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大庆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作为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指标,其核心是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和自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生存发展对生态系统构成的压力状况,进而协助人类做出明智的选择。该文以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庆市为研究区域,对其1980—2001年的生态足迹计算分析得出,该市1980年人均生态盈余为0.329hm^2,1988年为0.106hm^2;1992年生态足迹人均赤字为0.670hm^2,1996年为2.080hm^2,2001年为2.331hm^2。大庆市20多年来生态足迹由盈余发展到严重的赤字,表明其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提出大庆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定量度测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有效的生物物理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应用该方法对我国有色金属基地白银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认为白银市人均生态赤字达1.341 28 hm2,超出生态承载力的186%,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已对生态系统平衡构成威胁;生态足迹的需求空间以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其需求空间占全部需求空间的65.5%,是生态足迹总供给面积的1.52倍.通过生态度足迹的分析,有利于探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最后提出白银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都安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载体,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都安县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近5年来都安县的生态足迹明显大于生态供给(生态承载力),即出现了生态赤字,整个县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这也表明都安县的发展是以耗竭本县的自然资源存量为代价或依赖于资源的进口。最后,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都安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农牧交错区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的衔接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贫困县(市),在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孕育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内涵和理论框架进行探讨,并剖析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间产业关联度较低等)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计算了1997-2007年重庆市人均工业生态足迹和万元工业产值的生态足迹,并与有关研究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的人均工业生态足迹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已超出重庆市总的生态承载力,并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工业生产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万元工业产值的生态足迹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表明重庆市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模式,在不降低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减少工业生态足迹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传统农业地区能值生态足迹分析——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来自现代化发展及其带来的技术经济变革的严重威胁,在一些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农业替代传统农业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足迹,作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之一,由于无法全面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各种影响,因此无法揭示传统农业地区真实的生态环境状况,也无法给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能值生态足迹是对传统生态足迹的一种改进,试图利用能值分析理论的优点囊括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各种活动。然而,目前能值生态足迹研究往往受到传统生态足迹理论的局限,无法真正将人类消费的各种资源、产品和服务纳入进来。为此,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引入能值生态足迹理论框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使之能够全面衡量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利用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以我国传统农业地区贵州省从江县为例,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从江县2007年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为9.3311 ha,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14.5638 ha,人均能值生态赤字为5.2327 ha。可见,从江县的生态承载力仅能满足当地居民消费总需求的64%,当地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与传统生态足迹的评价结果差异十分显著。传统生态足迹评价结果显示,从江县的生态承载力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少量生态盈余。进一步分析显示,从江县居民对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吸纳服务和侵蚀控制服务的消费,在从江县总生态足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从江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受现代农业影响而发生的部分改变,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已经逐步显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所引起的面源污染以及频繁翻耕和砍伐森林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了解黄河流域9省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引导。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足迹深度、生态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等4项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9—2020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20年,除青海省外,其余省区的足迹深度超过1;(2)2009—2020年,所有省区的生态利用效率指数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降幅最大,为57.55%;(3)2009—2020年,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4省区的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均未超过1.05,均低于其余省区;(4)2009—2020年,甘肃省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均超过1,均高于其余省区;(5)2009—2020年,四川省和青海省均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相当可持续与轻微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其余省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轻微不可持续与相当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山东省和河南省常年处于相当不可持续,山西省在相当不可持续与非常不可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被众多研究者和一些国际机构作为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但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时,测度结果有时是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的。因此,学术界对该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一些研究认为:生态足迹模型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区域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区域生态超载,但全球生态赤字可以指示全球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造成的。本文将生态足迹模型具有的测度功能分别与测度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应具备的功能进行比较,得出: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区域尺度上,生态足迹模型不仅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也不能作为生态可持续性的测度方法,当然,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不仅存在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的缺陷,同时还存在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这个结论进一步推进了当前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0.
石油城市是人地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人地系统,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在对典型石油城市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14~2023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 17 a间大庆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态势,脆弱性指数由1996年的0.686降至2012年的0.283,目前已处在较低脆弱水平。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仅低于克拉玛依市,高于其他石油城市。2经济系统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刚性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投资结构。3预测未来10 a,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先升后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依据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脆弱性演变规律,提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规避、拮抗、适应等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方恺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700-1707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油田城市,经过近50年的油田开采,区域内草地三化严重,土壤有机质不断淋失,作业区内土地污染严重.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构建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采取熵权系数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物元的方法对大庆市1990,1996,2000,2005年4个时段的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逐步提高,但总体处在较低水平;②大庆市土地生态自然子系统的安全等级较低,而经济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很高,说明由于油田的开采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破坏较大;③大庆市土地生态的社会子系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衡量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和方法,以便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定量工具。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在1992年提出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1生态足迹模型1.1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理论是依据人类社会对土地的连续依赖性而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生态足迹的定义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和R/S分析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结合人文发展指数、R/S分析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探讨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河南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比例由1:2.65增至1:3.69,供需矛盾突出:人文发展指数与人均生态足迹指标间的协调度低于0.5,表明河南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资源牺牲为代价的.随着人口及其相应消费水平的上升,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将处于人类过度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与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岩  方创琳 《地理科学》2014,34(5):547-555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能力。当这种抗干扰能力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城市即进入脆弱状态。城市脆弱性一般包括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四大类型,是上述四种脆弱性的综合体现。大庆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分别对城市各子系统脆弱性和城市综合脆弱性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表明:① 1990~2012年,大庆市资源脆弱性呈现增加趋势,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均呈现降低趋势;② 1990~2012年大庆市城市综合脆弱性经历了“快速下降-波动下降-加速下降”3个变化阶段,目前大庆市处于由中脆弱度向较低脆弱度的过度阶段;③ 伴随石油开采和城市发展,大庆市已经从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为资源主导型脆弱性,大庆市已处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亟需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步伐,转则兴,不转则衰。未来,应持续关注资源型城市,加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研究,进一步总结城市脆弱性的发生机理与变化规律,为城市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与河南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昊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54-57,70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文章概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意义,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的河南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对策分析--以株洲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实例,从经济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工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是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开发区资源浪费大。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做好城市的整体规划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199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新疆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赤字的数值是-0.8863hm^2,总的消费“影子区域”为15.7万km^2,新疆目前的发展现状不利于实现持续发展。最后,对生态足迹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辽宁省2010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2010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54968hm^2,而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面积仅0.79477hm^2,人均生态赤字1.75492hm^2。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辽宁省发展超出了其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其发展的生态压力相对较大。为促使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政府部门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及其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据此,提出减少生态足迹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河流域生态足迹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公平性,也就是需要将经济、环境影响的差异程度维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因而定量测算经济或环境影响的差异程度就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以Gini系数和Theil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影响的测量指标,分析了黑河流域生态足迹的空间差异性,并分析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而且县(区、旗)内部,生态足迹差异性也不均衡,甘州区的生态足迹差异最大Gini系数达到0.46,Theil指数为0.19;额济纳旗的生态足迹差异性最小,Gini系数仅为0.11,Theil指数仅为0.05;黑河流域城乡结构分解表明,黑河流域环境影响差异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为63.89%.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空间结构分解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生态足迹的空间差异性主要源自于黑河上、中、下游内部的差异程度,其平均贡献率超过90%.最后通过人口与收入Gini的回归方程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收入Gini增加1%将导致环境影响差异增加0.53%;另外人口数量差异增加也将加剧生态足迹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