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5,(5):35-39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工农业需用水量大大增加。浅层地下水已不能满足要求,因之水井不断加深。目前成井深度已超过500米,井管重量达30吨以上。当前使用的四脚铁塔(高17.5米),安全负荷仅为9吨,钻机提升能力则为3吨左右(单绳),所承担的负荷量已大大超过设备的能力。即采用单一的浮力法或二级下管法也不能解决钻塔的安全负荷问题。为此、我们几个队协作,在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创造了提吊、浮塞、二级综合下管方法,使铸铁管下管深度达到576米(8吋井管),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下管是大口径水井成井的一道重要工序.由于井管口径大,整个井管的重量往往大于钻机的提吊能力,因而下管困难,甚至造成事故. 我们在通辽施工的一口供水井,井径550mm,井深180~220m.使用QZ-200泵吸反循环钻机.钻机最大提升能力12t,下管φ377×12无缝钢管,全套管重近20t.采用浮力下管法,即在下管80m处装一木质锥形浮力塞将管密封,孔内冲洗液的浮力抵消部分管重,从而减轻了钻机升降机的负荷,顺利地将井管下到井底.井管下到井底后,将锥形浮力塞钻碎,碎木块即浮上井口.采用电焊连接井管的方法,下187m管只需一天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供水管井施工中,大口径铸铁井管深井成井时,下井管是关键的一道工序。多年来一直采用夹板下管,在下管过程中用扳手反复紧松夹板螺丝,工作繁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又不安全。为了改进下管工艺,我们设计制作了一套下管器,经实践使用效果很好。其优点:①可以提高成井工艺质量;②改善了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③下管安全可靠;④下管速度快、效率高、避免了孔内事故。所以使用下管器下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于秋春 《地下水》1992,14(3):145-147
本文针对中深井下管过程中,起吊和上卸井管时的不安全因素和费工费时现象,提出了改变起吊井管重量压力传递环节和上管方式的改造方案,并设计制造了井管承压简、半机械化上管器等设备,经在几十眼中深井下管中应用,安全可靠,省工省时,效益高,对同类钻机施工下管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丁集煤矿瓦斯排放井设计井深85lm,净直径630mm,其中表层土厚度约53lm。根据施工技术要求,钻孔结构设计为上段井径Ф1080mm,下qb830护壁管;下段井径780mm,下Ф630mm工作管。依据地层情况和设备技术性能确定钻井工艺方法、设备机具配套、钻井技术参数、泥浆工艺、下管方法及固井工艺。经验证,从开孔到固井,整个工序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地热井成井中使用的过滤管大多为桥式过滤管,在下管过程中,如果泥浆性能不均匀或者管内灌浆不及时等,使得管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当该压力超过过滤管的抗挤强度后就容易造成过滤管挤毁事故的发生。针对河南某地热井下管中发生的过滤管挤毁事故,分析造成该类事故的原因及在成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质与勘探》1978年第一期《井深验证平差方法》一文提出的修改井深验证平差公式是较为合理的,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更为简单的计算公式,现介绍如下。 1.平差系数式中L′n—第n次验证井深米数;Ln—第n次验证的记录井深米数;L′(n-1)—上次验证井深米数 2.平差计算 h_1=Kh 式中h_1—每回次平差修改进尺米数;h—每回次进尺米数;K—平差系数现以原文所列第二段验证范围为例:  相似文献   

8.
张岚 《探矿工程》1993,(4):40-40,44
下管工作是深井成井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成井质量,因而,有效地预防下管事故,确保下管安全至关重要。近10年来,我队已钻成600m以深的  相似文献   

9.
使用原水压捞管器,井深时,由于钻杆中的静水柱压力超过水压捞管器的弹簧限度,以及由于齿瓦和套管或套管接手的摩擦而卡住,送水机泵压忽大忽小或弹簧失灵等原因,使之,有时撒水,但齿瓦仍不能收缩回,且不能开车,甚致使个别齿瓦掉入井内,给生产带来麻烦.为此,我队张德山同志在原水压捞管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它不用水压操纵,而是用正反丝扣钻杆接续借摩擦而作用的.这样,便克服了原水压捞管器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在供水成井施工中,为降低费用,在井管上愈来愈多的采用钢筋水泥管和铸铁管。为在中深井以及深井中下管,为了做到安全施工,一般采用提吊加浮板下管方法。我队在下管时先后使用了锥体浮板及丝扣型浮板。由于缺乏经验,曾出现过由于浮板反不开而  相似文献   

11.
我队为山西太原市西山矿务局白家庄煤矿打成了一大口径降压孔,钻孔的目的是将采煤区地下水放到深部奥陶纪灰岩层中去,借以降低采煤区地下水压力,使采区不致淹没,工人生产安全. 按地质设计要求,该降压孔井深625m,开孔口径426mm,终孔口径219mm,井斜每100m不超过1°,下两套井壁管. 我们选用的设备为PS-600型水井钻机及BW850/30型泥浆泵.冲洗液用低固相PHP泥浆. 为了保证钻探施工顺利进行,在开孔前用人工挖一个φ1000mm、深7m的大孔,埋下φ425mm井口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超深井?说法不一.一是以井深超过6000米者为超深井,其二认为以井深多少米称多少米深井为宜.超深井除了探查油气田外,还可了解地壳深部构造、物质成分、深部固体矿产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这对于勘探固体矿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井钻进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1985,(4)
一九八三年,我队在呼市地下水最丰富、承压最大的地区施工中,职工思想压力很大,怕正在钻进时承压水上来,又顾虑下管中有失误等等(以前有过教训)。为了解除思想负担,我们组织职工学习钻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使用泥浆上严把质量关。要求使用粘度为20—23秒,比重1.1—1.2,含砂量不超过4%的泥浆,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浅表岩溶裂隙极为发育,浅层地埋管施工难度大。以贵州仁怀妇幼保健院浅层地温中央空调地埋管工程为例,采用偏心潜孔锤跟管钻进、潜孔锤钻进、简便除尘器除尘、固结封堵和圆木封隔溶洞、提吊法下管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在由于溶蚀和断裂构造及河流深切割作用造成的局部岩溶发育以及地埋管埋置深度内无水的岩溶疏干区进行地埋管施工面临的松散浅表回填及岩溶软弱层成孔困难、全孔段无液面潜孔锤钻进粉尘污染环境、溶洞跑管(PE管)等技术难题,在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采用泵吸反循环钻机,在第四系松散地层进行口径大于1600mm、深度超过73m的钻孔施工中,所遇的几个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其中包括孔口坍塌的处理,超径钴屑的处理方法,大口井的取样及取样工具,以及下管工具和下管方法等。文中还对采用上述几种措施和在工效方面所取得的收益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冬生  孙友宏 《世界地质》2002,21(4):406-410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重点和核心是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包括:换热器形式和回路形式的选择,地下换热器尺寸设计,水平间距及热短路,管材的选用和换热能力等。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主要包括:钻孔,下管,注浆、回填和换热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用途不同,大直径工程井成井后套管直径一般在450~1300 mm范围,井眼和套管尺寸大、套管质量大是该类工程的显著特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大直径工程井常用下管方法、套管连接方式及大直径工程井套管强度设计原则。结合工程实例,阐明了只要科学地进行套管柱强度设计、采用合理的下管方法和套管柱连接方式,选用提升力100 t的钻机也能安全实现重约300 t套管的下管作业。  相似文献   

18.
张万河 《探矿工程》2010,37(6):33-35
从钻井技术、成井管加工、下管注浆、扫孔提水等4个环节介绍了河北省地震观测井的施工技术,特别是管外注浆固井工艺,由于方法运用得当,很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队于一九七三年承担锡盟多伦县生活用水钻井任务,其中一眼位于展览馆墙后,井深110.51米,0至68.91米为6″铸铁井管,以下变为4″铸铁井管,实用井深97米。建井后,在洗井时发现涌沙,随即捞沙数日无效,涌沙深度距地面老是40米深,眼看成了废井。重新钻,甲方再无投资,拔管又怕拔断铸铁井管。我们深入了解地层情况,肯定了涌沙深度后(附地层剖面草图),采取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吕利强 《探矿工程》2020,47(3):53-58
滇西南中生代盐盆地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MK-3井,设计井深2700 m,全孔取心,岩心直径≮80 mm,一般井段岩心采取率达到80%以上,盐岩段岩心采取率>95%。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中遇到了地层坍塌、涌水、掉块、盐岩溶蚀等问题,通过采用氯化镁饱和盐水冲洗液,HXY-9B型钻机取心钻进、TSJ-2000型水源钻机扩孔钻进,分级下管隔离等措施,圆满完成了钻探任务。完钻井深2701 m,岩心采取率90%,盐岩段岩心采取率达98.65%,终孔口径127 mm,岩心直径81 mm。经地球物理测井,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刷新了国内CHD127标准绳索取心钻杆P口径钻探深度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