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抚顺西露天矿的地质环境背景,介绍了抚顺西露天矿南帮滑坡变形监测中地下水监测系统的构建情况。从降水入渗、岩体的透水性等角度对比了汛期及非汛期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单点地下水位变化值和滑坡位移变化值进行曲线估计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汛期持续强降雨是诱发西露天矿南帮滑坡变形的重要因素;强降雨入渗过程中,基岩裂隙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单点地下水位变化值和滑坡位移变化值符合三次项曲线模型;非汛期,地下水位逐渐降低,滑坡地表变形速率也减缓。  相似文献   

2.
露天矿边坡的位移监测与滑坡预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炼  陈从新 《岩土力学》1997,18(4):69-74
对湖北大冶铁矿滑坡区域的长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依据位移-时间曲线预报滑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辽宁抚顺西露天矿始采于1901年,全面停采于2018年,台阶式煤炭采掘方式形成了深约420 m的“亚洲第一大坑”。西露天矿南帮滑坡是一个巨型顺层岩质滑坡。滑坡东西长约3100 m,南北宽约1500 m,均厚近100 m,体积约4.52 ×108 m3。降雨、融雪渗流和矿坑底部开挖卸载是导致滑坡形成并持续长距离运动的主要因素。降雨、融雪渗流导致岩体夹层软化、地下水浮托和中前部孔隙水压力作用。2012—2019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南帮滑坡累积最大水平位移量达96.01 m,累积最大下沉56.65 m,滑坡前缘最大抬升23.61 m,完全改变了滑坡前的地貌形态。滑坡运动经历了破坏失稳(2010—2012年)、阶跃演进(2013—2016年)和缓变趋稳(2017年以来)3个阶段,反映了巨型滑坡从顺层山体整体破坏、快速发展到逐渐稳定的过程。滑坡敏感性分析显示,地下水位上升对滑坡失稳起到重要作用,滑坡前缘填方压脚对提高整体稳定性效果显著。山体中上部顺层抗滑力、下部切层剪切阻力、前缘填方压力、两侧边界阻力、矿坑北帮反力等是滑坡逐渐制动的主要因素,两侧边界形成“卡阻效应”,前缘出现“压力拱效应”。南帮滑坡控制过程是充分利用边界阻力、工程堆载和北帮抵抗反力控制滑坡运动态势,避免了冲击震动作用,是实现滑坡治理“软着陆”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西露天矿西北帮于1990年发生了滑坡,为了维持矿山正常生产,对西北帮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建立了西北帮滑坡机制模型。根据研究成果,采取了清帮减重,降低边坡角,深部缓采,帷幕截水与降水井联合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维持了西北帮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工程边坡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在露天煤矿边坡的应用还不多见。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在露天煤矿非工作帮的应用实例,就不同条件及不同加固参数的边坡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预应力加固的边坡,其稳定性得到迅速提高。实施的加固参数能够满足矿山边坡的稳定要求。加固技术已在该矿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针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工作,给出一种新型的滑坡监测预报系统。该系统以GIS技术为基础,通过MapGIS软件形成图形文件的链接输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这种方法引入了滑坡空间滑动特征,可针对滑坡不同时段的特点采用多种预报模块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并通过VB6.0集成开发将结果还原至图形以可视化,来实现各类滑坡预报以及空间分析。将该监测预报系统应用到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以GPS监测站等监测设施对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开展的多类型的现场监测为依据, 对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防治及预报进行分区模块处理;并以抚顺西露天矿E3200剖面滑坡为例,结合非线性回归分析及二次曲线拟合得到了X-3、X-5监测点的中短期预报数据和水平及竖直方向的速度、加速度等参量。根据竖直最大加速度为正值、竖直负向加速度小于10-5 m/d2以及水平加速度均为负值等特点,得到该滑坡基本处于匀速变形阶段及位移变化有收敛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扎哈淖尔露天矿北帮上部受到松散土层的影响,致使北帮无法达到设计边坡角,造成边帮压煤炭无法安全回采的问题,基于极限平衡及强度折减理论,采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断调整边坡参数逐阶段的优化设计了11煤底板以上、11煤底板至43煤底板两个阶段稳定边坡形态参数,探讨了边坡角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其滑坡机理。结果表明:北帮边坡滑坡模式为以43煤层底板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最终确定北帮陡帮角度为36°,11煤底板以上边坡角度为21°,边坡形态为双折线型;陡帮开采共计可多回采压煤9.827 6×106t,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为类似条件下端帮残煤回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掌握露天矿边坡变形规律,基于现代监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建立一套实时动态反映边坡位移变形和应力变化的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对海州露天矿北帮边坡的连续性监测,结果表明:海州露天矿属于蠕变型滑坡,目前正处于局部变形、整体稳定的状态。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边坡位移和应力的高精度、自动化、连续性监测,将为露天矿边坡灾害的动态预警和安全决策的及时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对边坡的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3-11
以通川区石龙溪滑坡应急变形监测为例,说明在城市中滑坡应急变形监测常用的一些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综合分析,探索出一种最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法,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中各种地质灾害点的应急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10.
滑坡稳定性评价和监测预报常用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463-467
本文简要评述了滑坡稳定性评价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数值法和概率法,介绍了用于滑坡监测的常用仪器与技术,以及典型的滑坡预报模型;并就滑坡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坦墙墙后土体第二破裂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土的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从挡土墙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和挡土墙背上的最大主动土压力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坦墙后土体中第二破裂面的位置,认为在复杂的挡土结构墙背条件下,用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来研究挡土墙后土体的破坏机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三塘湖矿区某露天采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岩石物理力学强度指标的因素及岩体强度指标,选择适合本矿边坡稳定计算方法、普氏系数计算公式,得出边坡角值和剥离强度指标,最终评价其工程地质类型,该矿区属层状岩中等型。此外,根据该露天矿实际开采条件,确定开采工艺和剥离方式,建议应做好位移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何峰  王来贵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1):48-50,53
通过对海州矿滑坡因素的统计分析,得出降雨及地表水入侵诱发滑坡27次,其稳定性影响因素位居第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州矿某断面的数学模型,并对边坡地表入渗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边坡在降雨及地表入渗过程中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地表入渗影响下的边坡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宋国龙 《探矿工程》2016,43(10):30-35
结合内蒙古某露天煤矿的边坡实例,综合运用现有的工程地质资料、理论分析以及计算等手段,对该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和滑坡治理建议。最后,从技术和工程方面提出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10,27(4):296-301
本文结合某挡墙滑塌地质灾害的工程实例,通过简单力学分析认为,应将受拉力的锚杆锚索变为可承压的隐地梁,并尽量使其与滑动结构面近直交,通过主动支撑支挡使整个抗滑工程系统更为稳固。通过对挡墙结构的改进,可使其在对山区高速公路、大型场地建设高切方边坡、较陡潜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以及高填方边坡的治理中更能发挥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全局搜索的模拟退火算法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最危险滑动面的确定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结合简化Bishop法,进行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在分析模拟退火法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根由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实现了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计算结果与典型算例对比证明:改进后的模拟退火算法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最优解,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土钉墙是应用最广泛的边坡支护方法之一,其经济适用性在很多边坡工程中得到证明。但是土钉墙支护也有缺点,整体刚度差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土钉墙的应用范围。在工程实践中,出现了微型护坡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复合支护结构,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刚度,在很多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微型护坡桩和土钉墙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实践效果予以研究,得到了一些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许福美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5):17-18,31
根据福建省顶峰山井田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井田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BOTDR技术在边坡表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监测手段和技术应用上的不足,采用BOTDR技术监测坡体表面变形发展。分析了监测实施过程中光纤传感器的固定及温度补偿问题,介绍了BOTDR在浙江省龙丽高速公路官家滑坡中的铺设手段。根据官家滑坡的工程环境特点,在坡体上采用植入式固定方式;前缘坡面布设光纤时,引入准分布式监测理念,使用专用夹具定点固定光纤。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植入式固定方式,宜选用外径较小的紧套光纤,能使其较好地保持同步协调变形,且光纤因护套影响小而灵敏性较高;定点固定方式,易选用外径较大的光纤,适宜于坡面监测环境。植入式固定方式,若坡体内温度场变化较小,可不进行温度补偿;若坡面温度变化较大,可选取与监测环境温度场相似区布设松套光纤进行温度补偿。对监测过程中实施光纤的固定及温度补偿手段进行了改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