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秀林  李雨 《水文》2021,41(3):8-12
研究全面收集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河流、行政区界、水文测站等基础信息,较为客观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界水资源水量监测的现有覆盖率、潜在覆盖率和目标覆盖率.结果表明,各省县级以上行政区界现有水量监测能力普遍不高,平均覆盖率仅为40.9%,空间上呈现东南地区覆盖率较高,西北地区较低的特征;考虑有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弥补当前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估中对指标模糊性和信息动态性考虑不足的缺陷,基于可变集原理及偏联系数方法构建一种新的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估模型。采用可变集方法计算评价对象的相对隶属度,获取级别特征值;利用偏联系数方法探究信息演化对级别的影响,得到基于支持度最大原则的定级策略;综合二者结果对水资源空间均衡状况进行评估。将模型应用于2017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结果表明:①中国东南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程度良好,西北地区较差,南方优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②北京市等17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向演化态势,亟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其余地区呈现良性的发展态势;③四川等省份各指标的均衡程度差异较大,需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开展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对于认识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的空间分布状况、建立国家-省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支撑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依据。本文基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协调理论,定义了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从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属性出发,分别建立了承载本底、承载状态两个层次的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和评价流程。以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模数、地下水开采程度作为基础指标,来初步判断承载本底、承载状态等级,而后利用地下水背景质量等级对承载本底初步结果进行修正,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选取地下水污染程度、地面沉降程度、海水入侵程度、土壤盐渍化程度等一项或多项指标作为承载状态的修正指标,对承载状态初步结果进行修正;综合承载本底、承载状态评价结果,确定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应用此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平整体偏弱,202个县级行政区中承载能力强的有18个,较强的有72个,中等的有19个,较弱的有36个,弱的有57个。承载能力强、较强的县级行政区几乎全部位于冀南丘陵山区、冀中山前冲积平原;承载能力弱、较弱的县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地丘陵区、冀东滨海冲积海积平原。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实例表明该方法具备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4.
马宇  王淑伟 《地下水》2013,(6):128-129
通过对辽宁省14个地市级行政区划分为辽东、辽中、辽西北三部分区域,进行用水指标的现状分析,其中包括(居民生活、农业灌溉、生产用水和万元GDP用水指标)。并提出解决区域用水指标不均的建议,为我省各行业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君  杨玉蓉  毛德华 《冰川冻土》2009,31(3):565-570
基于对虚拟水战略内涵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认识上的差异,特提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用以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分析了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供给、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个具体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优势度等级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特点和"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的带状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北方4省市和东南8省区优势度最大,是全球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区域,也是我国虚拟水研究及虚拟水战略实践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6.
利用吉林省西部及周围地区气象、水文、地质和经济等方面大量实测、调查及统计资料 ,采用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与水有关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水资源及可利用水资源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分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关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了分区、市、县及主要城镇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 ,为研究区及各级行政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用水合理性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凌海市节水增粮项目是全国节水增粮行动的县级实施片区之一,该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包括用水规模、灌溉方式、用水指标等多方面的分析论证。根据项目用水特点和水资源条件,可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从而为项目水资源论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侍猛  张超  颜泽群 《地下水》2023,(5):105-107
地下水管控指标是构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建立超采监管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地下水管理实行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以宿迁市整个市域行政区为规划对象,在分析区内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宿迁市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水位控制指标,为推动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闫成伦 《吉林地质》1998,17(3):66-69
本文全面论述了吉林省各行政区及各貌单元、流域、不同岩类的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和水资源潜力,同时提出了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气候适宜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国外在气候适宜度方面的研究现状,回顾了我国在气候适宜度方面的研究历程,将气候适宜度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研究的起步阶段、初步发展应用阶段及应用研究升温阶段。从气候适宜度模型的改进、气候适宜度应用的延伸及气候适宜度模型的发展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在气候适宜度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角度及气候适宜度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立足作物生长模型的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立足特色农业的气候适宜度研究、立足气候变化的气候适宜度研究、立足不同理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和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研究等方面将是未来气候适宜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4)
衡水市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水资源情况对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衡水市水资源监测数据资料,从衡水市各行政区的角度对该地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监测情况进行全面解析,旨在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潘峰  梁川  王志良  付强 《水科学进展》2003,14(3):271-275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时,把各地区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事物,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欧氏贴近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各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与排序.该模型被应用到西安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西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和通辽市水资源利用基本情况,构建了水资源可承载能力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结合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通辽市多层次水资源承载能力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并对通辽市各行政区现状年和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区均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是造成水资源承载能力低的主要因素.对2020规划年的评价结果显示,节水条件下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所改善,但基本仍较弱,需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资源、社会、经济和其它资源环境作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根据国内有关法规并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划分各个基本指标的评分标准,将指标划分为五个等级,选取典型年,运用模糊数学中以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为基础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沈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沈阳市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要首先解决城市的水安全问题。选取沈阳市2002年到2009年16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对其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水安全度评价。根据各项指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出了沈阳市水资源安全度。评价结果显示沈阳市水安全从2002年到2005年呈大幅上升趋势,2006年下降至最低,后两年上升缓慢,2009年略有下降。由评价数据看出,沈阳市水安全度受降水影响很大。针对沈阳市水安全度问题,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科技等提高水安全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克里雅河流域1957~2009年水文气象资料及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借助Z指数法及水热平衡模型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在不同丰枯水平下的绿洲适宜规模。结果表明:克里雅河流域地表径流存在明显的丰枯变化;维持克里雅河流域下游天然绿洲稳定所需要的水资源为1.583亿 m3;现状面积下,克里雅河流域人工绿洲在丰水期处于稳定水平,枯水期与平水期皆为亚稳定水平;克里雅河流域人工绿洲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适宜规模分别为1 608~2 413 km2、1 157~1 736 km2和978~1 467 km2,而较高水资源保证度下最为适宜的规模应控制在978~1 736 km2。  相似文献   

17.
靖边县地处陕西榆林西部,是国家能源化工区主要基地之一,经济位列全省县级前三甲。该县在干旱的陕北地区总体上属于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区域。境内有大小河流648条,水库35座;地下水赋水性较好的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在县内2/3区域内有分布,是较为理想的地下水开采层。县域水资源量虽然相对较丰富,但有许多开采难度较大,开采利用水资源工程费用相对较高,随着经济发展,相对较丰富的水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相比,日显紧张。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为快速增长的当地经济提供支撑和保障,应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通过挖潜改造、水权置换、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在榆林市水资源统一管理之下,"以水定产、以供定需",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到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支撑和保障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单位水的社会、经济、生态三方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马宝强  王潇  汤超  刘恩丽  李莉 《地下水》2022,(3):65-67+266
甘肃省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区,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非常匮乏。地下水作为全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地下水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忽略。为推进全省地下水环境保护,防止地下水超采和污染,本文主要基于2005-2020年水资源利用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比重以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结构。结果表明,全省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利用量占全省水资源利用总量的22%;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灌溉为主,占全省地下水利用总量的76%,但在酒泉、张掖、武威等干旱少雨的河西走廊平原区内陆河流域,居民生活用水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该地区也是全省地下水开发程度最高和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6)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构建洮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4个水资源账户,通过计算水资源生态容量、生态压力、集约利用度、负载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评价指标,对洮河流域2006—2015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减少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对稳定,但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农业用水比重过高,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者。评价指标总体反映出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程度、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安全状态,能有效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菊  崔东文  袁树堂 《水文》2018,38(4):40-47
为客观衡量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将正态云模型引入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建立足球联赛竞争算法-投影寻踪-正态云评价模型,以云南省各州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为例进行实例研究。从水资源等系统遴选20个指标构建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水资源短缺风险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在分级标准阈值间随机内插样本构造投影寻踪优化目标函数,利用足球联赛竞争算法、粒子群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投影寻踪目标函数并进行比较,并通过足球联赛竞争算法-投影寻踪法给出各指标权重;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计算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的分级确定度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投影寻踪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结果表明:足球联赛竞争算法寻优精度高于粒子群算法等3种算法。昆明市、怒江州和迪庆州水资源风险评价为低风险;玉溪市、保山市、文山州和德宏州评价为较低风险;曲靖市、昭通市、普洱市、临沧市和红河州评价为中等风险;其余州市评价为较高风险,评价结果与投影寻踪法、模糊评价法基本一致。足球联赛竞争算法-投影寻踪-正态云评价模型兼具模糊性和随机性,既能反映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分级的定性概念,又可反映隶属程度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