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图》2008,(4)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县境内(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8.0级强烈地震让国人动容,让世界震惊,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相似文献   

2.
利用UPD模糊度固定技术无需顾及基线解算基站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进行高精度非差PPP解算,"真实"获取地震周边地区GNSS站点高精度同震位移变化。为此,本文利用"国家基准一期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珠峰周边所观测的GNSS观测资料,基于UPD模糊度固定技术高精度非差解算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级地震对我国珠峰地区及周边地震同震位移影响。首先,本文选取全国及周边IGS均匀分布、站点稳定、远离震区的GNSS连续观测网络数据计算卫星端的宽、窄巷UPD,采用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对解算地震区域内的GNSS测站的载波相位模糊度进行固定,得到无模糊度的精确相位观测值,进行高精度非差PPP解算;通过对平静日IGS测站数据处理与ITRF2008历元坐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最后,对2015年4月25日、5月12日地震以及地震前后数据,进行了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的非差PPP解算,分析了中国珠峰地区及周边GNSS站的同震位移;同时也分析了中国珠峰地区在2005—2015年10年的位移变化情况。UPD模糊度固定技术整网解算的方法也证实了能够为GNSS用于监测地震同震位移等,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绵竹市北部山区震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利用绵竹市北部山区"5·12"汶川地震前后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遥感解译。以地震前后的土地利用分类图为数据源,使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在类型、景观两个级别上,研究汶川地震造成的土地灾毁对于整个绵竹山区景观格局产生的干扰,对不同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形状指数和破碎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土地灾毁对有林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优势度变小,破碎度变大,边缘密度变大,造成边缘效应增强;灌木林、丘陵旱地的面积明显减少;景观类型间的连通性、聚集度变小。总的来说,整个绵竹北部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震前变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最小二乘回归未能顾及数据的空间特性,且无法度量模型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性的空间变异特性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小微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相关度的空间异质性。以四川地区的地震监测资料、DEM为实验数据,选取地形复杂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和地面曲率为自变量,地震发生频次为因变量,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系数的空间变异分析。实验分析发现,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形复杂度与地震频次相关性最强;坡度变率、沟壑密度、剖面曲率与地震频次的相关性依次减弱;不同空间位置的地形因子和地震频次的相关性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实验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可以有效地度量分析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相关度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分析与预报提供辅助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霸王计算机     
它可以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预测北京某一个场馆的天气情况;它可以在石油勘探中进行地震渡勘测数据处理.经过亿次运算.使原来大约需要10年时间.现在只需要10小时;它让金怡濂获院士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最小二乘回归未能顾及数据的空间特性,且无法度量模型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性的空间变异特性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小微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相关度的空间异质性。以四川地区的地震监测资料、DEM为实验数据,选取地形复杂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和地面曲率为自变量,地震发生频次为因变量,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系数的空间变异分析。实验分析发现,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形复杂度与地震频次相关性最强;坡度变率、沟壑密度、剖面曲率与地震频次的相关性依次减弱;不同空间位置的地形因子和地震频次的相关性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实验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可以有效地度量分析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相关度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分析与预报提供辅助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勇  付红云 《测绘通报》2020,(6):141-144
地震目录是地震行业产出的最为基础的地震科学研究资料,为了进一步挖掘地震数据信息,让地震目录数据的空间、时间信息更好地被利用,本文根据地震目录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前后端分离,采用高德地图开放平台API、Echarts、Plotly、JpGrid开源框架的地震目录综合展示系统,系统以B/S架构展示了地震目录的原始数据及由地震目录加工生成的震中位置、三维可视化、动态M-T图、动态频次图,为科研人员及公众提供了一个地震目录数据的查询、浏览平台,为地震数据服务社会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自2月18日以来,5天内中国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0次,仅19日一天,四川不同市州连发8次地震.2月22日10个小时内,中国又接连发生6次地震. 地震频发,让地震预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月2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对当天在云南省巧家县附近发生的4.9级地震成功预警,让人们真正体会到地震预警系统得作用. 与地震波"赛跑"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而与之容易混淆的地震预报则是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事先推测,分为经验预报和物理预报两种.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0日12点58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遇难,314Z受伤.房屋倒损13万多间.近3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相似文献   

10.
张云  陈勇  徐必礼  蒋勇  陈现春 《四川测绘》2009,32(6):266-268
本文首先分析了绵阳市基础控制网的相关精度和地震前后同一控制点坐标差的限差要求,然后根据地震前后绵阳市GPS控制网的坐标变化,得出了地震对GPS控制网覆盖范围区域的地形影响:该区域地形向东南方向分别移动的平均值为27.4cm和11.6cm同时,越往西北方向,坐标点位差值越大,最大值为79.2cm.由于不是均匀平移,从而推断地震可能导致该区域部分地形隆起或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天体引潮力对地震诱发作用计算模型和NCEP遥感数据提取异常增温信息,分析2006.7.4发生在我国河北文安Ms5.1级的地震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达到峰值时段,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增温异常图像呈现出震前异常增温经历: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平静的演变过程,该过程反映地震构造由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积聚→地震爆发→平静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2.
舒颖 《中国测绘》2008,(3):10-10
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当天夜里,谷歌中国紧急启动了“地震形势图”,让大家可以实时看到四川汶川当地的地理位置、全国各地最新的抗震救灾情况和捐赠链接。谷歌的工程师在包括谷歌地图、资讯、来吧、移动搜索在内的谷歌产品上还增加了一些特性,帮助人们及时获得跟地震相关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遥感快速提取及其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泥石流滑坡灾害体特有的物质组成与活动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其在不同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差异,选择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提取湿度指数与绿度指数,利用ETM+的穗帽变换、影像差值增强、密度分割和掩膜技术建立了泥石流滑坡山地灾害快速提取模型,并用于汶川地震.通过灾害体的提取,分析了本次地震山地次生灾害的分布规律,利用空间叠加进行了成因的分析.本次地震山地灾害具有如下特点:(1)沿主要地表破裂带分布;(2)山地灾害主要出现在8度-9度地震烈度区,随着烈度的降低,山地灾害的总面积也相应的减少;(3)山地灾害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1000-2500m的地带;(4)主要发生在坡度20°-50°之间的边坡上;(5)地震及余震期间以崩塌滑坡滚石为主,后期以泥石流滑坡为主;(6)具有河流左右两岸呈不对称分布等特点.结果表明,利用ETM+影像建立基于湿度指数与绿度指数的快速提取模型,对于大规模泥石流滑坡提取效果较好,进行大区域山地灾害的遥感快速提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受地震影响,四川、重庆、山西、湖北、甘肃等省(市)均有不同程度震感。部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做出重要指示,对地震影响地区受灾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并要求相关省国土资源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发挥部门技术优势,做好此次地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为贯彻落实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此次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现将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8-11-10青海大柴旦地区发生了Mw6.3级地震,其发震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大柴旦一宗务隆山断裂带。利用欧空局Envisat/ASAR卫星雷达影像数据,采用二通差分干涉技术获得了地震的同震地表形变场,基于1D协方差函数估计InSAR同震形变场的中误差为0.52cm,方差一协方差衰减距离为5.9km。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半空间矩形位错模型进行断层几何参数反演,并利用断层自动剖分技术确定了地震的最佳同震滑动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向107.19°,倾角56.57°,以逆冲为主兼具少量右旋走滑分量;滑动分布主要发生在10-20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动量为0.51m,释放的能量为4.3×10^18Nm。  相似文献   

16.
揭示与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变形场特征是判别地震孕育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收集汶川Ms 8.0地震震中区汶川台自2002年10月至汶川地震前的地倾斜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和分段拟合方法,提取了震前地倾斜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利用2001年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站坐标日解数据,计算了震中附近的泸州GNSS站与周围GNSS站间基线,通过基线变化与区域地震的Benioff蠕变结果的对比,发现了二者的协同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底汶川台地倾斜速率出现显著下降,西向倾斜速率由230 ms/a减少到130 ms/a;2007年初至发震前减少到60 ms/a;2007年底至发震前未出现指数型加速变化。广州-泸州GNSS基线在2005年初开始的加速缩短异常与Benioff蠕变亏损异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该基线加速缩短持续时间约2.5 a,对应地震的震级估计为7.9级,与汶川地震震级相当,反映了其与汶川地震的应变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04年苏门答腊Ms 8.9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应力应变场影响较为显著,对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起到了加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地壳形变观测的意义及创新地震预测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12个GPS站12年的坐标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Kashyap信息准则(KIC)噪声模型估计准则对四种组合噪声特性进行估计,探讨慢滑移(ETS)现象对GPS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ETS引起了GPS站坐标序列模型的变化,E、N方向分量噪声模型占比与U分量模型占比差异较大,可能造成噪声模型的错误估计;ETS后的站速度及其不确定度相比ETS前站速度及其不确定度均有增加,且在U分量表现明显;特殊地理位置的测站可进行标记研究,尽量减少地震运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地壳运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由于直升飞机需要第一时间内获取地震、泥石流灾区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国DEM数据库,根据飞机飞行高度、飞行方向、设计重叠度、当前曝光点坐标自动快速计算下一曝光点坐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但能满足直升飞机自由飞行路线的影像获取,而且能顾及地形起伏对像片重叠度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方法设计的曝光点坐标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GPS单历元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陕西GNSS连续站的高频数据,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的运动学定位模块Track,计算得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M9.0级地震以及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M8.6级地震时连续运行观测站的水平同震变形。解算结果表明:测站的同震变形能够体现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并在地震波特性和地震类型判定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领土面积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7%;领土上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陆地地震的33%,为什么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近60%?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和大自然力量的巨大。1835年3月4日,26岁的达尔文来到刚刚发生过强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浦西翁市,看到了满目疮痍的城市,不由得感慨:"人类用了无数时间与辛勤劳动建立起来的城市与文明,只在1分钟时间内就被彻底地毁灭。"达尔文的这句话或许道出了很多中国人对汶川大地震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