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对山东省怀远间断以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划分为2群、7组、5段,共14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李官组、朱砂洞组和馒头组等碎屑岩为主者,新命名为长清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等以碳酸盐岩为主者,仍沿用九龙群。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山东省怀远间断以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划分为2群、7组、5段,共14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李官组、朱砂洞组和馒头组等碎屑岩为主者,新命名为长清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等以碳酸盐岩为主者,仍沿用九龙群。  相似文献   

3.
辽宁岫玉以颜色鲜艳,质地细腻,硬度适宜,加工性好而驰名国内外。辽河期黑云二长花岗岩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为成矿有利地段。辽河群大石桥岩组含石英菱镁大理岩为矿源层,其层间东西、北西、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控矿和储矿构造,矿体产于高温高压 SiO2不饱和的封闭型地质环境中。属早元古代层控+裂控型受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太子河流域下寒武统馒头组可划分4个相带,即潮上膏云岩相,潮上白云岩相,潮间灰岩白云岩相,潮下云斑灰岩相,属障壁海碳酸盐潮坪沉积。石膏形成于潮上带萨布哈,是干旱、燥热环境下的产物。成矿有利的古地理环境是古岛的前缘。  相似文献   

5.
辽东半岛南部早古生代地层发育,其中馒头组—冶里组的沉积过程,具有完整的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堆积特点。从层序划分、沉积环境演化、古气候变迁等方面分析,馒头组—冶里组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碳酸盐岩台地的发展过程,可划分出准备阶段(形成碎屑岩垫板)、生长—发育阶段(形成碳酸盐岩缓坡)及衰亡阶段(发育白云岩盖层)。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南部菱镁矿—滑石矿床成因与硅镁质石陨石陨落作用有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成群成带分布于早元古代大石桥组三岩段碳酸盐岩中,受同一含矿层位控制,具有品位高,厚度大,矿物成分简单的特点。根据地球化学热力学原理,组成矿床的主要成分SiO_2和MgO,主要来自硅镁质石陨石的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当石陨石陨落和撞击地壳时,在SiO_2—MgO—H_2O相系中生成滑石,在MgO—CaO—CO_2相系中生成白云石和菱镁矿。因此,辽宁南部菱镁矿—滑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陨落;陨落作用提供了成矿能量;陨击坑或由陨落作用形成的洼陷区为成矿提供了空间成矿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东昆仑软玉矿(昆仑玉)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控制条件,找矿方向,初步探索了一些成矿规律,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和23个预测成矿区。  相似文献   

8.
棋盘山仲官屯组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广泛发育有干裂、双向交错层理、浪成沙纹层理、B—C层序、波痕、层纹石等特征的潮坪沉积标志,其形成条件应属潮坪环境。此潮坪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潮上、潮间、潮下等环境。仲官屯组发育有多层风暴流沉积——风暴岩。风暴岩风暴沉积标志清楚,见有冲刷面、粒序层理、丘状层理、倒小字型构造等。依据风暴沉积所处的沉积环境和风暴沉积标志组合特征,将棋盘山风暴岩划分为潮间原地风暴沉积、潮下高能近源异地风暴沉积和潮下泻湖近源异地风暴沉积三种类型。依据风暴岩在潮坪环境中形成和保存条件,提出潮坪环境中的潮坪风暴沉积的探索性模式。  相似文献   

9.
山东沂水沂沭断裂带西部寒武纪地层发育.中、下寒武统岩石地层单位划分4个组9个正式和非正式段。早期为滨海相陆源碎瞩岩夹碳酸盐岩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属于陆表海环境,为发育鲕粒摊和藻礁的缓坡盆地相模式.划分出七个三级沉积旋回.通过对比表明:沂水西部与复州地区中下寒武统岩石地层单位相当、沉积环境相似,为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量估算及沉积古地理恢复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0.
黔东麻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台地东南缘,下寒武统(相当于2008年国际地层年表中的寒武纪第二统)清虚洞组发育浅海
碳酸盐岩沉积。露头观察、微相分析和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得出,麻江地区清虚洞组可划分为浅海陆棚、潮下带、浅滩、潮间带4种
沉积环境。由下向上,构成了5个向上变浅的旋回(C1-C5)。C1-C3旋回为浅海陆棚-潮下带-潮间带序列,以细晶白云岩为主,
局部见鲕粒或灰泥的交代残余;C4-C5旋回为台缘浅滩-潮间带序列,浅滩特征明显。麻江地区沉积环境的纵向演化和邻区沉积
环境的对比表明,湘西黔东地区清虚洞组经历了碳酸盐岩缓坡向镶边台地的过渡转化。   相似文献   

11.
金星头杂岩体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岩类,为同源岩浆多次脉动侵入的产物.其中清明沟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单元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体均产于该岩体与白云质灰岩、钙质页岩的接触带上.  相似文献   

12.
罗圈组堆积冰碛在沉积海盆地中的搬运方式主要为浊流,由浊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征(块状、似层状、层状、板状)和组合方式可反映其移动距离的远近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情况。在陆源物质供应间歇阶段,沉积海盆地中生成碳酸盐岩沉积,构成连接含小壳化石的深海沉积与不含化石的浅海沉积的物理地层纽带。罗圈组为一穿时地层单位,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罗圈组与东坡组是因陆源物质搬运距离远近、沉积环境改变所形成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确认米仑山南坡的寒武系以潮坪相为主,并有浅海、生物礁和三角州相。文中阐述了这些相的特征和它们的时空分布,提出了该区寒武纪近岸盆地沉积模式,并指出寒武纪沉积为一海进一海退沉积旋回。文章还对寒武纪的地理景观和气候演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铜石金矿田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 (归来庄式 )、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 (磨坊沟式 )、夕卡岩叠加型、斑岩型和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 (点 )组成 ,矿种以金为主 ,伴有银、铜、铁矿化 ,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铜石富钾碱性次火山杂岩关系密切 ,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 ;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磨坊沟式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 ;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式金矿的有利围岩。杂岩体构成的次火山穹窿及伴生的环形放射状构造 ,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床是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近年发现的一大型岩盐矿产地,预测岩盐矿总资源量超过240×10~8t。本文在总结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沉积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岩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岩盐矿赋矿层位为古近纪官庄群大汶口组中段,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膏质泥岩、石盐岩互层,是一套含石盐、石膏的浅湖—咸湖相沉积建造,其盖层为新近纪黄骅群和第四系。岩盐矿层赋存形态简单,呈层状产出,产状稳定,走向近EW向,倾向近S向,倾角平缓,一般3°,局部断层附近可达10°。区内揭露岩盐矿层31层,埋深1079.75~1730.86m,单矿层平均厚度0.25~24.64m,单层最厚53.96m,累计平均厚度175.45m,单孔累计最大厚度320.23m,是山东迄今单孔控制最大的厚度,NaCl平均品位44.11%~96.08%。岩盐矿石矿物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盐类矿物成分为石盐和硬石膏,杂质矿物主要为黏土质矿物;矿石主要化学组分为NaCl,其次为CaSO_4,其他组分含量甚微;矿石结构主要为中粗粒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岩盐矿划分为结晶块状石盐矿石和石膏石盐混生石盐矿石2种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初步确定为石膏质石盐矿石。黄岗潜凹陷盆地为一套浅湖—咸湖相沉积,大致反映了含盐水体淡化—浓缩—淡化的蒸发沉积过程;平面上初步划分石盐岩相区和膏泥岩相区2个岩相分布区,其中石盐岩相区靠近成盐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发育厚层岩盐矿。黄岗潜凹陷西南部含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南倾伏的单斜形态;区域重力资料显示,该区靠近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岩盐矿找矿潜力。区内岩盐矿层厚、质纯、埋深适中,初步评价具备建设盐穴储气储能库的地质条件,矿床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徐州地区碳酸盐岩主要赋存于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3个地层中。为研究徐州地区碳酸盐岩的溶蚀规律,于2条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上取样44件,在常温常压、相同CO_2浓度条件下开展了5,10,15,20,30 d的室内溶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是影响碳酸盐岩溶蚀的主要因素,比溶蚀度和比溶解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白云岩<灰岩<膏溶岩,随CaO质量分数的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随MgO质量分数的变化略呈负相关关系。当酸不溶物质量分数小于30%时,有利于促进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当酸不溶物质量分数大于30%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有抑制作用。原生结构以及节理构造也通过改变碳酸盐岩与水的接触面积而影响溶蚀能力,溶蚀作用排序为泥晶>粉晶>细晶>粗晶。当岩石中发育断裂、节理和破碎带时,溶蚀作用首先沿这些脆弱带进行。综合各影响因素分析,徐州地区马家沟组、张夏组、赵圩组、九顶山组溶蚀能力最强;炒米店组、馒头组、张渠组、望山组、魏集组、贾园组溶蚀能力中等;三山子组、倪园组、昌平组溶蚀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沉积特征、剖面结构和原生沉积构造确定林县坟头下奥陶统亮甲山组之上的一套厚度不大的陆源碎屑沉积为陆相河流相沉积。将原命名为分水岭组改名为漳河组,时代置于早奥陶世晚期。  相似文献   

18.
矿体含银量>100g/t,其它有益组分不及工业品位,称之为单一型银矿床;矿体含银量>80g/t,其它有益组分达到工业品位,称之为共生组合型银矿床。中国银矿床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其主要赋矿地层有:元古界高于庄组、三岔子组、大石桥组、银洞沟组、歪头山组;古生界为泥盆系。其次为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中生—新生界。赋矿岩石建造主要有5种类型:1.碳酸盐岩;2.中酸性火山熔岩或次火山岩;3.含火山物质的沉积岩;4.沉积碎屑岩;5.变质岩。中国银矿床的形成具长期性和多期次性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和构造变动等的改造作用。银矿床的分布基本与活动带的分布区相一致。中国层控银矿床共分四大类和二个亚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