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羊栖菜茎部愈伤组织再生苗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羊栖菜纵裂主枝上愈伤组织再生苗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发现此种成苗方式是在主枝 (茎 )或假根处由外皮层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再由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苗有望成为羊栖菜人工养殖种苗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在人工模拟潮间带生态环境中养殖多年的龙须菜藻体,经70%乙醇、aClO或低光等逆境胁迫后,培养新生直立枝,研究匍匐体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机制。结果表明,刷落2-4mm长的新生直立枝培养30天后,基部出现由丛生太体组成的类愈伤组织。丝状体能够固着、分化,不断分裂形成匍匐体。这是除孢子外,首次从江蓠体细胞获得有固着能力的再生苗。该再生苗弥补了营养枝繁殖中须人工固着的缺点。ELISA测定内源激素含量结 相似文献
4.
海洋褐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洋藻类的分类学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应用传统的形态学、生态学等方法对海洋藻类进行分类 ,往往产生结果上较大的分歧。传统的生物分类和谱系树的建立是基于对生物表型的比较分析 ,而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差异 ,给分类和谱系分析带来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所以有人主张直接将基因型用于分类和系统学研究。基因型直接反映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 ,具体说就是DNA和RNA的一级结构特征。Zuckerkandl和Pauling在1965年最早提出这个设想 ,认为核酸… 相似文献
5.
以PES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开展了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棕色藻株组织培养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探索了蔗糖、光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新芽形成和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IBA、6-BA处理可诱导该藻产生愈伤组织,同时固体培养基更利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显微跟踪观察显示,该藻愈伤组织与高等植物的疏松愈伤组织不同,由细丝状细胞组成,系藻枝段中心髓部细胞脱分化形成的致密型愈伤组织;另外,愈伤枝段比新芽枝段有更高的光合和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6.
褐藻纲 (Phaerphyceae)中的海藻除墨角藻目 (Fucales)外 ,都具有典型的世代生活交替史 ,即单倍体的配子体与二倍体的孢子体相交替出现 ,尤其是在具有异相世代交替的褐藻中 ,配子体与孢子体形态差别显著 ,孢子体巨大而配子体一般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并且配子体可以独立于孢子体存活。早在30年代 ,Harris就对影响海带目的掌状海带 (Laminariadigitata) ,糖海带 (L.saccharina) ,克氏海带(L.cloustoni)的配子体及幼孢子体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沙群岛的褐藻研究,除了我们在参考文献[3]、[4]中报道了11种马尾藻外,在文献[5]也报道了10种褐藻。综合上述报道,西沙群岛褐藻迄今所知共有21种。
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年4-5月,1958年3-6月,1975年5-6月,1976年1-4月先后四次在西沙群岛各岛礁调查采集所得的材料,对其中的褐藻进行了分类研究,所得结果,将陆续整理发表。
本文报道7种丝状褐藻,都是本地区的新记录,即:(1)短节水云Ectocarpus breviarticulatus J. Ag.(2)柱状褐茸藻Giffordia mitchellae (Harvey) Hamel(3)三角黑顶藻Sphacelaria tribuloides Menegh.(4)肩裂黑顶藻Sphacelaria novae-hollandiae Sonder(5)叉状黑顶藻Sphacelaria furcigera Kuetzing(6)三叉黑顶藻Sphacelaria fusca (Hudson) C. Ag.(7)小黑顶藻Sphacelaria carolinensis Trono,其中肩裂黑顶藻和三叉黑顶藻为中国新记录。研究所用的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海绵动物具备很强的愈伤再生能力。荔枝海绵是海绵动物中比较特殊的类群,它有皮质层细胞(cortex)和领细胞层细胞(choanoderm)的初步分化。本文对荔枝海绵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切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移除荔枝海绵的特定结构,观察其愈伤过程,以期了解海绵愈伤过程的主要变化及各部分在愈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愈伤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为未受创部分的细胞向受创部分迁移导致的细胞重新排布;其身体结构中的领细胞层和皮质层对其生存愈伤是必要的,而骨针核心对其愈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褐藻多酚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目前前的的研研究究普普遍遍认认为为 ,,人人体体老老化化导导致致癌癌症症、、心心脏脏病病、、脑脑中中风风等等疾疾病病主主要要是是由由于于自自由由基基未未能能得得到到有有效效清清除除造造成成的的。。因因此此 ,,如如果果食食物物中中含含有有丰丰富富的的抗抗氧氧化化物物质质 ,,就就具具有有益益寿寿延延年年的的作作用用 ,,在在某某种种程程度度上上 ,,可可以以将将现现代代抗抗氧氧化化与与抗抗自自由由基基理理论论看看作作““药药食食同同源源””的的分分子子水水平平解解释释。。植植物物含含有有丰丰富富的的自自由由… 相似文献
10.
11.
褐藻酸钙凝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DIESONIMMOBILIZATIONOFPAPAINBYCALCIUMALGINATEGELS褐藻酸盐凝胶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理想载体,已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工业,塑料工业,食品和医药工业中[1~3]。本实验以褐藻酸钙凝胶作为载体,用包埋的方法来固定木瓜蛋白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法探讨了最佳固定化条件,测定了固定化酶的催化特性和动力学性质: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和表现米氏常数。并且还对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固定化酶的半衰期,固定化酶和游离态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1材料和方法1.l… 相似文献
12.
两种褐藻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了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本文利用褐藻门马尾藻属的两种海藻———鼠尾藻(SargassumthunbeergiiKuntze)和海黍子 (SargassumKjellamanianumYendo)的乙醇提取物 ,通过对DPPH·清除效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两种褐藻提取物均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在酚浓度为30mg/L时对DPPH·清除率分别高达95.5 %和92.3 % ,明显高于茶多酚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和TBHQ对DPPH·清除效率 (73.0 %以下 ) 相似文献
13.
14.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PS)是所有褐藻中所固有的细胞间多糖,存在于细胞壁基质中。生长于潮间带、长时间与空气接触的褐藻种类中,如多年生的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类,其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含量可高达20%;生长在较深处的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类中含量较低,约为1%~2%。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类独特的结合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聚糖,其化学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以岩藻糖和硫酸基为主,随着褐藻的种类不同还含有半乳糖、木糖、糖醛酸等其他成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针对墨角藻、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等褐藻中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研究较多,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就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提取、纯化、结构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以海带(Laminaria ja ponica Aresch)为重点,综述了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成就,介绍了海带属褐藻遗传育种技术、育苗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基础好,种质资源丰富,经济、生态价值高,是进行大型海藻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褐藻寡糖激发子诱导烟草抗低温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褐藻寡糖在低温下对烟草的保护作用,探讨褐藻寡糖作用机理,将褐藻寡糖溶液均匀喷施到烟草叶面后置于(4±1)℃下进行低温胁迫,间隔不同时间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发现,浓度是影响褐藻寡糖抗冻性能的重要因素.0.05%,0.20%和0.30%褐藻寡糖具有诱导激发因子作用,能够诱导烟草CAT、SOD和POD活力提高,清除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叶绿素结构,减少烟草叶片损伤,提高烟草耐低温能力,其中以0.20%褐藻寡糖诱导效果最好;0.10%褐藻寡糖具有抗冻保护剂作用,在24 h内烟草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变化,可保护细胞免受低温伤害,但48 h时冻伤指标增强,其保护作用减弱或者消失;高浓度1.00%褐藻寡糖具有毒副作用,在烟草细胞表面形成较强渗透势,胞内物质外渗严重,烟草细胞结构受到破坏,加速低温下烟草叶片损伤. 相似文献
18.
对绿藻门和褐藻门8种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类海藻都有其特征脂肪酸或有几种特征脂肪酸组合做为其化学分类的标记。4种绿藻的主要脂肪酸是16:0、16:1ω7、18:4ω3、18:1ω7、18:2ω6、18:3ω3、18:1ω9,其中18:1ω7和18:3ω3的含量相对较高;4种褐藻中16:0、18:1ω9、18:2ω6、18:3ω3、18:4ω3、20:5ω3、20:4ω6的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和二十碳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褐藻门脂肪酸的典型特征。另外,褐藻中含有较高含量的EPA,海带和裙带菜尤为明显。对2门类5属8株海藻所含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海藻各门及种间的亲缘关系,表明利用静态条件下海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判别海藻在分类上亲缘关系的远近,海藻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可以作为海藻分类的一个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