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蕾  杨涛  孙革 《世界地质》2014,33(4):735-745
笔者首次发现了内蒙古霍林河煤田霍林河组(K1h)茨康类拟刺葵属拟刺葵亚属的一个新种—内蒙古拟刺葵(Phoenicopsis(Phoenicopsis)neimengensis sp.nov.)。该新种以表皮构造下气孔式,上表皮细胞未见乳突,下表皮普通表皮细胞发育中央乳突,气孔器副卫细胞多发育乳突,孔缝不定向等特征区别于拟刺葵属已知种。新种的研究对于了解拟刺葵属(Phoenicopsis)的分类,以及恢复古地理、古气候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量茨康类压型化石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延安组中被发现。本文根据叶外部形态和表皮构造特征,首次发现拟刺葵属的苦戈维尔叶亚属Phoenicopsis(Culgoweria),并建立了鄂尔多斯拟刺葵(苦戈维尔叶)(新种)Phoenicopsis(Culgowaria)ordosensis sp.nov。新种代表了该亚属在我国中侏罗世的第一个化石记录,为研究其地质、地理分布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该类植物在欧亚大陆中侏罗世的多样性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Sphenobaiera(楔拜拉)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玛纳斯及白杨河中侏罗世西山窑组(J2x)银杏类楔拜拉属的一个新种--准噶尔楔拜拉(Sphenobaiera junggarensis sp. nov.)的首次发现。该新种以表皮构造为双面气孔式、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孔缝基本定向、普通表皮细胞具不规则角质化隆丘及气孔器保卫细胞角质化放射纹之间发育有梳状“细耙”等特征,区别于楔拜拉属已知种。 还讨论了该新种的发现在研究楔拜拉属的分类及其古气候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永安市下白垩统坂头组保存较好的真蕨类营养叶化石枝脉蕨Cladophlebis进行了叶片形态及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的分析, 该化石至少二次羽状分裂, 末二次羽轴粗, 小羽片小, 全缘, 排列紧密, 中脉明显, 侧脉密集, 多数一次分叉; 上表皮无气孔器, 细胞轮廓不清晰, 偶见表皮毛; 下表皮具气孔器, 呈纵向带状排列; 表皮细胞长方形或呈条带状; 垂周壁加厚, 较直; 平周壁波状突起; 气孔器近圆形, 具明显拱盖, 保卫细胞弱角质化, 副卫细胞分化不明显.对当前化石小羽片解剖学特征的分析填补了该属植物化石叶片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的空白, 进一步将其与现生紫萁Osmunda joponsica以及部分真蕨类化石的表皮特征进行对比, 结合宏观形态和角质层特征的分析及其与相似种类的比较, 将永安的标本命名为一新种, 永安枝脉蕨Cladophlebis yonganensis Dai et B. N. Sun, sp. nov., 并且推断当前化石代表了某一类已经灭绝的真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产于滇西腾冲上新世芒棒组一种被子植物叶型化石垂丝紫荆(比较种)Cerciscf.racemosaOliv.,归于豆科紫荆属。揭示了该种叶表皮构造特征: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具环列型气孔器,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有相同类型的毛基,毛基的根部由多细胞组成,毛基部的细胞特化成辐射状。该化石表皮微细构造的分析为恢复腾冲上新世古环境提供了古植物证据。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晚三叠世郝家沟组首次发现了茨康类似管状叶属一新种—郝家沟似管状叶(Solenites haojiagouensis sp.nov.)。该种以普通表皮细胞细长,不发育毛基乳突,气孔器纵向松散排列或呈单列等特征区别于似管状叶属已知种。由于似管状叶属以往仅在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发现,当前新种的发现是中国晚三叠世似管状叶属的首次记录。新种的研究将为了解似管状叶属的分类以及恢复新疆地区晚三叠世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提供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浙江天台中新统下南山组6块叶片压型化石——天台润楠Machilus tiantaiensis Ding S. T. et Sun B. N. sp. nov.,并对其叶结构和表皮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特征为:叶椭圆形,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侧脉羽状;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单细胞毛基多集中于脉络区;气孔下生式,气孔器短平列型,副卫细胞1~2个.通过与现生植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标本的叶结构和表皮构造特征与樟科润楠属(Machilus)十分一致.利用PAST(palaeontological statistics)软件对我国润楠属68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化石与M. pingii Cheng ex Yang最为接近;角质层分析也表明二者的表皮构造最为相似.利用化石与其现存最近亲缘种M. pingii的气孔比率,恢复了天台晚中新世的古大气CO2体积分数为407.9×10-6.此外,依据现生润楠属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推断天台地区中新世的古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8.
刘彦  赵敏  李忠义  姜建 《中国岩溶》2008,27(3):235-239
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岩溶环境下生长的盐肤木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片表现了一系列的旱生特征。表皮由一层排列致密的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覆盖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表面有表皮毛丛生。气孔着生在下表皮,陷入表皮以下。叶肉内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松散。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约为4∶ 1。部分叶肉细胞中含有胶状结晶物质。叶脉中厚壁组织发达,木质部外纤维数量众多,在气腔周围有单宁结晶分布。这些特征表明,盐肤木采用以保护型为主的多种方式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9.
公繁浩 《世界地质》2007,26(2):146-151,172
报道了产自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太平林场组的两种银杏化石:具毛银杏(Ginkgo pilifera Samylina)及太平银杏(新种)(Ginkgo taipingensis sp.nov.)。新种以双面气孔式、上表皮具一定数量的气孔、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厚而弯曲、平周壁具毛状体散布以及下表皮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已知银杏化石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产于滇西腾冲上新世芒棒组一种被子植物叶型化石垂丝紫荆(比较种)Cercis cf.racemosa Oliv.,归于豆科紫荆属。揭示了该种叶表皮构造特征: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具环列型气孔器,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有相同类型的毛基,毛基的根部由多细胞组成,毛基部的细胞特化成辐射状。该化石表皮微细构造的分析为恢复腾冲上新世古环境提供了古植物证据。  相似文献   

11.
松柏类亚东北枞型枝(Elatocladus submanchurica)和东北枞型枝(E.manchurica)在分类和使用上长期存在争议.笔者在辽宁昌图沙河子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新发现的亚东北枞型枝的枝叶化石,其叶片总体呈条形、近扁平,具略凸显的中脉;叶表皮构造呈双面气孔式、气孔器孔缝不定向或多具斜向、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  相似文献   

12.
谭笑  孙革  张宜 《世界地质》2013,32(4):659-664
在辽西中侏罗世松柏类植物研究中,一种新的表皮构造分析技术得到了使用。该技术首先用化学方法清除化石叶表面的杂质,而后分别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SEM) 对表皮构造进行观察,最后用揭片技术分析普通表皮细胞和气孔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松柏类叶的普通表皮细胞、气孔器构造和气孔带分布等均与红杉( Sequoia) 相似。此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揭片方法往往出现模糊不清或范围有限等缺陷,为分析研究植物化石枝叶表皮构造开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PEG和Epon-812二次包埋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乌鲁木齐河源区海拔4 000 m、 3 400 m、 2 500 m三种不同高度的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des(Willd.) Beauv.)叶片剖面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火绒草叶片既具有中生植物又兼有旱生和湿生植物的部分结构特征; 其叶片厚度、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层表面、外角质层蜡质分泌物的有无、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分布特征、保卫细胞极区"T"型角质加厚程度、气孔开口(长/宽)、气孔密度、维管束形态、 CTR值、叶肉细胞叶绿体含量等性状特征,在不同海拔的火绒草间呈现出明显差异; 而表皮的气孔水平位置类型、毛状附属器等性状则差异较小. 数值分析火绒草叶结构各类性状以及不同性状状态的组合, 显示出个体形态的多样性及其对高山环境和海拔高度的适宜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苗雨雁 《世界地质》2017,36(1):15-21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白杨河地区中侏罗世奥勃鲁契夫银杏(Ginkgo obrutschewii Seward)模式产地及其邻区该种叶化石表皮构造的研究,笔者认为应以采自白杨河模式产地的化石材料作为认定该种主要特征的依据。尽管G.obrutschewii的外部形态和叶表皮构造可能具有一些变异特征,但综合而言,该种叶表皮构造主要特征似应为:表皮气孔器特征通常为下气孔式,上下表皮细胞均普遍发育强度不同的角质化丘状或低缓的乳状突起,垂周壁略直或微弯;气孔器单唇式,保卫细胞近孔缝处唇状加厚强烈,副卫细胞通常强烈角质化,表面常发育瘤状或团块状角质化加厚。目前对该种叶化石的采集及其表皮构造的研究尚不充分,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归于本种的产于新疆福海的银杏叶片化石,及其对本种叶表皮构造特征的补充等,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是化石植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实验研究了云南腾冲新近系樟科润楠属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和长梗润楠(近似种)Machilus cf. longipedicellata两个化石种的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并与现存对应种类进行了表皮构造和叶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补充证实了两化石种均属于自然分类属性。丰富了我国樟科润楠属化石记录。鉴于大气CO2浓度与植物叶片气孔指数呈负相关关系,Machilus叶片可以作为大气CO2浓度的生物指示器。研究表明,利用该类化石叶片气孔参数可推测地史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揭示了新近纪滇西地区为温暖湿润性气候。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产于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一种侧羽叶属(Pterophyllum)植物化石的外形特征及表皮构造研究,确认该种属于本内苏铁类(Bennettitales)植物,并有别于其他植物类群。据此,新建一新种—城子河侧羽叶(新种)Pterophyllumchengzihensesp.nov.,并讨论了该新种在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植物化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的晚石炭世早期菊石群采自宁夏中卫校育川、下河沿的靖远组.所采菊石经鉴定计有14属,24个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4个新种.本文对这些化石进行了描述,其中就属而言,以Reticu-loceras,Bilinguites,Gastrioceras,Cancelloceras最为丰富,它们分属本区的Reticuloceras带和Gastrioceras带的Cancelloceras bisati-Gastrioceras wongi 亚带.此二带分别与广西七圩的Retites catinatus带和Branneroceras branneri带相当,与西欧的R带和G1亚带亦可比较.  相似文献   

18.
化石采自浙江天台嵊县组.该地层含丰富被子植物压型化石及少量裸子植物化石.利用叶结构分析法,依据叶脉、叶尖、叶基等稳定性特征,对一种樟科植物化石的宏观形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表皮特征分析,发现该化石与现生Cinnamomum bejolghota(Buch-Ham.)Sweet在叶形、叶脉特征以及表皮脉络细胞特征、气孔器类型和毛基特征等方面均很相似,因而将当前化石定名为Cinnamomum cf.bejolghota(钝叶桂相似种).通过分析化石钝叶桂的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结合现生钝叶桂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环境恢复了浙东地区中新世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更为炎热多雨,同时认为钝叶桂从中新世至今有南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苏铁类化石的一个新属——Yixianoph yllum gen.nov.。标本收集于辽宁西部义县头道河子乡金家沟村南山,层位属于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义县阶)的砖城子层。新属的叶形,脉序,叶片的着生方式及表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介于中生代苏铁类的Ctenis,Nilssonia及现代苏铁类的Stangeria之间的过渡形态。文中对新属和新种进行了描述、讨论和比较,并对具有带羊齿叶形的苏铁类叶部形态演化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疆沙尔湖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产出大量茨康类植物化石.通过选取4块狭叶拟刺葵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 Heer化石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揭示其角质层微细构造、统计气孔参数并测定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定量重建研究区中侏罗世早期阿林期至巴柔期古大气CO2浓度、古温度、古海拔高度,测算该植物的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狭叶拟刺葵平均气孔指数值5.90%,基于气孔比率法获得的古大气CO2浓度为(1240.16±122.75)×10-6,该值处于GEOCARB Ⅲ碳平衡模型可信误差范围内.测得植物化石角质层碳同位素δ13Cp平均值-23.07‰,计算出该植物水分利用效率272.06 mmol/mol,重建沙尔湖中侏罗世早期平均温度16.8~20.7℃,古海拔高度196.7 m.整体而言,新疆沙尔湖地区在中侏罗世早期属于一种高CO2浓度、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