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2008—2017年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观测数据,分析其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间的关联性,结合同时段震源机制解、库仑应力和由GPS基线推测的山西南部构造应力场、地壳形变特征,解释断层气汞浓度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按照气汞浓度背景值变化幅度的不同,研究时段大致分为2010年10月—2011年7月、2013年3—12月、2015年1月—2017年5月等3个阶段,其中,第2、3阶段的背景值分别为第1阶段的8倍、60倍;(2)距测点200 km范围内4级左右地震发生前,气汞浓度往往表现为一组高值突跳变化,变化幅度高出平均背景值几倍至几十倍,震后很快降低至背景值附近;(3)气汞浓度趋势性上升和多组高值突跳变化、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高值、库仑应力积累、GPS压性作用增强和转折等,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准同步性,在空间上较吻合,表明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异常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耿杰 《地震研究》2020,(4):620-629
从断层逸出气测量应用于活动断裂研究的工作原理、研究方法及技术思路入手,对沂沭断裂带、海原8.5级地震断裂、鲜水河断裂带和山东平原地区活动断裂等的断层逸出气进行系统地分析、对比和研究,探讨了断层逸出气与断层活动性和贯通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断层几何学研究和平原地区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等问题。结果表明:断层逸出气Rn,Hg的含量和变化梯度可以作为评价断层活动性和贯通性的参考指标,断层逸出气测量为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的探测方法,是确定隐伏断层具体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地震台网分布稀疏,基于ETM数据,对措勤地区活动断层构造进行了解泽,并建立了活动断层构造框架。通过分析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指出措勤地区活动断层的活动性对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断层泥是研究活动断裂带运动性质和活动习性的重要介质。以往,对断层泥的研究主要借助偏光显微镜和低真空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到的现象有限。借助高真空扫描电镜从纳微米尺度对断层泥进行更精细化的研究,其方法是对野外断层泥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自然风干、微样制作、表面镀金和扫描电镜观察,从纳微米尺度研究a-b组构面和a-c组构面的各种变形现象。此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断层的运动性质、断层滑动面的新老关系,并可鉴别粘滑过程与蠕滑过程;同时,还可以对工程场地中发现的黏土滑动面进行鉴别,区分地震断层和非地震断层。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震局于1982年4月18日至24日在广州市召开东南地区深部构造探测方案论证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科研处、预报中心、地球物理所、地震地质大队、华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山东、浙江、江苏、河南省(区)地震局(办)、南京大学地质系等15个单位共33人。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主持、华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主任、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韩凤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活动断层的InSAR/GPS观测与构造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及持续挤压楔入影响,在我国西部地区发育了大量的活动强烈的断层,并形成了多个地震带,各地震带(即活动边界带)平均地震应变释放速率比东部地区高4~5倍,加强对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主要活动断裂带的综合监测,将有助于揭示大陆变形的运动形式及其动力背景,对综合理解和认识其物理环境与破裂过程,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活断层探测过程中,异常值可能与探测点载体受污染有关,也有可能因为断层活动产生的断层气所致,也就有了"假异常"和"真异常"。通过分析地震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解译资料等,确定目标断层;采取垂直断层走向,网格化布线探测方式。先绘制各测线含量曲线图,确定异常值分布位置;再绘制各测线含量等值线图,判断异常值的分布趋势;若各测线含量曲线图中异常值在含量等值线图中形成了一条异常带,且与断层走向一致,则可判定这些异常值是断层气异常。含量曲线图与含量等值线图相结合解释,为断层气真假异常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首都圈的跨断层形变资料(1984-2016年),利用11个场地的基线和水准观测资料,计算了断层三维活动量,以此来分析首都圈断层现今的活动特征。同时计算了断层形变协调比序列,分析其与首都圈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首都圈的断层活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受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影响的西北地区的断层以左旋张性活动为主,而中部和东部断层表现为右旋压性特征。断层协调比结果显示在首都圈及其邻区出现中强地震前后,协调比会出现发散现象,这种现象可以作为今后首都圈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反映的第四纪构造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渭河盆地南缘和北缘几条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迁移变化。利用横跨断裂的构造地层剖面 ,结合断裂上覆黄土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对断裂活动强度迁移变化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约 80~ 90万年前 ,渭河盆地南缘的临潼 -长安断裂带的活动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骊山山前断裂也有活动性迁移现象 ,渭南塬前断裂开始强烈活动 ,渭南塬全面抬升 ;12万年前左右 ,渭河盆地北缘的口镇 -关山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该区断层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对第四纪中晚期的 2次重要构造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合肥地区位于我国大陆中部,其内展布有多条活动断裂,包括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由于该地区大部分断裂是隐伏的,其分布位置、活动特性及构造仍存在争议.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了合肥地区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52景Sentinel-1A卫星升轨SAR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平均形变速率图.我们发现池河—太湖断裂、桥头集—东关断裂和肥中断裂构成的三角形块体内存在与断层活动相关的地壳InSAR形变.利用贝叶斯方法,本文分别对三条断裂附近区域的形变进行了反演.结果 显示:池河—太湖断裂的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南东,运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少许拉张分量;桥头集—东关断裂的走向为北西,倾向北东,活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逆冲分量;肥中断裂为一条走向近东西、倾向向南的左旋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的断裂.综合三条断裂的运动特征,我们推断该三角形块体受到郯庐断裂的活动和北西方向挤压作用的综合影响,整体有轻微旋转趋势.这可能是该地区小震聚集的原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大量活动断层擦痕的测量,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研究区5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得的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σ1)为近南北向,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A.  L.  Densmore  M.  A.  Ellis  G.  S.  Hancock  N.  Richardson  王金艳 《世界地震译丛》2008,(2)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地形陡峭、起伏大,经历了新生代的快速冷却和剥蚀,却没有显示出该前陆盆地产生过大量级地壳缩短或调解过程的证据。我们通过应用各种地貌观测结果对平行于该高原边缘的几条大断层的运动和滑动速率进行约束,来论述这一矛盾。北川和彭灌断层主要是右旋滑动的活动构造,沿该高原边缘可连续追踪达200km。这两条断层都断错了河流填充阶地,得到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经继承校正后,暴露物的年龄少于15ka,说明了晚更新世的活动。彭灌断层沿走向的两个地点在全新世看来活动过。两条断层晚第四纪的视下落速率沿走向是变化的,但一般都小于1mm/a。走滑位移的速率很可能要高出几倍,可能约为1~10mm/a,但仍旧约束不好。四川盆地西缘特别是山前带,在晚第四纪也发生了褶皱和右旋走滑活动。这些观测证明了该高原东缘形成和保持的模式,没有发生大的上地壳缩短。这些也表明,与青藏高原东缘平行的断层的活动可能预示着人口密集的四川盆地存在很大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昆明周边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振杰  杜义  谢富仁 《地震学报》2008,30(3):230-239
昆明盆地是一个受南北向活动断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盆地. 昆明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共有8条主要断裂带, 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滑动观测表明, 南北向和北东向活动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 北西向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 采用野外观测取得的22个测点共706条活断层擦痕数据,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 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要特征: 昆明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以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 北东东——南西西向拉张为特征, 其最大主压应力(sigma;1)方向为333deg;——2deg;, 平均倾角21deg;; 最小主压应力(sigma;3)方向为44deg;——93deg;, 平均倾角14deg;; 中间主应力(sigma;2)倾角较陡, 近垂直. 应力结构均为走滑型. 断层滑动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本研究利用有资料以来新疆天山中段地区呼图壁、库尔勒、乌鲁木齐等3个定点台站的跨断层资料,从断层运动方向和断层平均速率两个方面分析了天山中段3条断层现今活动特征。有资料以来,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的活动性质主要表现为正断、左旋活动方式,水平方向以挤压为主;北轮台—辛格尔断裂库尔勒段断层表现为右旋运动特征,活动性质属于逆断性,2012年前断层水平方向处于拉张状态,2013年以后表现为挤压;妖魔山F2段断裂的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16.
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是我国近两年地震地质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目的是通过详尽的工作,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学、演化历史及形成机制、断裂运动学特征、古地震及大地震重复间隔,为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其组织管理和学术指导,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协助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震学会、福建省地震局地震综合队于1989年5月7日至11日在福建厦门联合主持召开了“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学部委员丁国瑜先生、国家地震局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专家组全体  相似文献   

17.
断层泥在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断层泥在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利用断层泥中粘土矿物的组合、成分、结晶程度可以判定断层活动时的物理环境;断层泥带的宽度与断层的位移量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从而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量;断层泥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中石英碎砾的表面结构,可以提供有关断层活动方式、性质、期次、时代等重要信息。对断层泥进行包括野外详细观测、室内显微构造分析以及年龄测定在内的综合研究,是确定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特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汶川地震区不同地段的断层围陷波记录,分析了该地震断层的分段性特征。对断层北东段的关庄测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壳内破碎带的宽度大约160~180m,地下破碎带的中间与地表破裂的位置对应,并且地下破碎带在断层的两盘边缘较均匀地分布,反映了北东段的断层倾角较陡,近似直立断层。对断层南西段的虹口测线研究结果表明:地壳内破碎带的宽度大约180~200m,地下破碎带主要分布在地表断层陡坎上盘所对应的地壳内,反映了南西段断层倾角比北东段断层倾角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汶川8.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断层气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基华  王亮 《地震》1994,(3):58-63
本文介绍了白浮断层气观测点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地震前观测的断层气(特别是Hg)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是震前出现异常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时间短,而震后一般变化不大,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断层气的变化特征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介绍夏县中心地震台断层气观测的基本概况,从断层观测气孔的设计、产出数据干扰的识别与分析、数据的映震效能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痕量氢新测孔先进于旧测孔;痕量氢、气氡两测项产出数据的映震效能较好;断层气观测在夏县台取得了较为实用的震例,且干扰较容易识别,这种观测方法与技术应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