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山窑洞努如—公婆泉岛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摘要)冯铁全左国朝金松桥(甘肃省地勘局研究所兰州730000)窑洞努如—公婆泉岛弧火山岩呈东西向分布于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地区,属于塔里木板块东北大陆边缘的岛弧带(地质图略)。岛弧主要由中、下志留统及部分...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新厘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滩间山群是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重要的火山-沉积建造,总体为一套绿片岩相和强烈变形岩石。基于野外地质特征、古生物组合、同位素年龄、构造-热事件和火山-沉积演化等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滩间山群形成于早—晚奥陶世,同位素年龄在496~440Ma。重新厘定的滩间山群从老到新岩石地层单位有:早—中奥陶世火山-碎屑岩组;晚奥陶世沉积岩组;晚奥陶世熔岩-次火山岩组。原滩间山群c岩组(紫色砂砾岩组)变质微弱,仅达千枚岩相,与晚奥陶世熔岩-次火山岩组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中的泥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13±1.0Ma(代表其千枚岩相的变质年龄),将其从滩间山群中剥离,归属早志留世。新的层序总体反映柴北缘早古生代经历了大陆裂谷开合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时空演化的重要地区,也是天山造山带与兴蒙造山带对接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条件的制约,该地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晚古生代地层格架混乱且矛盾。根据近年来在该地区完成的1∶5万区调成果,通过晚古生代地层的区域分布、物质组成、时代归属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并结合构造-岩浆配置和造山带结构的认识,重新建立了内蒙古北山地区黑鹰山地层分区晚古生代地层格架。重新划分和厘定出志留纪—泥盆纪雀儿山群红尖山组、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和圆锥山组,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及二叠纪双堡塘组、金塔组,明确了雀儿山群为雀儿山陆缘弧环境形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包括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红尖山组岛弧火山岩和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弧内盆地碎屑岩组合,以及晚泥盆世圆锥山组岛弧火山岩组合;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形成于沟-弧-盆体系中,以红石山-百合山结合带为界南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条山组北区为低成熟度的弧间盆地北缘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南区为成熟度较高的弧间盆地南缘滨浅海-半深海碎屑岩沉积;白山组北区为晚石炭世继承岛弧火山组合,南区为石炭纪陆缘弧火山组合。双堡塘组和金塔组为后碰撞-碰撞后的裂谷盆地沉积,具有下部碎屑岩、上部火山岩的二元结构,化石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早—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4.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系沉积物中铜元素在不同地质背景(地质体)中的聚集特征,反映了成矿物质向周围介质的分散模式。通过对地质体中铜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得出甘肃北山地区志留纪公婆泉群、奥陶纪牛圈子混杂岩和窑洞努如岩片以及震旦纪马鬃山混杂岩中的火山岩、变质碎屑岩、中基性及超基性侵入岩,是铜元素高度聚集的矿源岩。重点研究这些矿源岩,是分析铜异常和铜矿床空间叠合关系的关键,也是寻求区域找铜突破的关键,并对甘肃北山地区铜异常评价和找矿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其特殊的构造背景成为研究盆山耦合及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效切入点。冰川、火山、风暴、浊流等事件沉积的产物,广泛发育于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系的地层中。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时期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是全球新元古代冰川沉积的诱发因素,也使库鲁克塔格地区在震旦纪发育冰川相的沉积。发生于早寒武世的火山事件也是Rodinia超大陆同期裂解的表现。在塔东北地区,裂解导致的持续拉张作用一直延续到早奥陶世末期,但在晚寒武世曾发生过一次持续时间较短的构造反转,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拉张转为挤压,导致南、北沉积相区水体变浅,受到风暴作用影响。在挤压的区域构造背景下,中—晚奥陶世库鲁克塔格急剧隆升,物源供给的加大,为浊流事件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区域的构造背景变化也对于该地区的源岩和储层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震旦—早奥陶世晚期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早—中寒武世及早奥陶世成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时期。优质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发育于晚震旦世、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溶孔、裂缝等。这些源岩和储层与地层中的泥岩在垂向上组成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甜水井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神螺滩一带原划绿条山组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可与双堡塘组对比。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双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化石,并建立了3个生物组合带。下部为Parallelodon olseni-Nucundata cf. cuiluanernsis—Schizodus subquadratus组合带,时代为中二叠世,上部有Isognomen sinensis-Euchondria sinensis-Wilkingia cf. komiensis和Wilkingia elegans-Schizodus pinguis-Aviculopecten cf. beipeiensis组合带,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8.
哈拉阿拉特组是西准噶尔地区重要的石炭纪海相地层,岩性组合二分性明显:灰绿色为主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透镜体与灰黑色为主的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长期以来均认为前者在上,后者在下。根据该组层型剖面中的地层产状、层劈关系、冲刷构造和粒序层理,认为该剖面并未发生倒转,应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岩透镜体在下,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夹生物碎屑灰岩整合覆在其上。根据`哈拉阿拉特组内所发现的化石材料,认为该组是西准噶尔地区一跨早—晚石炭世的岩石地层单位,下石炭统-上石炭统的界线位于该组下段上部。在克拉玛依西北部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与达尔布特断裂之间新识别出的哈拉阿拉特组地层,其中含有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的化石,前人用这些材料来确定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的时代是错误的,目前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尚无可延续到晚石炭世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9.
惠民超大型铁矿床处在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南段的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具有火山-沉积岩容矿、磁铁矿-菱铁矿矿化组合及普遍伴生热液蚀变的突出特点。目前,因其赋矿地层时代存在分歧,致使其矿床成因认识不清。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矿区内原划分为澜沧岩群惠民岩组的岩石组合可分为两个构造地层单元,即:下部为中—晚奥陶世弧火山岩组合,受到古特提斯洋俯冲增生作用的改造,显示一定的构造混杂特点,局部见铁铜矿化;其上被一套火山-沉积岩组合不整合覆盖。上覆火山-沉积岩由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及硅质岩组成,属于弧前环境沉积组合,是已知铁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至少可分为3个完整的火山沉积旋回,其间多为整合接触。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多层次产于火山岩、硅质岩中,显示同生沉积成矿特点,普遍伴生陡倾斜(细)脉状铁矿化。容矿火山岩上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中岩浆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位于235~214 Ma之间,峰期年龄为230~225 Ma,指示铁矿床成矿时代属晚三叠世。由此提出,惠民超大型铁矿床是一个早中生代火山沉积型矿床,其成矿严格受到晚三叠世(可早至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向东俯冲消减(现今地理方位)有关弧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0.
周志强 《西北地质》2003,36(1):84-86
甘肃北山地区破城山组层型剖面的地层已强烈褶皱,包括时代分别属于震旦纪、早寒武世晚期、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多个岩组,需要重新修订。过去在该组发现的华南早寒武世早中期的分带化石Eoredilchia纯属误定,它实际上是一个属于早寒武世中—晚期的原油栉虫科(Protolenidae)的三叶虫。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北部地区奥陶纪地层重新厘定后,共划分为9个组。早—中奥陶世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三山子组、贾汪组、马家沟组,均以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主,岩性及岩相稳定,生物化石较少。中—晚奥陶世时期沉积岩相十分复杂,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别。东部区分为桃曲坡组、赵老峪组,以斜坡相泥质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度在100~400m之间;西部区分为平凉组、背锅山组、段家峡组、唐陵组,以斜坡—盆地相及深海浊积扇为主,由碎屑岩、泥质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相变化较大,厚度可达3000m,且以晚奥陶世沉积发育为特色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中段俯冲—增生杂岩/火山弧的时代探讨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祁连中段俯冲-增生杂岩/火山弧由俯冲-增生杂岩和火山弧两个单元所组成,前者以早奥陶世具洋壳性质的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及深海复理石为主体,夹中、晚寒武世大陆裂谷及洋陆过渡环境的火山岩及碎屑岩块。同位素年代学显示俯冲-增生杂岩的深部单元经历了489—440Ma的HP/LT变质作用,而火山弧的形成时代为495—466Ma,它们均形成于O1—O2期间早古生代祁连洋向北俯冲在阿拉善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出露于新疆西准噶尔托里老风口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并含有丰富的腕足类、海百合茎等浅海相的生物化石。通过对其火山碎屑岩类岩石学特征、粒度分析数据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表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到早石炭世期间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环境,同时为西准噶尔洋闭合时代的研究提供了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滩间山群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广泛发育,以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可见少量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多认为是陆内裂陷槽环境,时代归属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新近绿梁山地区的区调填图研究表明,滩间山群的岩石组合具岛弧背景的建造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火山弧的构造属性,区域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龄表明滩间山群很可能是寒武纪-奥陶纪的产物,与超基性-基性岩体一起构成一套早古生代蛇绿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内蒙古基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实施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三道明水一带原来划归上侏罗统赤金堡群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粉灰色、绿灰色细碎屑岩与紫灰色粗碎屑岩组合。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植物类及大型爬行动物类等生物化石,并对其进行了组合的划分。双壳类:Sphaerium cf.jeholense(Grabau)-Arguniella subcentralis Chernyshev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腹足类:Lioplacodes gansuensis Pan-Sinorificium yumenensis Guo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介形类:CyprideaMongolocypris-Lycopterocypris组合,多出现于早白垩世;苏铁类:Nilssonia sinensis YabeOishi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银杏类:Ginkgoites sp.组合,具有代表性,时代为早白垩世。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此套地层应归属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赵老峪组的时代一直是依据古生物化石组合确定的,但基于笔石带其时代为晚奥陶世,而依据牙形石组合则为中奥陶世或者中奥陶世晚期,存在明显的差异,缺少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本文选择富平赵老峪剖面赵老峪组凝灰岩夹层进行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453.2±6.9 Ma年龄结果,将此前认为的中、晚奥陶世沉积严格地确定为晚奥陶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讨论,认为鄂尔多斯南缘上奥陶统凝灰岩层的形成与古秦岭洋壳向北的俯冲有关,可能记录了与这个过程伴生的火山喷发事件。该同位素年龄表明这里的奥陶纪地层在华北克拉通是最年轻的,故它不仅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华北克拉通早古生代地质演化史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吉林延边地区柯岛群之由来及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延边地区柯岛群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 但在较长时间内被误认为是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岩系; 近年来, 其岩石地层学含义虽得到了恢复, 但又被许多学者赋予了“混杂岩”的构造地层学含义。据笔者研究, 柯岛群为一套陆相陆源碎屑岩, 具有冲积扇河流湖盆的沉积相组合, 以相同的沉积岩组合、构造背景及生物特征( P-P动物群) 在区域上可与吉中地区芦家屯组对比, 时代属早三叠世, 是晚华力西造山作用后造山阶段拉张盆地产物。  相似文献   

19.
扬子板块东南缘思南地区上奥陶统顶部—下志留统底部地层中普遍发育一层斑脱岩。选取思南县罗湾沱上奥陶统五峰组剖面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9±11Ma,限定了该区域奥陶系—志留系地层沉积年龄,为扬子板块东南缘思南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的火山喷发事件、地层年代学研究提供了较可靠的证据。449±11Ma的年龄与扬子板块北西大巴山一带的年龄数据高度吻合,但略晚于华北克拉通西南缘奥陶系顶部斑脱岩的年龄(449.0~465.8Ma)。其所代表的火山活动可能与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有关。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晚期,多期次的火山喷发事件影响了当时的海洋化学条件、生态圈环境,造成中—晚奥陶世以来的生物灭绝事件及冰川启动。  相似文献   

20.
对藏北申扎地区的奥陶系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方面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划分了早奥陶世Tet-ragratus(Paratetragraptus)approximatus-Didymograptus(Corymbograptus)deflexus组合、中奥陶世Michelinoceras elongatum-Sinoceras chinese组合带和晚奥陶世Michelinoceras huangningang-Colum-enoceras priscum组合带.其中早奥陶世地层是作者等2000~2001年间在进行西藏申扎县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新发现的,是目前藏北地区有可靠古生物化石依据的最老地层.尤其是Tetragraptus(Pa-ratetragraptus)approximatus的发现,不仅扩大了它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也为该区早奥陶世地层与国际上同类地层对比提供了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