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国土资源科技信息与外事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国土资源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本文从关键技术、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在ASP.NET的环境下,采用B/S模式,构建三层架构的国土资源科技信息与外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最后利用设计的思路,实现了国土资源科技与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系统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国土资源科技统计工作业务特点和存在问题,结合具体统计需求,搭建了具备各种渠道来源统计数据的导入汇总、数据管理、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的国土资源科技基础信息分析系统,实现了国土资源科技基础信息查询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     
北京国土房管局窗口办文系统投入运行  《北京国土房管局窗口办文系统》是为北京市国土房管局业务管理、内部管理与决策支持提供窗口式服务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建设是该局信息化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实现了与国土资源管理、房产资源管理、地矿资源管理等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及与其他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换 ,同时实现了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该系统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电子政务公开。建设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窗口办文系统 ,按照政务公开原则和“窗口接办”等管理制度的要求 ,…  相似文献   

4.
国土房产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信息化过程中,缺乏一个有效的系统来管理、使用这些庞大而分散的国土资源,这就需要建立国土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本文探讨了国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的功能、元数据框架,并实现了深圳市国土资源与房产信息资源目录,此系统提高了查询资源的效率、实现了跨部门和跨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网格管理平台的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仁  宾洪超 《测绘科学》2008,33(1):7-9,28
从网格计算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如何满足国土资源需求出发,提出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应用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空间信息网格的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基本框架,以东莞市的国土资源网格化平台实现国土资源变化检测为例,阐述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展望了网格技术和空间信息多级网格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在国家和省对各种国土资源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宏观决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集成整合,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技术选型和逻辑模型、建设内容以及基于门户网站的实现设计三个方面,对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结合部本级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阐述。实践证明,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建设能够提升国土资源信息服务水平,更好实现服务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信息交换系统的多级异构体系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实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土资源信息交换系统是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本文设计了一个多级异构的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国土资源数据的快速传递机制,保证数据在各级国土部门的实时更新,保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数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对国土资源事业而言,科技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国土资源系统牢固树立“高定位、争第一、创一流、求卓越,各项工作晋级升位创品牌”的工作理念,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依法行政、高效服务、创新创优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全系统先后荣获全国国土资源和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科学技术奖27项,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96项,获奖奖项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的现状,从成果筛选程度、信息传递渠道、科技评价机制、成果转化融资渠道4个方面,指出国土资源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成果转化与推广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完善服务体系和开展科技进展跟踪与研究两个相关对策建议,以提高国土资源科技推广效率,实现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建立基于GIS的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原则、方法步骤及应用体会。政务系统以国土资源工作主流程信息化为核心,在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体系支持下,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流程的网络化、窗口化,构建起国土资源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Is the intense controversy between French and English scientists of the late 1600 th and early 1700 th—relating to the figure of the Earth—reflected in the “most obstinate war” fought between “the two great empires of Lilliput and Blefuscu”—over the correct way of breaking egg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利用农业系统地图直接对区域经济布局及发展作出规划与预测,并将分析和解译地图的结果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图就是客观实际的科学模拟,可以揭示出自然与经济、经济系统内部的规律,是研究农业生产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发展区域经济和科学预测的极为有效的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一类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是各行业专题数据融入地理信息的最主要载体,日益受到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重视,但不同行业、部门由于不同的业务和应用需求,制定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标准都不尽相同。本文从民政和测绘部门的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差异化着手,分析不同行业的内在需求,提出了将两者数据进行有机融合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地名地址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和共享。  相似文献   

14.
恶意软件的特征、危害性及其防范与清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意软件已成为社会公害,其泛滥是继网络病毒、垃圾邮件后互联网世界的又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恶意软件的特征及其危害性,指出了防范恶意软件的一些具体措施,列举了清除恶意软件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分析了2006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城市用地的审批方式和国家、省、市职能划分不断调整的情况,国家层面将城市用地审查从前置审批变为事后监管,主要进行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和跟踪监督。按照这一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基于综合监管平台进行了城市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的系统设计和实现,并在对2011年35个试点城市用地的年度评估中得到实际应用,促进了城市用地实施情况监管审查工作的可视化、精细化、常态化,为国家有关政策的执行和调整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与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全面介绍数字地球,数码城市,数字省市的概念与理论;提出数字省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与上下连接关系;对数字省市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差分GPS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科学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作了分析与讨论;分析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数字省市应是全国各省市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各省市都应高高举起,以此推动数字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与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02,31(Z1):16-21
全面介绍数字地球,数码城市,数字省、市的概念与理论;提出数字省、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与上下连接关系;对数字省、市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差分GPS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科学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作了分析与讨论;分析了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数字省、市应是全国各省、市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各省、市都应高高举起,以此推动数字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先简要介绍了多媒体电子地图的概念,并对《南北极电子地图集》的制作软件TeleAtlas3.2作了简要描述。重点介绍了《南北极电子地图集》的重要科普价值和优势,以及它的制作特点和数据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校定位及专业实际出发,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基本思路及课程结构体系.从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的建立、测绘工程专业专项建设经费的设立、实训基地的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自健 《测绘工程》1998,7(4):75-80
介绍明代和清代测绘的概略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晚期最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测绘从传统的古代测绘逐步发展为近代测绘的时期,在中国测绘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