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侏罗系大同组。依据大同煤田构造发育特点,分析了区域构造对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大同煤田主体为一向斜构造,控制了煤系的分布范围。区内控煤构造样式包括压缩构造和伸展构造两大类,前者分布于煤田边界,主要包括逆冲前锋构造、逆冲叠瓦构造、双冲构造、叠瓦扇构造等类型;后者主要分布在煤田内部,以正断层控制的堑垒构造类型为主,构成井田边界或采区边界。  相似文献   

2.
徐沛煤田石炭—二叠纪成煤以来,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对煤系的赋存产生较大影响。利用徐沛地区近年来最新的地震、钻探等勘查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学和地质力学的观点,对区内控煤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本区的控煤构造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丰沛区以伸展型和平移走滑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九里山区和贾汪区以压缩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近东西向掀斜断块的形成是印支期挤压运动和喜马拉雅期拉张运动的结果,走向近南北的右旋平移走滑断裂形成于新近纪以来右旋压剪性活动,构造面向NW倾的褶皱-逆断层构造型式形成于印支期NW-SE挤压力的作用,构造面向SE倾的褶皱-逆断层构造型式则形成于燕山期SE-NW挤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准东煤田不同勘探区煤样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准东煤田主要勘探区煤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和世界范围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较系统对比.划分煤中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归纳各区内煤的常量与微量元素亲和性.较系统地揭示了准东煤田煤中微量元素丰度和赋存状态,对煤田大规模资源开发利用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及煤中伴生元素工业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宁武煤田北部构造特征及其对石炭-二叠系的控煤作用,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宁武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宁武煤田北部主力煤层的控煤构造。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宁武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边界主要受NE—近NS向逆冲断裂带控制,内部由平鲁向斜、朔县向斜和宁武向斜3个赋煤区构成。煤田内发育NE—NEE、近NS向和近EW向正断层,且具有叠加改造和差异性分布的特征,平面多呈斜交、平行分布,垂向多为垒堑、顺向和反向断阶构造样式,共同控制了不同井田的煤层赋存稳定区。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及控煤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域位于上扬子陆块之川中前陆盆地、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和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范围。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了渝东北NW-NWW-EW向和渝西-渝东-渝东南NE-NNE-NW向形态特征。根据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分析了该区控煤构造样式,阐述了构造对煤系赋存的控制程度。研究认为,重庆地区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挤压压缩构造为主,煤层大部分赋存于褶曲两翼。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总结安徽省煤田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提出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将其划分为六大类18种亚类,并重点讨论了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的成因及其与煤炭资源赋存之间的关系,从而查明了安徽省煤炭资源赋存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变形强烈,控煤构造样式以伸展控煤构造样式为主;淮南煤田受南北向挤压影响较大,控煤构造样式多以挤压控煤构造样式为特征,南北缘煤系改造变动频繁;在皖南煤田局部发育同沉积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7.
构造作用是控制煤矿床形成、演化和现今赋存状况的首要地质因素。煤田构造以研究煤盆地和煤层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和发展演化进程为主要内容,以此服务于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凹陷盆地南缘,煤田中东部地区北东-东西向褶皱发育,西部地区北西向断裂发育。受三叠系古地形影响,富县组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煤田内发育的褶皱不同程度控制了成煤期延安组的沉积和赋存状况,背斜古隆起处延安组沉积薄,含煤性差,向斜古洼地处延安组沉积厚,含煤性好;成煤后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盆地一度抬升,煤田东、南部含煤地层遭受剥蚀,西部发育的后期断裂构造破坏了煤层连续性。综合分析认为,煤田主要受成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依据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的关系,预测在永陇矿区陇县东部-千阳北部、陇县南-千阳一带为找煤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兴梅煤田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南褶皱系永梅-惠阳拗陷东北段的永梅凹褶断束,区内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兴梅煤田构造样式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和剪切与旋转构造样式5大类13种类型。本区以轴向北西(含北北西、北西西)的褶皱控煤构造较为多见,其煤系赋存较稳定,可形成较大面积的赋煤单元;伸展构造样式常使煤系失去连续性;压缩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常造成煤系地层重复,增加资源量,但煤系受破坏显著,含煤块段连续性较差、面积一般较小,煤矿规模多为小型。  相似文献   

10.
北掌煤田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南北向张性断裂和近东西向的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为煤田主要构造形式,褶曲被断裂切割,岩浆岩的后期侵入对区域内主要可采煤层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北掌煤田煤系地层原生构造简单,煤岩层较为稳定,但因后期改造强烈,含煤地层较大程度上受其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正演及波阻抗反演技术解释了复煤层宏观结构、预测煤层厚度,并综合采用钻探与地震资料估算煤炭资源量,其精度明显提高,与最终井田勘探所获得的煤炭储量累计值误差仅3%。该成果使得综合勘查技术得以在新疆煤炭资源勘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准东煤田地层具有固结较弱、水敏性及抗扰动性差的特点,传统自上而下的分层抽水试验方法在该地区容易引发孔内坍塌、上下层之间的止水失败、套管、井管和滤水管难以拔出等问题,造成抽水试验结果偏差较大或失败。在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下而上分层抽水试验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自上而下分层抽水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与矿区的实际条件相吻合,而且易于实施,经过在准东煤田钻孔抽水试验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同类型煤田勘探钻孔抽水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梁花园井田的基本构造,指导本区煤炭勘查开发,应用滑脱构造理论,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对区内地层、煤层、断层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否定了以往对该井田(垒-堑式)构造的看法,并取得新的认识。梁花园井田的主体构造是一个滑脱构造;控制梁花园井田的东、西两条大断层(原F1、F8)实际是同一条向下凹的弧形滑脱断层;梁花园井田实际是一块较为完整的矿产地。该结论扩大了梁花园井田煤炭储量的估算范围,避免了因认识误差造成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煤层气解吸和煤层试井等大量的实测数据,对黄陇煤田煤层的气含量、渗透率、储层压力和最小主应力等储层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陇煤田煤层气含量、渗透率较高;地应力较低;气含量、储层压力、最小主应力与煤层埋深呈正相关性;渗透率与最小主应力呈负相关性;渗透率与煤层埋深的关系不明显;最小主应力对储层压力影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煤层气含量和渗透率较高的彬长、焦坪矿区是煤层气开采最具有价值的区块。  相似文献   

15.
青海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木里煤田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通过对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分析,以及对以往异常可燃气体涌出钻孔的测井曲线的重新解释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中侏罗统江仓组油页岩段的细粉砂岩夹层内的孔隙和裂隙中。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气水合物中的气体以重烃类为主,甲烷达52%~68%;其δ13C值为-50.5‰(PDB标准),并具有δl3Cl13C213C313iC4l3nC4的特征,其δD值分别为-266‰和-262‰(VSMOW标准),显示出明显的深部热解气特征。结合木里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认为煤层气是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来源,并将其命名为“煤型气源”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16.
大同煤田东北区寒武-奥陶系岩溶水以承压状态赋存于煤层底板之下,是当地重要供水水源,为确保煤田安全开采同时保护地下水资源,需对大同煤田东北区岩溶水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文章利用钻探、测井手段及水化学、水位监测数据、矿井开采资料及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内岩溶水系统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寒武-奥陶系岩溶顶板标高变化特征与煤向斜发育特征一致,岩溶含水层厚度发育极不均匀;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为弱径流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Cl-Na型为主;地下水水源补给为西部上覆含水层越流补给和东部露头区入渗补给;研究区水位逐年下降,且呈逐年增大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区内人工排泄点增多、人工抽采量大导致;研究区岩溶水峰值水位滞后雨季一到两个月。依据本结论对研究区煤田安全开采及岩溶水合理取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判断太原西山煤田物源区,并探讨物源区构造背景,运用砂岩单碎屑组分法、多碎屑组分法和重矿物组合法,综合分析了七里沟剖面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底部骆驼脖子砂岩的特征。结果表明:骆驼脖子砂岩主要组分为石英和岩屑,石英占80%以上,岩屑占10%左右,长石极少见,体积分数小于1%,且石英和岩屑成因类型以岩浆岩型和变质岩型为主,沉积岩型含量较少;重矿物主要由锆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组成,揭示出物源区母岩类型为酸性岩浆岩,物源区为北面阴山古陆,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再旋回造山带。  相似文献   

18.
The Huaibei coalfield is in the East China Economic Area, which is rich in coal and gas resources. However, hundreds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because of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coalfield.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stat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the coal measure strata evolution in the Huaibei coalfield were researched, and gas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gas parameter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dominant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as occurrence and gas dynamic disast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uaibei coalfield has undergone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causing obvious differences in gas storage in different blocks of different mining areas, which exhibits a pattern of high amounts of gas in the south and east, and low amounts of gas in the north and west. The coal seam and gas occurrence have a bipolar distribution in the coalfield caused by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and they are deeply buried. Horizontal tectonic stress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gas outburst, and the thermal evolution and trap effects of magma intrusion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and extent of gas outburst. Considering coal seam and ga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alfield, we propose a new technology for deep coal reservoir reconstruction which combined present underground regional gas control methods and surface well extraction methods. The technology has three effects: developing gas resources, improving coal mining safety level and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hich has been practiced to be effective in coal mines in the Huaibei coalfield.  相似文献   

19.
开滦唐山矿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对煤层影响很大。以位于唐山块陷之上开平煤田西北侧的开滦唐山矿区域背景分析为基础,从研究构造规律出发,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主要探讨了以FIII逆断层为主体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结果显示,唐山矿推覆构造的走向与煤田内褶皱轴大致平行,沿地层走向呈NE向;其以前展式扩展方式自NW向SE方向逆冲;燕山运动早-中期,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强烈挤压作用是该推覆构造的主要动力来源。另外,受褶皱和断层等构造控制,特别是受推覆构造的控制,唐山矿煤层厚度变化显著,局部出现煤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新生界的地层完整性、不整合分布与类型变化、沉积建造三方面的系统对比分析,在构造层序划分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认为,西北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后快速定型于喜山运动中晚期。西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控于南部各板块的依次北向多期碰撞,地层缺失和不整合的向南增加是南部构造挤压远、近程效应下的被动响应。印支运动期“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在规模级次和构造形态上的显著分异奠定了煤炭空间分布和构造变形分异的基础。高峰聚煤事件发生于构造引张-弱挤压下盆山“趋同”演化“广盆”发育阶段,“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的煤炭资源分别呈环状、线状分布于盆山过渡斜坡带。“围裹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心”环状分异和“夹板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轴”带状分异的主因是挤压能量从盆缘向盆内的逐级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