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概述国内外湿地生态恢复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生态恢复标准的制定方法。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试图综合考虑湿地恢复的生态结构和功能、生态环境、生物种群、景观恢复及资源稀缺性价值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关系,并尽可能选取一般性的评估指标来满足多数湿地的评价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的湿地恢复评价需要增加某些特殊性的评估指标,通过赋予不同限制性因子权重,在综合以上多方面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划分评价等级最终给出评价结果。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湿地生态恢复中基准环境和弹性理论相关概念,对制定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回顾,重点探讨了基于古生态记录制定湿地生态恢复目标的技术路线:根据湿地现代生态调查,建立生物指标与环境因子转换函数;通过对湿地沉积记录中生物指标的分析,重建湿地历史时期植物、水位、水环境要素等;结合历史资料和湿地沉积记录,确立未受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生态状况,以此作为湿地恢复的基准环境;参照弹性理论,制定湿地生态恢复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吴后建  王学雷 《湿地科学》2006,4(4):304-310
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介绍了即将开展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指出对这些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恢复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和准确的评价,不仅是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也为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进一步的实施提供重要指导。在系统总结中国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中国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中国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①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和评价思路的拓展;②湿地生态恢复监测的加强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③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参照系统与评价标准的确定;④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湿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⑤加强生态恢复效果评价因子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⑥加强生态恢复效果评价后的生态恢复机理和模式的总结研究;⑦加强生态恢复效果评价对后续恢复工作的指导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湿地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湿地恢复的基本概念和应遵循的原则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两种模式,即被动恢复模式和主动恢复模式。从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明确恢复区域、制定恢复方案、监测恢复活动、评价是否成功、恢复的长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湿地恢复的流程。最后从土壤基质的恢复、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与生境改善、湿地生态水管理、富营养化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火生态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见的湿地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加之长期过度开发已经使得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不堪重负。因此,为了改善和恢复湿地的多种功能,如减缓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在适当的地域恢复和重建湿地是当今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从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基本原理以及湿地恢复的基本流程;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别阐述了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三个基本模式,以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策略;最后还对湿地恢复项目的评估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密云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密云区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密云区湿地类型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密云区26个湿地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评价为"优"的湿地有5个,分别是密云水库、安达木河自然保护小区、汤河自然保护小区、白马关河自然保护小区和清水河自然保护小区;评价为"良"的湿地有12个;评价为"一般"的湿地有5个;评价为"差"的湿地有4个。评价为"优"和"良"的湿地共17个,占湿地总数的65.39%,"一般"和"差"等级的湿地占总数的34.61%。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密云区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文过程塑造了湖泊湿地的主要生态结构和功能,筑坝拦蓄、跨流域调水和航运等人类活动对湖泊的水文节律产生了明显影响,开展水位变化下湖泊的多目标修复,能够使湖泊受到的破坏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综述水位变化生态影响和湿地修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位变化下的湖泊湿地多目标生态修复框架;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制定了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后菜子湖湿地的多目标生态修复方案;该方案能满足包括鱼类多样性保护、沉水植物恢复、泥滩和草本沼泽面积维持和水鸟多样性保护等多目标的湿地修复需求,在提高菜子湖湿地生态完整性、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保护区湿地管理和湿地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概述了长江口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分析了长江口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局部滩涂的过度围垦、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水环境严重污染和湿地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长江口湿地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修复角度,提出"飘浮人工湿地"的技术方法;从流域管理角度,制定流域共管的政策,以恢复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推动湿地公园发展,对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有效补充;从法制管理角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长江口湿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湿地结构、湿地景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建设活动干扰下流域下垫面等因素对整个流域内湿地恢复的影响,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指标信息提取、指标赋值及归一化和多指标综合。首先,选择河流等级、坡面流长、河流水质、饱和指数、水成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指标参量对湿地恢复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并做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根据加权值的正态分布对流域内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等级划分,并使用优序图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上游流域研究区内可恢复湿地面积约97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18%;其中,阳原县的可恢复湿地面积最大,约为131.6km2,其次为怀来县,为129.1km2;可恢复的湿地类型以水库/坝区型湿地和河流为主,分别占可恢复区域总面积的11.75%和11.33%。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避免了依据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或局部区域特征进行恢复对象选择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生态功能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湿地生态评价体系和湿地生态评分标准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生态功能依次为:祁连冰川湿地功能最好;高山灌丛草甸湿地次之;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区、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的生态功能有所退化;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功能退化较为严重。这一结论可为黑河流域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破坏日趋严重,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壤微生物在调控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讨湿地土壤微生物在生态恢复下变化及响应机制,有利于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通过对湿地生态恢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降解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提出了当前利用土壤微生物在恢复湿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湿地生态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对今后土壤微生物湿地修复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强国目标,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也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北方河流湿地水源不足、污水泛滥、洪水频发、生境退化等问题,介绍了山西省晋城丹江湿地恢复工程的规划方案和实施情况,旨在为河流生态补水、湿地生态修复、生境恢复重建与湿地工程措施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应予重新科学界定,明确其保护目标的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常规监测、基础与专题性科学研究;认真进行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科学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注重长期与代际影响的评价和生态保护、补偿与恢复措施的论证;尽快制制定保护区旅游开发规划,提介生态旅游模式并强化环境管理体制,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辽河口湿地土壤、水、生物、矿产等资源的掠夺越来越严重,湿地资源过度开发,湿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失衡。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辽河口湿地资源并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可持续性评价目标提出了建立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5大评价标准: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承受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种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及评价模型,并运用预案研究方法和景观生态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评价思想,预测和评价了黄河口湿地不同补水方案产生的生态效果,重点研究了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指示性物种适宜生境条件与湿地补水后的生态格局变化。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具备东方白鹳及丹顶鹤等保护性鸟类的繁殖和越冬的潜在生境条件,但其生境质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湿地补水,作为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芦苇湿地面积从现状的10000hm^2增加至22000hm^2,生态承载力大幅提高;研究在统筹黄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需求后,推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保护的3.5亿m^3黄河补水量及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的原理、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类型,具有年轻性、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生态特点,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恶化和退化。200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在对湿地生态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背景、湿地退化的原因,论述了实施生态恢复的目的、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及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8.
淇河是我国著名的"诗河",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其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我国典型河流湿地特征。鹤壁淇河湿地生态修复的重点是恢复流域水文联系的关键生态属性,规划利用历史参照系统、岸线修复、植被修复、食物链修复等技术措施恢复淇河水量,保护水质,旨在为河流湿地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生境恢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本研究以松花江流域湿地为例,通过分析松花江流域湿地的生态现状,结合生态补偿的案例,探讨松花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退耕还湿补偿、开发重建补偿、封闭及立法补偿、湿地银行补偿、湿地替代费补偿、湿地被许可人自行补偿等。在补偿的过程中,注意解决补偿的主客体、补偿的融资和支付、退耕居民的安置和补偿的收费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湿地恢复后期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为松花江流域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湿地管理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具有许多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湿地的研究,指出城市湿地的3R管理策略:即鼓励居民积极休闲娱乐、湿地恢复、湿地科学研究。介绍了城市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以及城市湿地恢复成效评估、评估标准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