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南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多时相、中等分辨率的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特征提取、决策树建立等步骤,实现湿地信息的快速提取;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森林地区湿地信息提取中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面向对象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采用不同等级的分割尺度,使分类更具层次性;利用光谱、空间、形状等多种属性特征,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复杂多样、界限模糊的湿地景观,其中,草本沼泽的生产者精度达到了91%.结果显示,南瓮河流域内,湿地类型多样,以草本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且其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和中下游宽阔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中等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如LandsatTM影像)的地物光谱响应曲线入手,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建筑用地提取指数构建原理.然后选取LandsatTM影像进行建筑用地提取实验,并用QuickBird和Google Earth的同期影像辅以验证.实验得出,比值居民地指数RRI,由于其作者构建时并没有对影像进行辐射校正,从而影响了提取精度和模型适用性;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和差值建筑覆盖指数DBI,提取精度相对较高,但是会混有裸土、污染水体等信息;指数型建筑用地指数IBI和增强的指数型建筑用地指数EIBI,提取精度最高,达到92%.虽然EIBI期望改进IBI未能很好抑制裸土信息的问题,但实际上所构建指数并没有较好的去除裸土信息,可能是其权重选择没有普适性,所以建议建筑信息提取优先使用IBI.  相似文献   

3.
李霞  伏荣 《西部资源》2015,(3):123-125
选取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ENVI软件,对2006年6月SPOT5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解译。通过对影像中耕地、园地、林地、居住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地物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空间特征等辅助信息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获取了该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及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基于辅助信息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能够弥补单纯依靠像元的分类方法,精度较高,可达86.34%,能够较好的满足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SPOT5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局部异质性较大,采用基于像元的传统方法分类精度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以北京市海淀区SPOT5图像为例,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试验,并将该方法与传统基于像元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SPOT5遥感图像进行分类,不仅使分类结果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有效抑制“椒盐现象”的发生,还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针对Worldview-2影像的地物特征,采用一种多层次规则的面向对象地物提取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各类地物的提取规则,从多尺度分割产生的影像对象中提取不同地物。实地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地物的总精度为84.2%,Kappa系数为0.791。建筑物、道路、耕地和裸地相混合误提现象较多,主要是由于这4种地物的光谱特征相似导致,应选用更敏感的识别参量或建立更高效的识别规则以提高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谱和纹理特征的ALOS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易于反映地物纹理特征的特点,综合利用地物的光谱和纹理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适用于ALOS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以川东丘陵地区影像为例,基于GLCM提取纹理信息,将提取的纹理特征向量采用赋权值法融合为一个综合纹理信息波段,然后采用面向对象法将其与光谱特征信息共同参与分类。与最大似然法的提取结果对比表明,考虑了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明显提高分类精度,Kappa精度提高了0.12;避免了椒盐现象,分割的地类边界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更贴合地物实际分布特征;建筑用地和林地具有明显的纹理特征,而旱地纹理特征不明显。该方法不仅分出了6个基本地物类型,而且对于林地、建筑用地等类型还能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7.
基于ETM+影像的扎龙湿地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衣伟宏  杨柳  张正祥 《湿地科学》2004,2(3):208-212
通过对扎龙湿地Landsat7 ETM 影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提高湿地遥感分类精度的方法与途径。实验所采用的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再利用非监督分类生成的分类模板加以修改补充后进行监督分类的方法,经过误差矩阵的精度评价,可以获得研究区湿地遥感分类较高的分类精度。利用上述分类方法对3种ETM 不同波段组合的影像进行具体的遥感分类比较研究发现,选择ETM 7、5、3影像进行分类有助于提高扎龙湿地遥感分类的精度。为了提高湿地遥感分类的精度,还必须运用人机互译判读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东北地区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下简称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多时相HJ-1A卫星和HJ-1B卫星CCD影像作为分类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应用多尺度分割算法,根据影像的丰富信息和物候、时相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小三江平原的湿地遥感分类。结果表明,湿地二级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5.45%,总体Kappa系数为0.81。小三江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区,总面积为9084.16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2635.09km2,人工湿地面积为6449.07km2。集中分布的水田是小三江平原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天然湿地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河岸附近和国界周围;其中,草本沼泽面积最大。本研究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遥感影像提供的丰富信息,产生较高的分类精度;对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不同分割尺度的组合使用有利于湿地信息的提取。降雨量较多、较少月份影像的选取和物候规律的利用是提取湿地信息的关键。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使用,改善了洪泛湿地和森林沼泽的分类效果,尤其是水田边界的划分;同时可以提高湿地分类精度。基于面向对象的遥感方法,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湿地分布信息,是一种成本较低且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多源遥感影像红树林信息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2年2月24日的SPOT 5遥感影像和2013年12月6日的Landsat 8、"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应用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面向对象方法提取红树林信息,并引入F值评价提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提取红树林信息的精度相似,与影像的特征光谱信息量相关性较强;而对于SPOT 5影像等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方法降低了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的红树林斑块破碎程度,其信息提取精度与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GIS辅助下,基于ETM+遥感卫星数据,采用分辨率融合提取地物和基于NDVI计算的分区、分层分类以及结合有关地理数据(如DEM、坡度等)基于知识分类方法相结合,通过多步骤信息提取来完成实验区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消除了单一步骤分类时多类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将遥感影像数据与地利信息系统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分类结果理想的特点;对城镇用地、机场用地、水库、湖泊及河流的分类识别精度可达100%,基于知识规则对农村居民地和耕地的提取精度达70%以上,较单一的信息提取方法精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技术对区域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动态监测,定量提取变化信息目前是资源环境科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但是已有的变化信息提取方法存在种种缺陷。基于这些问题,选择策勒绿洲为重点研究靶区,利用两个时相同一季相的TM和XI-SPOT图像数据,先对两个图像分别进行了图像预处理,选取控制点精确配准,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和光谱特征变异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取1990-1998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与以往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的类型与数量,实现过程简单、清楚,可操作性强;亦可有效避免以往方法中存在较多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掌握居民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居民地的快速提取提供了新的途径。传统的人工目视解译费时费力,基于遥感影像的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势在必行。主要探讨了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的5种方法,即基于统计的分类法、谱间结构阀值法、归一化指数法、纹理分析法、地学专家知识分类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的发展趋势.认为多种分类方法相结合,建立居民地信息提取的专家系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遥感影像纹理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纹理是遥感影像中的重要信息,原始的光谱信息加上纹理信息可以提高影像的精确性。作为提高影像分类精度的重要方法——纹理分析,合理有效地使用纹理分析方法至关重要。不同的纹理分析方法,不同程度的提高影像分类的精度。目前对影像进行纹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统计方法、结构方法和谱方法3类。分别就3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影像纹理分析方法3种模式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向对象的城市地物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已成为遥感领域中的热点与难点。利用具有人的思维特点的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城市用地进行分类,分析和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的空间信息、结构信息与光谱特征等,总结了面向对象解译方法的5个步骤,即影像分割、分类方法的选择、地物种类分类,知识库构建、计算机自动分类。分类结果表明:(1)克服了“椒盐现象”;(2)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为92.19%,而且各类地物信息的提取精度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利用前期分类的拓扑关系有效提取了城市水体与建筑物阴影。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到地面状况的快速、精确配准方法:充分利用ArcGIS与ERDAS软件相兼容的特点,先用ArcGIS进行初配准,再用ERDAS进行精配准;对比二次配准结果,初配准中残差(RMS)均值为1.7235、最大值为4.19、最小值为0.45、标准差为1.32;而精配准中残差(RMS)均值为1.525、最大值为3.304、最小值为0.105、标准差为1.015.结果满足了实际工程的需求.同时,阐述了如何从理论学习上升到实际工作,对于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大比例尺地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初学者或没有工程经验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遥感信息融合(Fusion)是目前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彩色低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叠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信息和不同时相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融合中对同一地区长江流域秭归段的TM4、3、2多光谱和TM8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采用了IHS变换、分辨率(主成分分析)融合方法进行了数据融合,并对不同的融合方法所得到的融合影像进行目视和统计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ETM+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ETM 遥感卫星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光谱响应特征阈值算法、监督分类和无监分类方法,对实验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ETM 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可最大程度识别出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提取方法进行山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具有速度快、技术操作简单、可识别类型多的特点;对林地和水域的分类识别精度可达85%以上,但对山区农村居民地的面积难以准确提取,必须借助人工解译方法,并参考其他辅助资料才能获取。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滇池湖滨湿地植被类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图像分割与人机交互判实技术,分建设前(2007~2008年)、建设中(2011年)、建设后(2013年)3个时期对滇池湖滨湿地进行植被分布信息提取与面积统计,进而对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滇池湖滨生态带工程”的推进,环湖带乔木与灌木、沉浮水植物、草本植物3类湿地群落面积的总和从建设前的120.39 hm2提高至建设中的1747.54 hm2,再到建设后的1868.91 hm2,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49%、79.61%和85.14%,湖滨湿地面积显著提升;建设前主要植被类型为作物植被,占总面积的51.98%,建设后缩减至3.87%,逐步演化为自然植被,主要种类为中山杉(Ascendens mucronat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群落多样性与景观格局也有了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汉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2002年汉川市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及景观生态学指标中的多样性、均衡度和优势度指数,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和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汉川市土地利用结构中,水域、未利用地有所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耕地变化幅度和动态度最大;12年来汉川市土地利用处于调整和发展期,生态景观和均质程度在上升。综合分析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HPF图像融合技术在大理市遥感影像中的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RDAS IMAGINE 8.7软件的空间建模工具,实现了HPF图像融合算法。将其应用到大理市ETM+遥感影像的分辨率融合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图像融合算法所得效果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到HPF图像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