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雪是我市冬季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对工农业生产、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影响极大,与我们的菜篮子也有直接关系。因此,做好大雪预报是公益服务和有偿专业服务的追切需要。本文在对天气背景及气象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包括数值预告产品应用在内的大雪  相似文献   

2.
"候"作为时间单位,在科技论文中时常出现,但关于"候"的表达存在不规范现象,本文以GB3101—1993和GB/T 7408—1994为依据,给出了有关"候"的规范表达。作为时间的单位,"候"应与天(d)等一样使用,图表中标目为"时间/候"或"t/候";作为日期,"候"可参照年份、月份等使用,图表中标目为"候序数";文中第1次出现日期"候"时,应交待"候"的日期范围。  相似文献   

3.
冬季大雪单站预报探讨杨学峰,李颖(鄂托克旗气象局)冬季大雪,特别是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的大雪,对牧业生产危害极大,因此,做好冬季大雪的预报,是搞好牧业旗县冬季气象服务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我们通过对冬季大雪的气候特征和成因分析,利用天气形势结合单站要...  相似文献   

4.
1前言 冬季大雪是吉林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丁农业生产、畜牧业、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冬季大雪天气的预报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对1980—2005年吉林地区冬季大雪天气大气环流形势演变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为冬季预报大雪天气提供一些依据,对防灾减灾服务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湖北省冬季大雪天气预报难题,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88-2005年发生在湖北省冬季的15次大雪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冷空气、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和500 hPa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湖北省冬季大雪的三个主要天气系统,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强弱决定湖北省大雪强度,地面冷空气强度决定湖北省降温幅度;归纳出有利湖北省大雪的温度条件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于锋面抬升和两南低空急流的作用,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倾斜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中尺度倾斜环流,在充沛环境水汽条件下,产生大雪天气;采取物理参数指标结合数值预报建立的湖北省大雪客观预报方法,在实时预报业务中预运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资料:1、历年各月逐日降水量资料(08—08时、20—20时)2、历年各月逐日日平均 P、T、e、Tg、TD。3、历年各月逐日14时 P、T、e。4、历年各月逐日14时ΔP_3、14时(e—T)。5、69年—78年6—9月格尔木、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的 H、T、Td500毫巴指标站资料。  相似文献   

7.
用天气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 196 4~ 1997年冬季 (11~ 3月 )降雪进行诊断分析 ,归纳总结中—大雪以上降水的时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前期天气形势特征 ,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特点 ,筛选预报因子、指标 ,建立回归方程 ,从而做出冬季中—大雪以上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8.
冬季低纬气流与云南罕见大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守 《气象》1985,11(3):2-5
本文利用低纬度传真图和卫星云图资料, 通过对比分析, 论述低纬度气流北上在云南罕见大雪中的作用。我们认为: ①在这次大雪过程中, 同时有两支低纬度气流北上, 类似夏季风活跃期的环流形势。②低纬气流北上是由中低纬度环流的一次异常调整造成的。③这次低纬气流北上带来高能、高温热带空气,其能量输送达到夏季暴雨时的输送量级。文章还提出, 在纬度较低的云南, 制作冬季灾害性降雪预报时, 要特别注意低纬环流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桂琴  孟庆楠 《气象》1984,10(12):16-18
大雪常造成恶劣能见度和积雪,是冬季预报服务不容忽视的灾害性天气。大连冬季降水的气候分布,具有年际变化大且主要集中在几次重大天气过程的特点。以1月份为例,1951—1980年中出现的12次大雪或特大降雪的降水量之和(170毫米),占30年该月总降水量的65%以上。因此,认清大雪的天气形势,不仅有助于短期天气预报分析和服务,而且对中长期预报和气候分析工作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宁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红梅  樊万珍 《气象科学》2019,39(4):562-568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利用西宁市城市和郊区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日内、候平均热岛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相对于郊区,西宁城区平均气温日内变化幅度较小,16—17时(北京时,下同)表现为弱的冷岛效应,冷岛强度为0.034℃,日出前的06—07时热岛强度表现最强,热岛强度最高可达3.01℃;(2)春季和夏季一天中均为热岛效应,且热岛效应日内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2.76℃和2.12℃。秋季和冬季在日出前的07—08时热岛强度最强,分别为2.89℃和4.14℃,秋季16—17时和冬季15—17时表现为冷岛效应,最大冷岛强度分别为0.34℃和0.53℃;(3)西宁城区1月第3候热岛强度最强为3.40℃,7月第2候热岛强度最弱为1.07℃。其中白天在1月第3候热岛强度最强为0.88℃,9月第1候最弱为0.13℃,热岛强度年内变幅较小仅为0.75℃,而夜晚在1月第3候最强为5.93℃,7月第2候最弱为1.62℃,热岛强度年内变化幅度达4.30℃;(4)西宁城区候平均最高气温在春季和夏季表现为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平均为0.58℃,而在秋冬季表现为冷岛效应,冷岛强度分别为1.84℃。候平均最低气温全年均表现为热岛效应,其中夏季相对较弱为3.22℃,冬季表现最强达到5.1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气象影视服务图表特征和制作思路以及Photoshop脚本的功能,介绍了基于Photoshop脚本的气象影视服务图表制作系统的构建思路.以柱状图制作为例分析了Photoshop中几种基本对象模型的调用方法及与外部变量的传递过程.采用Photoshop脚本技术可以根据气象数据种类和大小自动实现Psd格式的图形制作,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提高了气象影视服务图表制作效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冬季大雪分析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双柱  王平  高琦 《气象科学》2011,31(1):67-72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51-2005年冬季发生在武汉市的大雪过程,结果表明:武汉市冬季出现积雪深度大于5 cm的天气事件的概率大约为每年2 d,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是2月;大气层结条件是产生降雪的关键,地面冷空气、中低层江南西南急流和中层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武汉市冬季大雪的3个主要天气系统,中低层江...  相似文献   

13.
气团参数的定义:A=(ΔT-ΔP) ΔeA 为气团参数;ΔT为9—11月14时平均气温的距平;ΔP为9—11月14时平均气压的距平;Δe 为9—11月14时平均湿度距  相似文献   

14.
冬季500h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祖钰  郭炜 《气象学报》1989,47(4):488-492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已发现大气环流存在遥相关现象。Wallace等从北半球冬季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总结出5种遥相关型。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表明遥相关型是正压不稳定及Rossby波在球面上频散的反映。由于Rossby波频散是定性估计大型环流中期变化趋势的基本思路及500hPa候平均图是中期预报的基本工具,因此,分析500k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近60a来南京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航 《气象科学》2011,31(6):742-746
利用1951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市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张宝堃应用候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某一临界值划分四季的标准,建立了近60 a南京的季节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分析了近60a南京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候平均与入季时间、季节持续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60a,南京入冬时间推迟,入夏时间提前.冬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2.9 d/10a;夏季变长,增加的平均速率为4.1d/10a;秋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1.5d/10a;春季略有些变长.南京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且冬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而夏、秋季平均气温下降,秋季气温下降略明显于夏季.冬季最低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夏季最高气温与年较差有下降的趋势.春季入季时间与春季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而秋季的入季时间与秋季平均气温成负相关;夏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夏季的长度成负相关,冬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的长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阳江市气象站1953—2014年地面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确定阳江季节划分指标,并对气候特征进行简单分析,结果表明:以5 d滑动平均气温16和25℃作为划分阳江四季的指标,发现阳江市春季有81 d;夏季长达161 d,候平均最高气温28.3℃;秋季有72 d;冬季有51 d,候平均最低气温14.7℃。阳江4—9月是多雨季节,对应春季后期和夏季;阳江季风活动明显,9月至次年3月为偏北风控制,4—8月受偏南风影响为主。随着气候变暖,阳江夏季越来越长,冬季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7.
对2019年冬季及2020年春季气象条件对人参越冬及幼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积雪厚,有利于人参安全越冬;在2019年初冬,土壤未冻结前大雪封地,给人参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2020年春季气温波动大,4月21—23日出现罕见的大雪天气,对处于休眠期或刚刚萌动的人参幼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2010年12月9—10日兴安盟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分析了这次大雪过程在各站历史上的排位和对白灾的影响;从高空环流形势的影响系统及风场的分布特征,地面低压移动方向和位置进行分析;分析了物理量场中的相对湿度、涡度、散度、垂直速度、风场等对本次大雪的作用。最后对欧洲预报,T639、德国、日本降水格点,日本传真图等数值预报场在本次大雪预报中的效果进行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0年2月21日至23日武威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雪天气过程,其中23日雪量最大,为4.7毫米,打破了近30年的同期历史记录(1987年2月22日3.2毫米)。过程总降水量武威5.1毫米,永昌4.0毫米,天祝3.6毫米,并伴有强降温天气,天祝出现寒潮,日平均气温下降10.2℃。这次大雪给我区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加强对冬季大降水天气的认识,我们对这次过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左璇  肖子牛 《气象》2013,39(9):1096-1102
本文利用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确定了冬季欧亚(EU)型遥相关逐候指数持续性异常的标准,继而分析了EU指数持续性异常的特征,探讨了对应时段的环流特征及其对我国冬季天气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1957—2010年的54个冬季共发生了26次异常过程;正、负异常过程各有三个高发时段分别为12月、1月第2—5候、2月第4候至3月第1候,以及12月第4—5候、1月前3候、2月第3候至3月第1候。选取200、850 hPa分别代表高低层大气,对异常过程合成分析后发现:指数异常时,高低层大气具有强的EU型特征;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受EU指数异常影响,差异显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局部地区的降水差异显著;正异常过程中,受西伯利亚高压加强的影响,我国对流层低层盛行偏北风,温度普遍偏低,降水偏少;负异常过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