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迪那某桥梁旁的危岩体进行勘查,在分析其地质环境条件下查明了该处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裂隙发育特征和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在现场勘查和室内试验取得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其在天然状态、暴雨状态和地震状态下以及不同位置后缘裂隙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定量地对该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在目前状态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m处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0m处为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和削坡加载、加桩抗滑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渝利铁路青石岩段为深切河谷型边坡,该边坡表部岩体在风化缷荷作用下结构复杂且稳定性差。此外,浅表层岩体在降雨、地震及工程开挖等影响下,局部已经出现了不同模式不同规模的变形失稳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因此,本文根据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风化缷荷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结合不同失稳模式的危岩体,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最后,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稳定状态下的危岩体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危岩体是影响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工程活动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对危岩体的勘察、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难题.受危岩体复杂地质特征影响,南门湾危岩体由20余个危岩块体组成,其防治设计存在一定工程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岩体裂隙系统发育状况,在W6危岩单体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赤平投影法评价危岩体稳定性的判断标准与南...  相似文献   

4.
危岩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在一定诱发因素下失稳破坏的岩体,其作为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山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对危岩体的勘查、稳定性评价、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预防的研究难题。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名山县新店镇白马沟内存在多处危岩体。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并结合白马沟危岩体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崩塌落石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初步总结出了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危岩体的形成、分布规律及成灾机理,并对该区4个危岩体利用Rockfall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其运动速度及运动轨迹,计算岩石弹跳高度及距离等。为此类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的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运动轨迹的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崩塌危岩体灾害预防与减灾技术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级地震诱发了数以千计的崩滑地质灾害,造成景区内道路阻塞,设施损毁,严重威胁到了来往游客及景区内住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景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景区内悬沟崩塌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危岩威胁范围、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承灾体的抗灾能力以及流动承灾体受损情况,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将风险评价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危岩带1、危岩体1为低风险。危岩带3为中等风险;危岩带2为高风险,严重威胁到了坡脚公路及来往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重视,尽快着手防护措施设计,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以杨房沟水电站高线混凝土系统边坡危岩体为背景,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危岩体边界特征, 提出了倾倒式、滑塌式、坠落式3种失稳模式, 建立了不同破坏模式的稳定性分级标准, 对危岩体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地质分析和定量计算, 结果表明9处危岩体在暴雨或地震作用下均存在极大失稳可能, 提出了防护措施, 实践证明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高陡岩质边坡危岩体失稳机理与稳定性评价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相比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稳定性评价方法, 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在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复杂三维精细化地质模型, 尽可能还原岩体结构特征信息, 并与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无损对接, 进而定量评价危岩体稳定性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野外现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 对浙江神仙居景区神龙瀑景点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 基于逆向工程建模软件Geomagic Studio, 对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模型重建, 借助有限元网格划分软件Hypermesh对曲面模型进行三维实体化和网格划分处理, 再导入数值模拟软件FLAC3D中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神龙瀑边坡受拉破坏危岩体后缘裂隙最大拉应力接近抗拉强度, 且存在明显位移, 极有可能发生滑移-坠落。然后通过FLAC3D内置FISH语言进行二次开发, 计算结构面塑性破坏单元数目在总单元数目中的占比, 得出危岩体失稳概率为20%以上。该结果与现场灾害调查、数值分析结果相互印证, 预测了危岩体的潜在破坏范围,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上述分析结果可为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猴子包危岩体变形机理及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猴子包危岩体位于巴东县信陵镇火焰石村长江右岸。危岩体由包含层间错动带等软弱夹层的层状灰岩组成,下伏煤系软岩,具有上硬下软的结构;西侧陡崖下部采煤,斜交坡面的陡倾角裂缝将陡崖切割成链条式块状结构,发生多次崩塌。结合本区发生的崩塌,分析了猴子包危岩体形成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变形失稳的机理和力学模式;运用力学图解的方法对危岩体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危岩体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在地震及动水压力作用下不稳定,破坏方式为倾倒,视倾角αs(合力角φ)达到临界倾角α0是危岩体从变形到倾倒崩塌的拐点。  相似文献   

9.
自三峡库区蓄水以来,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趋势明显,加速了岩质岸坡向欠稳定和不稳定发展,潜在崩塌涌浪灾害威胁长江航道安全。以三峡库区板壁岩为例,采用抗剪强度折减法分析在岩体劣化工况下危岩体的破坏过程与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工况下,板壁岩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库水+岩体劣化工况下,中部锁固段处拉应力集中,拉张裂缝逐步向顶部主控裂缝及底部基破碎带延展并相互贯通,可能发生滑移-剪切破坏;在库水+岩体劣化+强降雨极端工况下,约40个水文周期后,岩体强度下降30%,板壁岩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降至约1.14,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进行工程防治,提高危岩体稳定性,以保障航道安全。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板壁岩及类似危岩体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链子岩危岩体正在进行治理,本文对链子崖危岩体监测工作诸如监测点,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反馈,施工指导,预测预报与判据等进行了探讨,并撰写成文。  相似文献   

11.
箭穿洞危岩体壁立于三峡库区巫峡左岸,区内属神女峰风景旅游区,每天有大量的船舶从危岩体前方航道通过,潜在涌浪威胁到长江航道安全。箭穿洞危岩体的后缘高程为305 m,基座高程为155 m,平均高差为135 m,平均危岩横宽约50 m,平均厚度约55 m,崩塌体体积约3.575×105m3。箭穿洞危岩体基座为泥质条带灰岩,在库水波动下基座岩体劣化强烈;干湿循环试验表明基座岩体强度下降约20%~30%,危岩体可能发生基座压裂滑移或倾倒破坏。箭穿洞危岩体在145 m、175 m静水位工况条件下为稳定,暴雨+162 m洪水位工况下为基本稳定状态,在考虑基座岩体劣化的工况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箭穿洞危岩体防治工程等级为Ⅰ级,设计方案采用基座软弱岩体补强加固+锚索锚固。基座岩体在持续劣化,建议尽快启动箭穿洞危岩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三百钱沟危岩区位于县城内南江河左岸三百钱沟沟口附近,是南江县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高发地带,目前三百钱沟危岩区在长约1500m范围内主要发育有13个危岩体。坠落式、倾倒式和滑移式三种类型为区内危岩的主要失稳破坏方式。本文通过危岩体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结合危岩体崩坏机制,提出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综合工程措施对三百钱沟的危岩体进行针对性治理。  相似文献   

13.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危岩体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链子崖危岩体历年来的监测资料,讨论了大气降雨、地震、气温、长江水位变化以及人工活动等环境因素对链子崖边坡变形的影响.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危岩体的稳定性及其变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达  黄润秋  裴向军  刘卫华 《岩土力学》2008,29(5):1425-1429
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溪洛渡水电站某危岩体的两种可能失稳模式(剪切坠落或拉裂倾倒失稳),进而建立了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极限平衡力学模型,而且对危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危岩体抗拉裂倾倒稳定性较差,剪切坠落失稳的稳定性系数较高。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危岩体倾倒失稳时,安全系数为1.5时的锚固力,进而提出了危岩体加固方案:充填凹岩腔+填充裂隙+预应力锚索+锚杆联合加固,数值模拟表明此加固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链子崖危岩体主要变形形迹为岩体张裂,形成深大裂缝将岩体肢解而构成危岩,近期岩体表部破裂,采空区地压显示及岩体位移。二十年来,对链子崖危岩体的形成机制研讨甚多,论点各异。本文作者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在地层组合(软基座岸坡)、构造分割、临空卸荷的基础上,底部大规模采空是危岩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水的作用使其变形加剧。在大量的模拟计算,模型试验及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危岩体的变形破坏方式进行了预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胡才源  章广成  李小玲  孙全福  张忠 《贵州地质》2018,35(2):153-157,144
为保障景区游客及旅游设施的安全,本文运用无人机遥感航空拍摄,生成实景三维立体模型,宏观分析危岩体的破坏模式。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仙宇屯东南面和西南面危岩带进行精准量测,获取危岩体几何尺寸、结构面产状、方量等崩塌参数,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仙宇屯两处危岩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因危岩体与旅游栈道形成垂直威胁,分析计算采用长廊式的板棚治理措施以达到融入自然生态环境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四川省巴中地区某危岩体稳定性,在对其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较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改危岩体的崩塌类型,建立了主断面的工程地质模型,并采用相关公式计算了该危岩体在自然、地震和暴雨3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自然和地震工况下该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但暴雨工况下属于欠稳定。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的防治将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中的垂直运输设备,用碗扣式脚手架搭设的82.6m高物料提升井架,通过对单立杆承受荷载的计算,整体稳定性分析和荷载试验,证明该物料提升架达到设计要求,能很好地满足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9.
黄石市板岩山危岩体成因机理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康 《工程地质学报》2000,8(2):202-205
本文论述了黄石板岩山危岩体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讨论了其成因机理 ,得出危岩体已处于蠕变后期 ,位移变形趋于稳定。不会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整体倾倒破坏 ,提出了活石清理、裂缝顶部加盖排水指导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链子崖危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是目前国家治理长江航道的重点工程。本文通过对危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的研究,论证了其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