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以辛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24(4):373-377
对老柞山金矿49件方解石样品的天然热发光曲线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期方解石的热发光曲线以双峰为主要特征,成矿后期的方解石的热发光曲线则无峰型。方解石热发光曲线特征可作为矿区成矿阶段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毒砂是老柞山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早期与晚期成矿作用形成的毒砂 ,其热电性具明显差异 :早期毒砂热电系数为正值 ,平均 2 5 0 .3μV /℃ ,P型导电 ;晚期毒砂热电系数为负值 ,平均- 2 16 .9μV /℃ ,为N型导电。通过对不同成矿期以及同一样品中不同导型毒砂的热电性特征与成分关系的研究得出 :毒砂的热电性特征由As、S相对含量决定 ,若为富As型毒砂 ,则为P型导电 ,若为富S型毒砂 ,则为N型导电。 相似文献
3.
4.
5.
老柞山金矿的黄铁矿可划分四个世代,其中以第四世代的黄铁矿含金性最好;主成矿期的黄铁矿在热电性上即有N型,又有P型,其晶胞参数也较较大。黄铜矿可划分三个世代,其含量都不高,黄铜矿的热电性均有N型热电场,在主成矿期|α|绝对值最高,可做为找矿标志,它的晶胞参数均高于理论值。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中,断裂控矿明显。老柞山金矿床属于矽卡岩-热液脉型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4个阶段,前3个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7~472℃,3.21%~50.85% NaCleqv;156~412℃,2.73%~42.65% NaCleqv;155~412℃,2.73%~8.13% NaCleqv。(铁)金矿化集中在Ⅱ阶段,金(铜)矿化集中在Ⅲ阶段,Ⅲ阶段是主成矿阶段。初始流体为含CO2的盐水体系,随着温压条件、pH值的变化,发生CO2、H2S等气体逃逸为特征的沸腾作用,而演化为盐水体系。前3个阶段流体沸腾作用以及后2个阶段岩浆驱动的大气降水溶液的作用导致金矿化。华力西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导致成矿流体聚集,裂隙中发育的花岗岩和闪长玢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热液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赋存于麻山群老地层且与岩浆热液有关的老柞山金矿床的矿床地质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得出老柞山金矿床与岩浆岩、构造和麻山群密切相关,岩浆热液提供物源和热源,区内成矿物质具有深源性且来源单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测试锡铁山铅锌矿中石英、方解石热发光的基础上,结合石英、方解石中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其热发光曲线特征和参数特征,并对比其它铅锌矿区石英、方解石热发光的资料,认为锡铁山铅锌矿中石英的热发光强度愈大,反映的含矿性愈差;方解石的热发光受其方解石中Mn^2+(Fe^2+)和REE^3+的影响,靠近矿体的方解石热发光强度降低,为进一步扩大矿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石英、方解石热发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老柞山大型金矿床由东、中、西矿带组成,东矿带矿体产于兴东群大马河组中,中矿带矿体产于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与混合岩接触带矽卡岩中,西矿带矿体产于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内。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混合岩化作用,韧性剪切作用及岩浆热液叠加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银南氧化带金矿中各种方解石的矿物学研究表明:红色方解石的热释光强度大于灰色方解石和白色方解石的热释光强度,从红色解石→灰色方解石→白色方解石,CaO CO2的总量偏离理论值的程度增大,CaO/CO2比值偏离理论值的程度也增大,亦即其晶格的缺陷增多,红外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大;包裹体研究表明,本矿床的方解石可能均系地下热卤水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英城子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缘,矿床产于近东西向韧性脆性剪切带(靡棱岩带)内,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和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主要结构为交代结构、乳滴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结构,主要构造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成矿作用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CH4-H2O体系.英城子金矿床与国内外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相比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