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磨房沟温泉为上升泉,其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矿化度较高,属高矿化度水;温泉水中Na+、Cl-含量远远高于浅层地下水中的含量,说明温泉地热水循环深度大、径流途经长、在地下贮存时间久、淋滤溶蚀作用强烈;温泉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地热增温,其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东温泉是以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为热储层,以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砂泥岩地层为盖层,以三叠系飞仙关组砂页岩为下部隔热层的层状深循环型地热系统。本文从地热显示、水文地球化学、热储结构及热水动态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市东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并从热源及补径排条件等方面探讨了东温泉成因模式。结果可知:东温泉区共有天然温泉11处,人工钻井温泉6处,水温27℃~53℃,水质类型为SO4-Ca型,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增温,地热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其成因模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桃子荡背斜槽谷的灰岩出露区下渗形成浅层地下水,部分浅层地下水顺灰岩岩层的孔隙裂隙向深部运移,同时地热水顺构造线方向由南向北径流,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富集矿物盐及微量元素,并以传导型的地热增温方式提高深部循环水的温度,在五布河流深切峡谷地段出露成泉,或以人工钻井形式排泄。研究结果对今后该区地热资源的合理开采及温泉开发远景规划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威药王泉地热田含水层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水量丰富 ,单井出水量 738~ 96 7m3 /d。钻孔孔深 80m处温度为 59 0℃ ,井水抽出孔口温度为 54 5~ 56 0℃。地温梯度为 8 5℃ / 10 0m。热储埋藏深度为 2 4 50~ 3180m。水质类型为Cl--SO42 --Na+型。热矿水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 ,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威药王泉地热田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药王泉地热田含水层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水量丰富 ,单井出水量 738~ 96 7m3 /d。钻孔孔深 80m处温度为 59 0℃ ,井水抽出孔口温度为 54 5~ 56 0℃。地温梯度为 8 5℃ / 10 0m。热储埋藏深度为 2 4 50~ 3180m。水质类型为Cl--SO42 --Na+型。热矿水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 ,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2)
天津市的地热温泉旅游产业发展迅猛,然而地热温泉弃水的大量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针对天津市地热温泉弃水的问题,构建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温泉弃水的同时,建立与温泉景观相融的水环境,净化后出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景观绿化,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根据天津地热温泉弃水的水质特点,制定了相对应的处理工艺,并预测了污水的处理程度,为天津市温泉弃水资源化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市温泉开发与旅游地产相配合,在峨眉山后山及龙池镇附近因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自然风光独特优势,地方政府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大力开发地热温泉项目。本文通过在龙池镇苦蒿坪附近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探讨龙池镇地热温泉形成机理与开发条件,为后续地热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34-438
息烽温泉为贵州百年名泉,通过收集整理多年水质分析资料,系统阐述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同位素化学方法,分析了温泉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高程效应;利用Na-K-Mg三角图解判断温泉水属未成熟水,采用Si02地热温标法估算出温泉热储温度为101.92℃,热流体循环深度超过2 500m;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息烽温泉地热水循环于洋水背斜西翼深埋藏于地下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板溪群清水江组Ptbnbq地层中,热流体从南西向北东径流,在息烽温泉处受F1断裂阻隔而沿断层带上升,在"低势点"出露成泉的地质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8.
息烽温泉为贵州百年名泉,通过收集整理多年水质分析资料,系统阐述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同位素化学方法,分析了温泉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高程效应;利用Na-K-Mg三角图解判断温泉水属未成熟水,采用Si02地热温标法估算出温泉热储温度为101.92℃,热流体循环深度超过2 500m;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息烽温泉地热水循环于洋水背斜西翼深埋藏于地下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板溪群清水江组Ptbnbq地层中,热流体从南西向北东径流,在息烽温泉处受F1断裂阻隔而沿断层带上升,在"低势点"出露成泉的地质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温泉的地热属性及其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山东半岛所处的板块构造位置和局部的控热构造入手,根据地热传导的理论,对山东半岛温泉的地热属性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山东半岛温泉地热属性为濒临板缘高温地热带的板内中低温地热系统,它以偏高的大地热流值为地热背景,以局部控热构造聚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为动力,入渗的大气降水吸收岩石中的热量而被加热,并沿断裂出露形成温泉地热水。以此建立起温泉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沃卡温泉出露特征、水化学及同位素组成调查,结合温泉发育的地质背景,研究沃卡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研究表明沃卡温泉出露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明显受断裂控制,温泉水化学类型为Cl·SO_4-Na和SO_4·HCO_3-Na型,阳离子成分为Na+为主,阴离子以Cl~-、SO_4~(2-),pH8.31~8.56,偏碱性,矿化度249.3~366.6mg/l,δD(‰)-150~-157.2,δ18O(‰)-18.3~-22,揭示温泉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在5 000~5 300m之间。地球化学温标估算沃卡温泉热储温度155℃。泉类型主要为断裂深循环型,沃卡温泉热源主要为深循环地热增温。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兰采温泉是省内第二高温温泉,对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兰采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同位素取样测试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质、断裂构造、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兰采温泉主要受近NW向及近SN向断层构造控制,补给来源于异地高海拔地区,通过NW向断层或节理裂隙构造经深循环运移,被深部热源加热后,沿近SN向迪蒙—夏琼西逆冲断层上升,并于地势较低的隆乌古曲深切峡谷区出露成泉。研究成果对区域干热岩资源调查提供了有利勘查开发靶区,对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统景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混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温泉水的热储温度、深部热水与冷水的混合作用,以期为勘探、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温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重庆统景温泉、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物理化学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温泉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浅层岩溶水为HCO3-Ca·Mg型,温塘河为HCO3-Ca型;温泉水TDS、Ca2+、Mg2+、SO42-、Si、B、Sr高于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主要与温泉水流经碳酸盐岩热储层并发生强烈的水岩作用有关。(2)不同地热温标法的对比应用发现,阳离子和玉髓地热温标法不适用,而无蒸汽损失石英和修正后的SiO2地热温标法更适于计算统景温泉热储的温度,利用这两种方法算出来的热储平均温度为86 ℃。(3)通过Na-K-Mg三角图判断出岩溶地下水在深部含水层与地下热水发生混合。利用混合模型和硅-焓图解法估算出鸳鸯泉中冷水的混入比例分别为89%、86%;2号井中冷水的混入比例分别为80%、79%。2号井冷水混入比例比鸳鸯泉低,可能受2号井周围水泥护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73处,热汽泉7处和热水井5处,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南坡.天山西段和昆仑山北坡等广大地区.本文将地热水分为褶皱山地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大热水区,以中低温热水为主,富含Si、Li、Sr,以硫酸盐和重碳酸、硫酸盐水为主,矿化度一般于1g/1.新疆煤层自燃热能释放形成的热汽泉,最高温度达187℃.为大气型热汽水.  相似文献   

14.
尚军 《安徽地质》2015,(3):201-205
黄山温泉是黄山旅游景区的重要资源,根据黄山地质特征,温泉存在的地质条件,分析推测黄山冰臼与地热对应关系及温泉可能分布的区段。根据实际物探工作成果分析,推测温泉存在的区域和深度。对前山温泉面临枯竭的情况,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原理,建议在原两温泉孔之间钻一更深注水孔,并在深300m段做隔水套管,使地热水位上升,老温泉复活。  相似文献   

15.
张涛 《山东地质》2011,(12):11-16
对胶东半岛出露的14处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胶东半岛温泉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海水补给,年龄以现代水为主。胶东半岛温泉水与围岩矿物未达到完全平衡,不适宜用Na,K,Mg地热温标,玉髓的地热温标显示胶东半岛温泉热储温度在81.26~108.93℃之间。对下一步胶东半岛的温泉地热勘查、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阿尔山温泉热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湘君  金旭  孙春晖 《地球学报》2001,22(3):259-264
首先通过对阿尔山温泉区的热源研究,确定阿尔山温泉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继而在对温泉区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探的基础上,研究阿尔山地热区的热储温度、温泉水循环深度、水热资源规模及温泉在阿尔山地堑中的空间展布,最后根据各种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建立了阿尔山温泉概念性地热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2011,(6):46-46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消息(2011-06-15)近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温泉(地热)勘查开发工作的通知》,要求勘查、开采温泉(地热)资源,必须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通知》指出,开展温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必须申领勘查许可证。申请人应委托具有液体矿产勘查资质的单位编制勘查实施方案,报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审查后,按有关规定,申领勘查许可证,取得探矿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的成因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在滇西陇川盆地开展了地质、放射性测量、磁法测量、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等调查工作,深入分析了盆地内尺巴处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O3-Na型,温泉中Li+质量浓度为0.220 mg/L,达到了锂矿泉水的命名标准,F-质量浓度为8.29 mg/L,可称为氟水,具医疗价值;温泉热水中冷水混入比例为0.72,热水补给高程为1 166.83 m,补给区温度为9.96℃,热储温度为191.71℃,循环深度为2 082.29 m,温泉天然放热量为9.49×1012 J/a;温泉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为深循环上升泉;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成因类型为岩石风化型,其主要组分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热源主要为深部未冷却的岩浆传导热及活动断裂产生的构造热,其次有少部分岩体中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放射热;深变质岩区温泉水中的pH值,SO42-、Cl-、Na+、SiO2质量浓度及总碱度高于冷水泉,Ca2+、Mg2+质量浓度低于冷水泉。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安宁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宁温泉为上升泉群,其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和HCO3—Ca型。泉群地温场平面特征是在"天下第一汤"形成高温中心,垂向上则随深度变化井温曲线呈现增温型、恒温型、增降骤变型和增温变降温型四种类型。热储具多元结构,当前利用热水除温泉自流水量外都取自浅部热储。温泉流量与降雨补给关系密切,热储具有开放式特征,热水循环周期在21a以上。安宁温泉的热源来自区域高热流背景,螳螂川断裂起到导热导水作用,其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人们早已发现,地震与地热往往息息相关,这种相关在空间上表现为地震带、群、区往往也是温泉带、群和地热异常区所住,并且地震频度越高,震级越大,地热异常越明显;表现在时间上,在地震前后的一段时间单,在一定范围内的温泉温度、水质、水量都会发生变化,既可使温泉水量减少乃至枯竭,也可使温泉新生,并可以出现相当范围的地热增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