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州地区海相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详述海相火山岩中熔结角砾凝灰岩的产出特征,指出其呈层状位于喷发韵律的底部,熔结强度在垂直方向上具分带性。结合地层研究,说明其形成于海平面达到最低点,沉积已露出海面造成暴露面的时候,指示潮上环境。  相似文献   

2.
柱状节理是基性熔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火山碎屑岩则仅见于酸性熔结凝灰岩中,如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伐耶斯山和我国浙江衢县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发育有较好的柱状节理为造.而玄武质熔结凝灰岩中的柱状节理构造,本文以前未见有报道.1981年,作者在海南岛文昌蓬莱岭火山锥公路北壁(人工剥露面)的中更新世玄武质熔结凝灰岩中,见有柱状节理构造.玄武质熔结凝灰岩是近水平状产出,灰黑色、紫红色,块状构造、局部见假流动构造,较新鲜者镜下呈  相似文献   

3.
广东海南岛石碌铁矿石英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显微镜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光谱分析、X射线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铁矿中石英进行矿物标型特征的研究。论证了这种石英的绝大多数有蛋白石→玉髓→石英的形成过程。同时,成矿时也很可能有一些火山成因石英斑晶或晶屑掺杂其中,而陆源碎屑石英少见。还发现了铁矿中玉髓的似生物结构。因而为石碌铁矿海相火山(胶体)沉积变质成因说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碌矿区铁矿体主要受北一复式向斜控制,在向斜的槽部矿体厚而富,两翼薄而贫,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该复式向斜自北向南是由北一向斜、红房山背斜和石灰顶向斜、枫树下背斜、枫树顶―鸡心坳向斜等一系列次级褶皱组成,在近几年的勘查实践和综合研究中,通过区域旋转构造应力场分析、地球物理解译、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槽探及钻探等多种勘查手段,在北一向斜的北部新发现了一个鸡心岭背斜和三棱山向斜构造,该构造带向西与北一复式向斜复合,向北东方向撒开,是北一复式向斜北侧的一个次级褶皱构造,到目前为止,在三棱山向斜构造带内,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一亿多吨,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5.
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凹凸棒石断层岩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龙山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产出一种白色断层岩。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TE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证明,这些白色断层岩主要由凹凸棒石组成(含量大于90%),属于凹凸棒石断层岩。凹凸棒石呈现40-60纳米的细长纤维,其中的少量杂质是纳米粒度的石英和钠长石。纳米粒度的石英和钠长石形态特征显示它们可能由安山质熔接凝灰岩中原生矿物机械破碎形成。这些凹凸棒石断层岩形成于火山热液活动同一期断层递进变形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在断裂作用下形成碎粉岩,然后是碎粉岩在构造应力和火山热液作用下水化形成凹凸棒石,最后凹凸棒石又在断层活动晚期发生变形。  相似文献   

6.
铁铝榴石在凝灰岩中有两种产状:一种呈晶屑状稀疏地分布于凝灰岩中;另一种为四角三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铁铝榴石晶体,生于凝灰岩的孔洞中和柱状节理面上。 铁铝榴石为褐红色,少数为血红色,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透明。摩式硬度6—7.5,无解理,比重:D_1(晶屑)=4.15、D_2(晶体)=4.10。薄片下为浅褐色,均质体,折射率:N_1(晶屑)=1.822、N_2(晶体)=1.823。铁铝榴石结晶化学式: 晶屑:(Fe_(1.779)~(2 )Mn_(0.750)Mg_(0.022)Ca_(0.057))_(2.608)(Al_(1.890)Fe_(0.178)~(3 )Ti_(0.009))_(2.077)Si_(3.133)O_(12) 晶体:(Fe_(2.045)~(2 )Mn_(0.614)Mg_(0.025)Ca_(0.065))_(2.749)(Al_(1.759)Fe_(0.062)~(3 )Ti_(0.006))_(1.327)Si_(3.254)O_(12) 本文还作出了铁铝榴石晶屑和晶体的红外光谱吸收曲线。 流纹英安凝灰岩中的铁铝榴石晶屑是从岩浆中原始结晶的。而生于凝灰岩孔洞中和柱状节理面上的铁铝榴石晶体,则是凝灰岩在冷却成岩过程中火山气水热液作用的产物。 流纹英安凝灰岩中铁铝榴石的发现,为研究石榴石的产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1980年5月,我们在采自江西省抚州市七里岗附近,晚侏罗世的流纹英安凝灰岩中发现石榴石。经鉴定为铁铝榴石。铁铝榴石是常见的变质矿物之一。在内华达、科罗拉多、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的流纹岩和英安岩中广泛分布有作为副矿物的铁铝榴石(苏科普切茀等,1978年)。而产于中酸性火山凝灰岩中的原生铁铝榴石,除见于英格兰湖区(Oliver1965)外,就目前所知,国内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8.
<正> 石碌铁矿早在1935年即已发现。1964年,海南地质队在矿区进行勘探时,将矿区地层分为7层,命名为“石碌群”,时代确定为“寒武—奥陶纪”。后人从古生物、同位素年龄测定和沉积建造等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时代从前寒武纪—三叠纪均有论及。由于缺乏可靠能确定时代的化石,所以久无定论。笔者于1976年3—7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华南富铁科研队地层组工作,据野外观察,结合近年来有关单位的新资料,试论含矿地层的划分和时代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八达岭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火成岩体,时代为J_2—J_3。在其中的J_3东岭台组火山凝灰岩内发现了罕见的球状体。张之桑(1987)在福建的流纹岩中发现过小铁球,颜文瑞等(1988)在大兴安岭南端发现过豆状二辉安山石,都被认为与岩浆的熔离作用有关。然而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堆积而成,而其中的球状体与岩浆的熔离作用无关。八达岭火山凝灰岩的球状体如鹅蛋大小,成分同于含球体的凝灰岩,均为灰色,且均有1—2mm的白色砖质细脉穿切。球体木身自成物理独立体。球体的分布密度1—5个/m~2。这种球状构造是耗散结构理论研究(於崇文,1986,张招崇,1990)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对石碌铁矿一块具有代表性的新鲜矽卡岩铁矿石标本进行了岩石薄片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和喇曼光谱分析研究.在石榴子石中发现了熔融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主要特点是大小悬殊和成群或成带分布,最大者达98μm×5μm,最小者为1μm×1μm,多数包裹体长约5~30μm,宽约2~7μm,也有不少呈孤立状散布在石榴子石中.其形态多样,呈纺锤形、哑铃形,串珠状,藕形,近圆形和不规则状.研究的矽卡岩主要由钙铁榴石组分高的石榴子石、磁铁矿、石英、透闪石和透辉石组成,还有呈定向和星点分布的磷灰石,少量锆石与榍石;石榴子石中的熔融包裹体捕获的熔体由含Ca、Fe、Al和挥发分(H2O和CO2)的硅酸盐熔融体组成.在熔融包裹体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缓慢降低,赤铁矿、钙铁榴石、石英、方解石和透辉石从上述硅酸盐熔体中析出,剩下的残余熔体不混溶,变成含有Ca和Si等杂质的铁质熔体、含si、Fe的碳酸盐熔体和含Ca、Al、Fe的硅酸盐熔体.喇曼光谱测定显示,石榴子石中熔融包裹体含有石榴子石、赤铁矿和方解石,个别含少量水蒸气.磁铁矿含有可疑的Fe、Sj熔融包裹体和Sj、Fe熔融包裹体.在透辉石-透闪石矽卡岩铁矿石的石榴子石里发现大量熔融包裹体的事实无疑.矽卡岩铁矿石石榴子石中熔融包裹体的首次发现,它可能有助于石碌铁矿床挖掘老矿潜力和拓宽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第四纪多孔凝灰岩的发现及其矿物材料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士春  汪灵 《矿物学报》2001,21(2):196-204
本文采用XRD、IR、DTA-TG、SEM和TEM等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产于湖南临澧盆地第四纪多孔凝灰岩的矿物岩石学及其孔隙特征,该地多孔凝灰岩具典型的玻屑凝灰结构,主要由火山玻屑组成,并含少量或微量的石英、云母、长石及粘土等;化学成分具有高硅、富铝、丰钾、低铁等特征,为中酸性岩类、钙碱系列、铝过饱和的流纹质凝灰岩;已明显发生水化作用,部分火山玻屑可能形成一种介于玻屑和蒙脱石的中间相。与一般酸性流纹质凝灰岩相比,该多孔凝灰岩具有轻质多孔和高灼失量等特征,其孔隙度为46.14%-47.49%,微孔孔径范围为0.04-20.00um,平均堆密度为0.56g/ml,是一种天然的微米孔级多孔非金融矿物原料,根据其物化特性,笔者已首次开发出凝灰岩助滤剂。  相似文献   

12.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 MS)方法对东昆仑秀沟盆地闹仓坚沟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流纹质凝灰岩(DG25-4)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具有振荡环带结构,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15个岩浆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集中在239~249 Ma之间,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为243.5 ± 1.7 Ma,它记录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说明该地区闹仓坚沟组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这一研究还在闹仓坚沟组火山岩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元古宇继承锆石,提供了昆南地体可能存在元古宇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去年五月,我室蔡克勤、赵德钧两同志首次在四川省渠县农乐地区发现了多钙钾石膏(K_2SO_4·5CaSO_4·H_2OG(?)rgerite).目前已完成了矿物学方面的测试和研究工作.本区产出的多钙钾石膏普遍交代杂卤石(K_2SO_4·MgSO_4·2C_aSO_4·2H_2O),并保留有杂卤石的被交代残余.关于多钙钾石育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经韩蔚田等同志查阅已有的水—盐体系相平衡资料表明,多钙钾石膏只能在较高的温度(>40℃)下,从富钾贫镁的溶液中形成.我们配制了100个合成卤水的实验点,出现人工合成多钙钾石膏晶体的卤水组成,都位于富含KCI的区域.这与已有的实验资料是基本吻合的.目前已有的实验资料大多是从查明杂卤石的形成条件出发的,因而有关多钙钾石膏形成条件的资料尚不充分,我们的实验也刚刚开始,但从物理化学资料来看,应是富钾贫镁卤水作用于杂卤石,才有利于生成多钙钾石膏.同时,本区还发现有疏锶钾石(K_2SQ_4·∽rSO_4)和氯氧镁铝石(Na_4Ca_2Mg_7Al_4(OH)_(22)  相似文献   

14.
海南石碌铁矿的Sm-Nd法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最新测定的海南岛石碌铁矿 Sm-Nd 同位素年龄(841±20Ma)与石碌群第六层所含宏观藻类化石群代表的地质时代完全吻合,进一步肯定含铁矿的石碌群应归属青白口系。同位素测定结果还表明该铁矿的原始物质形成时间与成矿作用为同一时期,结合含矿层底部存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稀土模式及矿体产状等特征,推测该铁矿的铁质来源于近源海底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西部新发现的富钾富矿卤水,其水文地化学特征与海水迥然不同,钾含量异常高,构成世界见的液态钾矿资源,B^3+、I^-,Sr^2+,Li^+,Rb^+、Br^-等有用组分也远远超出综合利用和单独开采工业品位,为优质化工原料水。钾富矿卤水为沉积变质和钾矿溶滤复合成因。  相似文献   

16.
马志新 《地质实验室》1994,10(4):301-303
产于磁铁矿矿床中的硫铜铁矿的发现,在国内属首次报导,矿物呈他形粒状,粒径为0.054-0.074mm,硬度H=4.01g/um^2,反射色为桔黄色,均质性,比重4.13g/cm^3,化学成分Fe31.030,Cu34.038,S34.042.,Co0.037,Ni0.01,Zn0.025,Ag0.013(%), 总量99.195%,化学式为Cu1.008Fe1.0464S2,颜色指数Rvis=28.38%,(x=0.4142.y=0.4022,Pe=0.4507,λd=580nm);X-射线分析数据为3.038(10),2.610(1),1.860(8),1.590(5),晶胞参数a=5.306(A),共生存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等,并进一步探讨了矿物成因。  相似文献   

17.
卢功一  徐鹏彪 《地质论评》1993,39(6):548-556
笔者等在海南岛兰洋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炭系孢子,计38属64种。其中,产于青天峡组上部的孢子组合,与G.Clayton等人所建立的“PU“带相当,属韦宪期早期。产于石岭组下部的孢子组合,则具有韦宪期中晚期的色彩。这些孢子的发现,为该区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探讨海南岛大地构造的某些问题。作者依据孢子组合及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对石炭纪广东大陆与海南岛分属两个地体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而  相似文献   

18.
在石碌群主要含矿层及主矿层底部发现火山凝灰岩,经过野外工作和深入研究,提出石碌铁矿床的主要矿质来源可能是海底近源火山喷发作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钟蓉  孙善平  陈芬  付泽明 《地球学报》1995,16(3):291-301
作者依据镜下岩矿鉴定,首次在大青山煤田和大同煤田太原组中发现一层高岭石化流纹质沉凝灰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也证明了它的存在。火山灰可能来自大同煤田东北方向。根据火山事件层及植物群特征,作者对两个煤田的太原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否存在早二叠世沉积记录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有区域地质资料普遍认为二叠系并未沉积或已完全被剥蚀。这分歧起源于对现有的古生物化石形成年代认识的不同。此次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旺尕秀地区的石炭系克鲁克组和扎布萨尕秀组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工作,在东大沟剖面扎布萨尕秀组底部鉴别出数层凝灰岩,并采集锆石U-Pb年代学样品。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首次获得295±2 Ma(MSWD=0.035)的高质量年代学数据。此次发表的数据,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沉积地层的存在。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柴达木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支撑,并为今后开展石炭纪—二叠纪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