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施俊法等编著的《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一书,即将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大16开版,分上下2篇,计64万字。上篇是理论篇,系作者对全球矿产勘查形势、勘查战略与勘查策略的思考,系统论述了信息找矿战略;下篇是实例篇,系国外100个大型矿床的发现史例。勘查史例涉及的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铜-钼矿床、斑岩型金(铜-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其他类型矿床。每类矿床的开篇,对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每个矿床的发现史包括地质背景、勘查与发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巨型矿床勘查新战略一一信息找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接信息是最可靠的找矿信息,在矿产勘查中必须起先导的作用。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只有在信息具有直接指示矿床存在和分布的特性时,它才会发挥实际的找矿效能。因此,多学科信息的收集和综合分析,是信息找矿战略实施的核心。信息找矿战略可以表述为“针对巨型矿床勘查,我们应当瞄准稳陷伏矿和难识别矿,以直接找矿信息(化探资料)为先导,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  相似文献   

4.
梧桐沟钨矿区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是东天山成矿带内继忠宝钨矿之后发现的又一钨矿床。两处钨矿床的发现为该区域矿带内寻找钨矿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系统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找矿信息,在地质找矿理论指导下,对梧桐沟钨矿矿床综合找矿信息进行提取,初步建立以“钙碱性高钾型花岗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W,Sn,Bi,Cu综合异常+中高重力异常+云英岩化-矽卡岩化-硅化-孔雀石化”为核心的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东天山地区钨矿找矿和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及其在东昆仑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找矿勘查方法,代表了当今找矿评价工作中的主流发展趋势,该方法是以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物化遥异常理论为依托、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地物化遥异常中的各种与矿床有关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进行成矿预测的一种找矿勘查技术方法。本研究的重点是应用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分析和运用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信息,构造预测变量,将各种有利于矿床形成的变量进行成矿有利度得分和多源信息综合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东昆仑地区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根据已知矿床反映出的成矿规律、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对东昆仑地区进行了1:50万综合成矿预测,获得Sedex型矿床在东昆仑地区的成矿有利度分布,并圈定出找矿远景区。为东昆仑地区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大型矿床是某一(或某些)矿种资源的巨大储库。据统计,全球矿产资源70%~85%的勘探储量集中分布于占全球矿床数10%的超大型矿床。由此可见发现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超大型矿床成矿背景是其形成的基础,成矿过程是其成矿的关键,勘查评价是其发现的根本途径。文章试图从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勘查评价相互关联的角度探索超大型矿床“三位一体”的找矿理念。对于隐伏的和新类型超大型矿床,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是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地球成矿动力学理论,将地壳结构复杂的地质异常区域(如板块边界)定义为找矿可行地段;在找矿可行地段内,根据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关键要素(源、运、储、盖)发育的地段定义为找矿有利地段;在找矿有利地段内,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将可能出现矿床共生组合的地段定义为找矿远景地段。根据自组织成矿系统理论,一个矿集区内,矿床规模-频率幂律分布,奠定了多尺度聚焦找矿的理论基础。地质矿化单一信息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奠定应用综合致矿信息找矿的理论基础。基于成矿系统和综合致矿信息数字找矿模型的矿产勘查是从成矿的因果关系(本质)和矿床与诸控矿因素的相关关系(现象)两个方面确定可能矿化地段的最有效方法。超大型矿床找寻上升至综合地学学科水平,应视为一种科学的探索,这种探索综合来自地学各相关领域致矿信息,然后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的关键成矿过程和参数转换为找矿的空间数据信息,根据选靶模型识别并确认这些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在,最后在全球、成矿省和矿化集中区尺度上圈定能够定量排序的超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区(靶区)。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应为未来的超大型矿床勘查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为应用直接探测技术和方法探测矿床提供合理的工程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是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的必然需要。本章结合地质找矿的实践、学习、思考、研究经历,从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和成矿研究等不同方面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找矿工作是以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创新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对地质找矿信息的收集、提取、研究,建立区域成矿模型、综合找矿模型、矿产勘查模型和矿床模型,在解剖成矿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矿床,实现找矿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大型隐伏矿床的发现历史为依据,系统地总结了隐伏矿勘查的经验与策略,并从矿产勘查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针对拟寻矿床的地质特征。抓住深部关键的地质因素,查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它们的对应关系,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判据转化成找矿标志,是提高隐伏矿找矿效率的关键。成矿作用的分带现象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对于指导隐伏矿预测和矿床深部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信息是矿产勘查最可靠的信息。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并不是以学科划分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研究程度上两者可以转化。以直接信息为先导,实现从区域到局部的转变,使找矿迅速突破。必须充分重视各类方法的应用条件与前提。重视各种直接信息的挖掘与印证,加强各类方法的集成与综合。对于一个重要的成矿区(带)来说,随着地质研究与找矿工作的深入,需要不断地修订和调整勘查准则。矿产勘查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效益的投资,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实践.集调查与研究于一体。矿产勘查不以研究“水平”论高低,而以“成败”论英雄;要看勘查的实效,而非理论的高深;要看是否见矿,而非勘查过程的简繁。经验与理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是通向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9.
以大型隐伏矿床的发现历史为依据,系统地总结了隐伏矿勘查的经验与策略,并从矿产勘查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针对拟寻矿床的地质特征。抓住深部关键的地质因素,查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它们的对应关系,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判据转化成找矿标志,是提高隐伏矿找矿效率的关键。成矿作用的分带现象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对于指导隐伏矿预测和矿床深部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信息是矿产勘查最可靠的信息。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并不是以学科划分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研究程度上两者可以转化。以直接信息为先导,实现从区域到局部的转变,使找矿迅速突破。必须充分重视各类方法的应用条件与前提。重视各种直接信息的挖掘与印证,加强各类方法的集成与综合。对于一个重要的成矿区(带)来说,随着地质研究与找矿工作的深入,需要不断地修订和调整勘查准则。矿产勘查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效益的投资,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实践.集调查与研究于一体。矿产勘查不以研究“水平”论高低,而以“成败”论英雄;要看勘查的实效,而非理论的高深;要看是否见矿,而非勘查过程的简繁。经验与理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是通向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尚培颖  侯龙海 《江苏地质》2005,29(4):198-203
云台山黄铁矿是江苏唯一的大型黄铁矿,矿区勘查经历了勘查-认识-再勘查-再认识至发现矿床的曲折过程,从中反映出基础地质与综合研究在矿床勘查中的重要地位。云台山黄铁矿说明了在现今的矿床勘查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基础地质和综合研究这两方面的工作。基础工作是找矿取得突破的基本保证,综合研究可进一步掌握客观地质规律、指导地质勘查及提高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1.
找矿勘查的高风险性表现在找到可赢利矿床的成功率低和找矿发现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不仅影响了矿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识。根据国际找矿勘查的一些统计资料和实例分析了造成找矿勘查高风险性的原因,提出降低风险的预测性勘查战略。区域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勘查者所具有的知识、思维能力、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等客观因素使找矿勘查的风险不可避免,但不少找矿勘查的失败是由勘查者在资料使用、观察、思维等方面的主观失误造成的。勘查者可以通过增加尝试的次数来获取成功,更可取的是通过提高矿床预测的准确度,以预测性勘查促找矿发现,进而降低找矿勘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论找矿勘查的风险性和降低风险的预测性勘查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找矿勘查的高风险性表现在找到可赢利矿床的成功率低和找矿发现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不仅影响了矿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识。根据国际找矿勘查的一些统计资料和实例分析了造成找矿勘查高风险性的原因,提出降低风险的预测性勘查战略。区域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勘查者所具有的知识、思维能力、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等客观因素使找矿勘查的风险不可避免,但不少找矿勘查的失败是由勘查者在资料使用、观察、思维等方面的主观失误造成的。勘查者可以通过增加尝试的次数来荻取成功,更可取的是通过提高矿床预测的准确度,以预测性勘查促找矿发现,进而降低找矿勘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找矿勘查的高风险性表现在找到可赢利矿床的成功率低和找矿发现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不仅影响了矿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识.根据国际找矿勘查的一些统计资料和实例分析了造成找矿勘查高风险性的原因,提出降低风险的预测性勘查战略.区域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勘查者所具有的知识、思维能力、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等客观因素使找矿勘查的风险不可避免,但不少找矿勘查的失败是由勘查者在资料使用、观察、思维等方面的主观失误造成的.勘查者可以通过增加尝试的次数来获取成功,更可取的是通过提高矿床预测的准确度,以预测性勘查促找矿发现,进而降低找矿勘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把已知矿床的深部、覆盖区的找矿皆纳入深部矿找矿的范畴。由于传统方法和思路对深部找矿难以奏效,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当前,深部矿产勘查正处在建立新一代地质勘查技术体系的关键时期,新技术体系的显著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大探测深度,加强综合集成,增强快捷有效。金属矿床深部找矿关键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优先实用性,突出原创性,推动集成性,提高总效益。重视加强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技术引进和消化,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互动,提高对成矿区(带)深部调查的能力、对深部矿床预测选区的能力、对深部矿床发现和矿床(体)定位的能力,增强多种技术融合的能力,促进 “速度引进型”技术发展战略转向“效益创新型”技术发展战略。据此,在征求广大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筛选出了20项深部找矿关键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5.
北岔沟门银多金属矿田是冀北地区发现的具超大型远景的大型矿床,是地物化综合找矿的成功实例。本文在简述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过程的基础上,从勘查技术方法、成矿规律和找矿思维三方面论述了矿床发现的地质意义。总结了该矿床的有效勘查工程系统及工作程序;提出了“激电异常+土壤异常+蚀变”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指出了矿区内Mo(Cu)-(Cu—Pb—Zn)~(Pb—Zn—Ag)-(Ag—Au)的矿床分带特征;强调了矿床勘查活动是一种探索性很强的劳动,在收集好准确、洋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用创造性思维,从成矿系统的角度,在系列异常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矿床或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6.
妙超 《西北地质》2015,(1):213-220
针对博格达南缘一带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分布有众多小型矿床及矿点,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难度大。在对区城成矿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化探、遥感找矿信息的综合分析,发现化探异常主要位于构造和岩浆侵入接触带附近。利用GIS进行了成矿预测选区,圈定了5个具有成矿地质异常的找矿靶区,并厘定了各靶区的主攻矿种,为在本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找矿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综合致矿地质异常信息提取与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清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9,34(2):325-335
矿床及其周围局部和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以及遥感地质等勘查信息构成认识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矿产资源综合定量评价首先涉及到以建立地质成矿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遥感地质等单学科异常信息的提取与集成, 然后是对多学科异常信息的综合提取与集成, 最后应用综合致矿信息定量圈定找矿靶区, 评价资源潜力.阐述了综合地质异常数字找矿过程中综合致矿地质异常信息提取、信息关联、信息转换和信息集成的基本概念.强调实现“由地质异常体特征到空间地质异常信息模型, 再根据空间异常信息模型推断地质异常体特征”这一信息双向转换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 (1) 综合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是选择资源评价变量和建立综合地质异常数字找矿模型的基础; (2) 非线性方法技术是提取隐蔽矿化信息的有效手段; (3) 综合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与数字找矿数学模型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数字找矿突破的关键; (4) 应用综合致矿异常信息模拟矿产资源潜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逐渐提取与集成的过程, 亦是一个空间数据→空间信息→知识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成熟勘探的矿集区非常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找矿,但矿床模式的局限和大埋藏深度等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包括: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各种信息的综合集成预测。勘查模型的创新必须包含基于地球动力学剖析的新成矿概念,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勘查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探测深度和提高探测与解释的准确性,必须以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综合信息集成是利用GIS和知识驱动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充分提取各种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成为更加可靠的预测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铜陵凤凰山矿田进行了预测和勘查,并成功地发现了深部的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19.
张世新  丁振举  杨彦 《甘肃地质》2009,(3):32-40,71
西成铅锌矿田是国内少有的巨型矿田之一,总体上勘查程度较高,但近几年在西成地区已知矿田外围或者附近仍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矿产地。在综合研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矿床的成矿特点分析成矿的地质条件、控制因素,同时借助于GIS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从宏观上利用所建的空间数据库快速分析矿床与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在地质、GIS综合研究分析基础上,以信息最大原则和找矿角度选择适合矿床找矿评价的变量与标志。利用GIS技术平台支撑下的综合证据权法进行了矿床定位预测和评价,按照成矿有利度,提出了三级成矿远景区。有些在其中已经发现了重要的矿化或矿点,有些尚未有重要发现,值得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重点逐步向寻找深部隐伏矿床目标转移,地质找矿的难度和投资风险加大。综合物探方法作为深部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快速、有效特点,在深部隐伏矿床找矿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研究区内曾开展过相关槽探、钻探工作,但无找矿突破。笔者在地质研究基础上,开展磁法、电法工作,最终在研究区内发现了有价值的矿致激电组合异常,推断是由铜镍矿化引起,并总结了该地区铜镍矿综合找矿模型;研究区发现了明显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具有一定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