.0在沉陷预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实例显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维道路及景观建模不能反映地形起伏变化、高成本和低效率等现状,本文在研究三维道路技术标准及三维建模生产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集城市道路标志标线和城市部件采集、编辑、转换和图层管理的城市道路三维建模预处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北斗的三星移动测量系统,在获取道路路面精确高程的同时快速安全地获取街景及全景影像。通过研究顾及地形特征的高程匹配算法,解决了对道路标志标线快速建模问题,实现了对道路及景观的快速三维精细建模,并在常州市、福州市的三维城市数字建设中进行了试验和推广应用,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顾及地形特征的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存在无法有效保留地形特征点或地形分类精度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顾及地形特征的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利用点云中的局部极值点与点云边界点作为种子点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利用一定原则逐渐选取非种子点中的地形特征点加密TIN;然后采用一种临近三角面的平面测试策略剔除三角网中可能存在的冗余点,得到最终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地形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减少冗余点数量;同时,为了提高算法的实用性,该文通过大量试验给出了算法中所需参数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煤矿沉陷区监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与传统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开采沉陷区精细三维点云数据,在对激光点云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采空区地表沉降、铁路线沉降、铁路桥沉降与形变监测进行研究,并与传统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形分析与地形三维可视化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形分析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地形分析的一种数字分析技术,是常规纸质地图分析、DEM应用范围的拓广和延伸。地形的可视化表达是地形地貌、景观建模、地形分析等领域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和地形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使地形的表达更加逼真形象。本文简要论述了数字地形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原理,总结归纳了地形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李玉东  张军 《测绘工程》2010,19(6):43-47
地形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一直是3DGIS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技术。从地形实时渲染的需求出发,提出大地坐标系下的多分辨率地形组织模型,并对可视化过程中的坐标空间变换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适合大区域地形可视化的坐标空间变换方案,使可视化的三维地形场景尽可能真实反映其自然的分布形态,使影像纹理、地物与地形之间进行精确的映射与匹配。  相似文献   

16.
徐州贾汪矿塌陷积水区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遥感(RS)获取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建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贾汪矿区1987-2007年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塌陷积水区的数量变化、形态特征变化以及破碎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由于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常年积水塌陷区的面积逐步增加;1987-1997年10年间,季节性塌陷积水区与常年塌陷积水区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1997-2007年10年间,由于部分矿井停止开采及土地复垦的推行,季节性塌陷积水区的数量锐减,斑块形状变得规则且分布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17.
3D Zernike矩在三维地形匹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修林  车龙  叶斌 《测绘科学》2007,32(1):107-108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形匹配工作原理,提出3DZernike矩在三维地形匹配中应用算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地形曲面与其3DZernike矩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计算实时恢复得到的三维地形与基准图中参考三维地形的3DZernike矩,比较这两个3DZernike矩之间欧式距离,并以欧式距离最小为最佳匹配原则实现三维地形的精确匹配。该方法充分利用3DZernike矩的性质,将三维地形匹配转换成3DZernike矩匹配。该算法对匹配地形无特殊要求,抗噪声能力强,能实现三维地形的精确匹配。  相似文献   

18.
张竞  王结臣 《测绘科学》2009,34(4):125-126
本文提出了基于城市CAD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三维建模方法。利用建筑物的多边形和层数属性,在二维GIS软件中以建筑物多边形为底、层数乘以每层高度为高,生成立柱体。再把立柱体和正射影像投影到DEM上,得到城市三维景观模型。本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为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条经济而高效的城市景观三维可视化途径,可广泛应用在城市GIS的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与RTK相结合建立开采沉陷观测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扫描与RTK都是现代测量技术,本文从精度方面分析说明了二者结合建立开采沉陷观测站是可行的;介绍了布站方式、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并与常规观测站进行比较,新观测站具有节省成本、时间,效率高,获取数据量多等优点,且不易有测点的维护和缺失等问题,是一种可供借鉴的的观测方法;最后以实例进行说明此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3D city models, which are important items of content on the virtual globe,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icated structures and large amounts of data. These factors make the visualization of 3D city models highly dependent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puter hardware. Thus, achieving the efficient rendering of 3D city models using different hardware performance levels represent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currently facing researchers. This paper proposes a time-critical adaptive visualization method that first estimates the possible rendering time for each model according to the data structure of the model in addition to the CPU/GPU performance of the computer. It then dynamically adjusts the rendering level for each mode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estimation of the rendering time to ensure that the final scene can be completed within a given time.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flexibility of this method, it is applied using different compu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aptive visualization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not only can adapt to comput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performances but also demonstrates an obvious improvement in the time estimation precision, visual effects, and optimization speed relative to existing adaptive visualiz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