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中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中部沿江地区北缘分布有洪镇、管店和滁县三个花岗岩类侵入体,各种岩石化学参数表明它们属于I型或同熔系列花岗岩类。但是,其Nd、Sr、Pb、O同位素比值均低,表明它们是古老麻粒岩相下地壳重熔的产物。这类花岗岩在已有的成因分类中未单独划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王德滋  沈渭洲 《地学前缘》2003,10(3):209-220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分布十分广泛 ,各类花岗岩的出露面积达 2 0 0 0 0 0km2 以上。其中 ,前侏罗纪花岗岩大部分具有较低的ε(Nd ,t)、较高的Ni(87Sr) /Ni(86Sr)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 ,相似于周围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因此 ,它们的主体属壳源型 ,其成因可能主要同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多次碰撞拼贴有关 ,由当时被加厚的地壳在降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燕山期花岗岩在中国东南部分布最广。其中 ,呈东西向展布的燕山早期花岗岩 (南岭花岗岩 )被认为是与印支运动有联系的后造山花岗岩组合 ,多数具壳源型特征。而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则不同 ,它们具有较高的ε(Nd ,t)、较低的Ni(87Sr) /Ni(86Sr)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 ,反映其源区中含有较多的地幔组分。它们的形成可能同太平洋板块俯冲、玄武岩浆底侵以及由此引起的地壳深熔和壳幔混合有关。根据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以及地壳岩石中继承锆石U Pb年龄 ,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具幕式生长特征 ,古—中元古代为主要的生长期。  相似文献   

3.
埃达克岩和大陆下地壳重熔的花岗岩类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04,20(2):193-194
文中简要讨论了埃达克岩的定义和具有类似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太古宙TTG的构造意义,探讨了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岩与东部高原以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总被引:87,自引:54,他引:87  
吴福元  孙德有 《岩石学报》1999,15(2):181-189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极为发育,特别是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岩体分布面积巨大,可称之为巨型花岗岩省。其主要的成因类型是I-分异型和A-型,而S-型花岗岩极为少见。区域地质分析表明,这些花岗岩的主体是在古亚洲域洋壳消失后形成的,其成因与由大量板块俯冲而导致的区域深部热异常或地幔柱有关。从地球化学特点上看,这些花岗岩主要表现为低的初始锶(ISr≈0.705)和高初始钕(εNd(t)>0,显示其形成与地幔关系密切。对其年轻的钕模式年龄(tDM<1000Ma)的分析表明,地质历史上的新元古代-显生宙也是地壳增生的重要时期;同时,垂向增生也是地壳生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形成的源岩,构造及物化条件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的形成受源岩特征、构造作用及物理化学条件的共同制约。源岩特征决定重熔花岗岩浆的数量及花岗岩体的形成规模、类型;构造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重熔产生花岗岩浆并为其提供运移通道及就位结晶空间;物理化学条件制约重熔花岗岩浆的产生及其分离晶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18,64(5):1045-1054
用区域布格重力场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方法确定了扬子克拉通地壳的密度扰动模式,它反映了区域的壳源大花岗岩基等板内构造。扬子克拉通的大地构造边界和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梯度带重合。克拉通内部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和大地构造分区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它和地质图有一定对应关系。根据构造边界和上地壳浅层密度扰动梯度带一致的原则,利用研究区重力小波细节勾画出了上地壳结晶基底构造图,提供基底构造准确定位的参考。由于大陆地壳经常发生岩层的近水平拆离,地面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构造可能发生明显变化。基于密度成像的地壳构造研究表明,古地块的碰撞作用使大陆地壳发育裂隙裂缝,在三叠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碰撞时地壳原有的裂隙裂缝复活了,又使得热流体活动加剧和中地壳岩石逐渐重熔,形成了雪峰山—幕阜山—皖南黄山燕山期花岗岩带。花岗岩重熔作用属于岩石圈克拉通化的一种作用。现今雪峰山、幕阜山和皖南黄山还是弱地震多发区,说明这个燕山期花岗岩带虽然已经克拉通化,但是克拉通化的程度还是比扬子地块略逊。  相似文献   

7.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基的岩石变形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继峰  王人镜 《地球科学》1994,19(6):806-814
云蒙山花刚岩基由12个侵入体组成,岩基中的片麻状花岗岩是在126±21Ma时侵入的型花岗岩,根据岩基中花岗岩与围岩的变形循征,确定岩基的侵位机制为底辟定位型,花岗岩中的变形组构与环绕岩基的糜棱岩的岩基定位晚期、花岗岩浆完全结晶之前形成。由于云蒙山花岗岩基的强力定位,导致密怀变质核杂岩在燕山晚期再次发生伸展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8.
马衔山变形花岗岩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邓颖晖 《甘肃地质》1997,6(1):37-43
马衔山变形岗岩体位于祁连造山带的最东端,表壳岩属长城纪地层,侵入时代为吕梁期,已获单矿物锆石U-Pb等时线年龄值2152Ma。主体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钾长花岗、后者侵入前者。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中首先从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的对比出发,指出板块构造主要研究洋壳,洋壳主要研究玄武岩,玄武岩主要研究构造环境.大陆构造主要研究陆壳,陆壳玄武岩少花岗岩多,因此,花岗岩在大陆构造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由于花岗岩比玄武岩复杂得多,其中尤以源岩和深度对花岗岩的影响最大,是大陆花岗岩研究最重要的课题.文中接着讨论了Sr和Yb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详细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闽西北混合岩是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在较低温(约800℃)、H2O不饱和的条件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产生熔体,构造变形作用在熔体的分离和迁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闽西北基底变质岩可能为形成混合岩和花岗岩的源岩,其深熔产生的初始熔体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堆晶产物形成了混合岩的浅色体,而残余熔体继续演化形成花岗岩.混合岩和相关花岗岩形成基本同时,其成岩年龄为437~441Ma.它们均为华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述了冀东燕山期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岩浆演化等特征,并将本区燕山期花岗岩分为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和深部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它们与金矿是同源产物。  相似文献   

12.
郭洪方 《吉林地质》1993,12(3):32-40
铁架山花岗岩岩性不均匀。并具片麻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混合岩或混合花岗岩。经过显微构造分析确认,铁架山花岗岩是经过强烈韧性变形的岩浆型花岗岩。它共经历了岩浆阶段、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脆性变形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Ⅱ.元古宙花岗岩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浙江元古宙花岗岩类包括神功期(1.8-1.9Ga)和晋宁晚期(0.6—0.9Ga)。研究了浙江元古宙花岗岩类的主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Rb、Sr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了浙江地壳的演化。浙江地壳形成于太古亩和元古宙,地壳增生的时期为2.6-2.7、0.8-1.1和0.1-0.12Ga。随时间演化浙江地壳组成有变化,但分异演化不明显。沿江-绍断裂分布的晋宁晚期慢源和壳幔混合中酸性岩是普宁期俯冲碰撞的证据。加里乐和印支期是两次规模不大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方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造山带花岗岩可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的中亚造山带、秦祁昆造山带和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为与大洋发育有关的造山带花岗岩,东区主体的东北、华北和华南是形成于中国大陆拼合之后的燕山期造山带花岗岩。根据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以阿尔泰、东昆仑、华北燕山、东北和南岭造山带花岗岩为例讨论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的关系,区分出中国大陆的5种大陆地壳生长方式:阿尔泰式是古亚洲洋背景上形成的古生代对流地幔物质、热输入和上地壳混合为主的方式;东昆仑式是元古代造山带TTG陆壳背景基础上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元古宙造山带基底的方式;东北式是燕山期中亚造山带背景上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显生宙陆壳的生长方式;燕山式是燕山期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改造太古宙基底的方式;南岭式燕山期对流地幔输入大陆的是以热为主、物质为辅,大陆地壳生长是以陆壳物质再循环为主(零增长)的生长方式。它们构成中国大陆显生宙地壳生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于花岗岩的起源曾经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学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近年来普遍意识到变形作用在大陆地壳中的富硅熔体的分离、运移和就位过程中的本质性作用。已被接受的岩石学模型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置疑,这是因为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岩石和岩浆具有不现实的流变行为,或者是因它们不能满意地解释实际的构造数据或地球物理数据。不考虑构造背景,假定流体是连续的,从动力学考虑表明花岗岩浆活动是以小于0.1Ma时间尺度的一上迅速的,动态的过程,远非地质学上所讲的那种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17.
西天山地区广泛分布地壳重熔型的花岗岩,年龄多集中于300Ma左右,在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阿拉尔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铝、富钾贫钠、准铝质,A/CNK介于0.79~1.05之间,σ在1.55~1.83之间。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并具有弱Nb亏损,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明显的"海鸥"型。由早侵入次到晚侵入次,有向酸碱性增强方向演化,显示重熔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过渡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地壳深熔(anatexis)与花岗岩对下地壳的示踪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壳分异演化与熔融作用密切相关,熔融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缺流体的熔融和流体相存条件下的熔融,前者是壳体分异的主导方式,区域应力是控制熔体分凝,提取的主要因素,熔体成分受母岩及残余矿物组合,熔融的温压条件共同控制,花岗岩是地壳熔融的主要产物,在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母岩有很强的继承性,加之其取样规模大,因而弥补了其它方法示踪下地壳成分的不足,利用深熔火成岩有很强的继承性,加之其取样规模大,因而弥补了其它  相似文献   

19.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大陆地壳的生长速率和地壳生长的位置均是地球科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现有的许多大陆地壳生长模式认为 ,90 %的大陆地壳生长于 18亿年以前 ,显生宙以来的地壳生长不到整个地壳的 10 % ,主要位于活动大陆边缘。近年来在兴蒙造山带发现大量具有新生地壳来源性质的花岗岩产生于 50 0~ 10 0Ma ,对上述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现有的Nd同位素资料表明 ,兴蒙造山带的显生宙花岗岩 ,不论形成于什么时代和什么构造背景 ,也不论属于何种成因类型 ,几乎都具有正ε(Nd ,t)值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 。从西往东 ,随着时代逐渐变新ε(Nd ,t)值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花岗岩的tDM同由蛇绿岩和岛弧杂岩记录的古亚洲洋扩张的时间基本一致。只有一些在新元古代微陆块上的花岗岩才显示负ε(Nd ,t)值和较老的tDM,反映了其源岩包括前寒武纪地壳同地幔来源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兴蒙造山带的花岗岩具有地幔来源的ε(Nd ,t)值 ,说明这些花岗岩中有一部分 (例如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 )可能同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花岗岩的来源是被交代的地幔楔。而大面积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则可能是由 80 0~6 0 0Ma前俯冲的洋壳形成的新生大陆地壳在拉伸体制下部分熔融而成。如果情况是这样 ,显生宙就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地壳生长。板内岩浆活动 ,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王鹰  王志辉 《矿物岩石》1996,16(2):77-81
通过推覆剪切热估算和花岗岩岩石学特征的研究,作者认为达拉布特地区的花岗岩岩体是由推覆剪切重熔形成的,并与齐求I号金矿床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