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测绘学科的现代发展、学科分支体系,根据2015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探讨了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对刚踏入高校的大一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测绘专业的情感,开设了专业导入型基础课程——“测绘学概论”,在分析开设该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新科技与测绘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的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技术的发展,测绘高新科技在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面对飞速发展的测绘科学,面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面对测绘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测绘学包括其主要子学科的发展,讨论了Geomatics的基本学科如GIS、RS、GPS的应用与基本理论。通过相应比较得出结论,测绘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就是Geomatics。讨论了一些有关测绘学科的新名称。从学科所应具备的知识角度出发,认为\  相似文献   

4.
岳东杰  刘志强  李浩 《现代测绘》2023,(5):62-64+34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测绘行业的技术分工、技术任务、管理、运行机制,了解当前最新技术与应用现状,开设了以参观为主的测绘学概论实践课程。课程教学设计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测绘专业的热情为目标,从测绘学概论的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出发,在深入分析学情、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与融入、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践的实施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的研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开发思政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案例。三年的实践效果表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深入,从对专业的认识有偏见到喜欢自己的专业,80%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5%~10%的同学打消了转专业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矢量数字地图数据质量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陈星 《测绘学院学报》2005,22(4):278-280
研究和确定了矢量数字地图数据的质量评估因子和评估标准,介绍了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进行质量评估的过程和做法,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6.
研究和确定了矢量数字地图数据的质量评估因子和评估标准,介绍了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进行质量评估的过程和做法,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7.
非测绘专业"测绘学实习"有关问题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笔者的实践,指出当前非测绘专业“测绘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了“影像信息科学的发展暨王之卓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介绍了现代测绘学科的新概念,以及在数字地球这一机遇与挑战面前我国测绘学界正在积极建立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并且具备生产“4D”产品的实用技术。同时,本文还着重描述了测绘领域的研究热点,如遥感三维成像及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的现状与成果。说明我国测绘学已步入现代测绘学时代,能胜任历史赋予我们测绘工作者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是获得地物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是制作地图的依据和信息源泉。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模型,由度量对象 ,度量基准 ,度量单位 和度量结果 构成。地物的某一物理性质 ,存在度量基准 , 到 的距离函数 包含度量单位 的数量即度量结果 。对通过对测绘学中的大地坐标、高程、地物的时间坐标(寿命) 、质量等方面的应用,阐释了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模型的实用价值和科学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对航海图等深线化简的质量评估仅能靠经验定性分析、无法进行定量评估这一局限,从航海安全性、航行资源表达和平滑性准则出发,分别定义了扩深长度、平均扩深距离、缩深面积、等深线的弯曲度与光滑离差等质量评估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并推导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定义的指标能分别从航海安全性、航行资源表达和平滑性3个方面较为明确合理地反映航海图等深线化简的质量;所提评估方法能定量评估等深线化简的质量,克服了传统经验方法只能定性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曹俊茹  宋振柏 《测绘科学》2007,32(6):196-198
本文介绍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测绘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特色、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专业面广、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确定了本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框架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有效途径。从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概念出发,阐述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内涵。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学科特点,从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出发,探索构建测绘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优化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健赟  宋宜容 《测绘科学》2015,40(6):162-166
针对新形势下工程测量学教学存在内容滞后、技术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学习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差异性,且普遍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等现状,该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提出建立学生指导体系、多元化教学体系和综合考核体系的改革方案。实践表明,本文方案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符合测绘人才培养需要,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卓越测绘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测绘工程专业开设测绘科学简史课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绘工作是艰苦行业之一,为了使学生了解专业情况,一般是通过入学后的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来完成。目前有些学校通过开设测绘学概论课程解决专业思想问题,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更好地消除专业情绪,使学生了解测绘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拓宽专业视野,在学习几门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了测绘科学简史课程。在分析开设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课程性质、学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出了课堂教学和上机的具体内容,最后提出了详细的课程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探索新型测绘的产生背景与科学内涵等问题,对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测绘发展新阶段、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发展4个方面阐述了新型测绘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新型测绘关系角度给出了新型测绘的内涵与架构,从范围、内容、技术手段、体制机制方面描述了新型测绘的特征;再次,从新型测绘目标出发,描述了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要求与主要任务,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公共服务与应急测绘的新需求与主要任务;最后围绕测绘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分析、服务与应用主线,探讨了新型测绘需要着重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装备,旨在为新型测绘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加强双语教学环节,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战略选择。文中围绕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目标,论述学院在双语教学环节中采取的方法、途径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对同类高校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测绘新技术的农业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齐建国 《测绘工程》2004,13(3):75-78
针对农业院校测量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测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对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测绘类实践教学的环境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现有综合类理工院校测绘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提出了"模块/系列"教学结构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介绍了河北理工大学测绘实验中心实践教学构建的方法,并阐明了"模块/系列"教学结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试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发挥"测量平差"国家精品课程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融合程序设计,拓展训练平台,创新考核模式。重点提高课堂和实践教学效果,试行四段式考核和评价系统,并以课外导学、项目引导、交互沟通为补充,探索开放式的学习养成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中,数据质量控制是关键环节。本文以浙江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为例,提出了基于ArcPy编写地理信息数据质检Python脚本工具,实现图形、属性、拓扑、逻辑一致性等方面自动化检查,提高数据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在浙江省新型基础测绘生产质量控制实践中,通过与FME、ArcGIS Engine质检程序综合比对,验证了ArcPy脚本工具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