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丹巴县甲居滑坡复活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居滑坡为一个特大型堆积层古滑坡,因其位于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风景旅游区而广受关注.结合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形态、坡体结构、地表变形破坏发育特征等方面人手,对该典型堆积层滑坡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表明,滑坡形成演化历史较为复杂,是一个多级多层滑动形成的非连续复合变形体,其变形复活与滑坡岩土结构、河流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滑坡具有长期间歇性蠕滑变形特征,以局部滑移为主,难以产生整体性变形破坏,进而为滑坡下一步的监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滑坡发育的阶段性特征与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4,22(6):725-729
从滑坡发育阶段性特征分析入手,根据滑坡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将滑坡的发育过程划分为蠕滑、滑动、剧滑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滑坡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针对实现滑坡有效观测的目的,提出滑坡分阶段观测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破坏过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3,21(Z1):133-138
拉月滑坡是川藏公路线上典型的岩质滑坡。拉月一带斜坡岩体中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节理、裂隙间相互切割、组合,形成具不同块状结构特征的岩体,特别是不同结构特征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拉月滑坡的发生机理是因块状破坏而引发的滑坡,拉月滑坡破坏过程模型试验就是从机理上分析滑坡的发生过程。拉月滑坡模型试验采用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建立相似的试验模型,重现滑坡体的受力状态、变形和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4.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的块状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孔纪名  张小刚  强巴 《山地学报》2003,21(2):228-233
拉月滑坡位于东久河左岸,为典型的高位岩质滑坡。1967—08—29拉月一带山体突然发生特大型滑坡,体积超过千万立方米,是川藏公路线上著名的“拉月大塌方”灾害。文章应用块状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同结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控制了滑坡的发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判别岩质滑坡的稳定性是非常有效的。岩质滑坡在西藏与西南地区都十分普遍,因此,通过对拉月滑坡块状破坏过程的分析,对其它岩质滑坡的稳定性判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祝永康 《地理研究》1986,5(1):21-31
本文从椒江河口的径流、潮流变化,泥沙运移和沉积结构以及河床演变和河口的发育过程探讨了山溪性强潮河口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体滑坡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主要由强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坡脚开挖、坡顶堆载等人为因素诱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广东省梅州市地处山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2017年2月,在大埔县高陂镇古西村鹤山片发育了一处特大型滑坡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该滑坡群规模较大,且特征明显,本文主要论述了滑坡的特征及对该滑坡的成因进行探讨,为此类滑坡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滑坡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对滑坡体影响范围的群众、建筑物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以某典型特大型滑坡的治理设计实践,研究该滑坡的成因、类型,从安全、经济、施工等方面对治理方案选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该滑坡治理所采用的工程手段,供类似滑坡治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近几年频繁遭受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危害。由于所处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发育的泥石流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从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形成过程等探讨了浙江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分析了其成灾特点。结果表明,浙江省泥石流为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过程主要为:强降雨下滑坡、崩塌发生,持续强降雨使得滑坡、崩塌松散物流化从而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在流域特征上表现为形成区坡度大,易发滑坡、崩塌,水力条件充分等。泥石流灾害具有低频性、群发性、并发性、突发性、夜发性、危害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昭通头寨沟特大型灾害性滑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昭通头寨沟滑坡具有启程剧动、行程高速、来势凶猛、破坏严重和灾害面广的特点。该滑坡是一个剧动式高速特大型岩质滑坡。本文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和滑动的机制,根据滑坡运动后的残留痕迹和堆积地貌特征,认为头寨沟滑坡的运动方式和路径独具特点。通过对滑后斜坡稳定性的评价,说明滑坡部分残体仍有活动迹象,据此提出了滑坡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甘家寨滑坡是云南鲁甸6.5级地震诱发的特大型滑坡,规模达到1×10~7m~3。滑坡堵塞沙坝河,形成堰塞湖,中断交通,造成32户民房掩埋、55人死亡与失踪,是鲁甸地震区规模最大、灾损最严重的滑坡之一。该滑坡是地震诱发陡峻山体上的石灰岩强风化堆积体滑动而形成的特大型岩土质滑坡,表层为10~20 m固结良好的白云质灰岩结构体,中下层为50~60 m具空隙结构的深厚灰岩风化堆积物。滑坡主要的触发因素有:断层滑动方向性效应、地形放大效应、近断层地震动作用、背坡面效应。滑动过程分为坡体震裂松动、后缘拉裂、整体下滑、减速堆积4个阶段,受滑坡体原有地形影响及滑坡动力过程控制,滑坡堆积体形成4级台坎,其中第二级台坎形成高差约2 m的反向堆积。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与滑坡运动力学模型,估算滑体水平滑动至350 m左右处,速度达到最大4.4 m/s,滑动至砂坝河时滑坡前缘速度减至3.6 m/min,堆积于河道,形成堰塞湖。甘家寨滑坡堆积体地形陡峻、堆积物裂缝密集分布,强降雨条件下,容易再次滑动并成灾,建议进行滑坡体的综合治理,控制后缘地表径流、减轻坡体下渗、强化滑坡前缘工程治理,保障交通顺畅,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陈洪凯  唐红梅 《山地学报》2003,21(6):739-744
三峡库岸城区滑坡90%属于由第四纪松散土体组成的散体滑坡,滑坡区属于城区重要组成部分,降雨及三峡库水位降落是此类滑坡孕发的动力因素。本文以重庆万州清泉路滑坡为例,基于库岸城区滑坡防治原则,构建了实用的滑坡治理与沿江路建设一体化模式,推导了抗滑桩的内力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一体化模式的结构组成及受力特性。研究成果对于三峡库区城区滑坡的治理与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2,20(4):485-488
斜坡中发育的多种裂面在滑坡形成过程中将组合成多条变形带,随着变形的发展,变形逐渐向最大剪应力处集中,最终形成滑面。斜坡中多变形带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滑坡发育过程中影响变形带的因素作为不同的评判因子,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然后确定最不稳定的变形带。文中最后以金龙山滑坡变形带的稳定性分析为例,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滑坡变形监测系统深部与地表变形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的孕育、演变、发生是一个累进性变形破坏过程,开展滑坡变形的长期监测工作对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的预测预报及治理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滑坡变形监测多集中于坡体表部,很难系统获得反映滑坡稳定性的深部变形资料。本文以某溃屈型滑坡为例,初步分析了滑坡深表部变形的关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破坏趋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Chun-Hung Wu  Su-Chin Chen   《Geomorphology》2009,112(3-4):190-204
This work provides a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s in Central Taiwan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he model considers rainfall and six site factors, including slope, geology, vegetation, soil moisture, road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landslides. The rainfall factor consists of 10-day antecedent rainfall and total rainfall during a rainfall event.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values are calculated for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beginning of a rainfall event. The 175 landslide cases with detailed field surveys are used to determine a landslide-susceptibility threshold value of 9.0. When a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value exceeds the threshold value, slope failure is likely to occur. Three zones with different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levels (below, slightly above, and far above the threshold) are identified. The 9149 landslides caused by Typhoon Toraji in Central Taiwan are utilized to validate the study's result. Approximately, 0.2%, 0.4% and 15.3% of the typhoon-caused landslides are located in the thre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zones, respectively. Three villages with 6.6%, 0.4% and 4.9% of the landslides respectively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 and analyze the main causes of landslides.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model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usceptibility relative to accumulated rainfall, and is useful as an early warning and landslide monitoring tool.  相似文献   

15.
滑坡危险度评价的地形判别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樊晓一  乔建平 《山地学报》2004,22(6):730-734
选取影响滑坡发育的坡度、坡形、坡向、坡体的相对高度和地形与地层产状的组合关系5个主要地形因素,结合三峡库区重点滑坡段(云阳-巫山)205个滑坡统计资料,利用地形判别法,对典型滑坡危险度进行评价。将各地形判别因子在区域滑坡发育上的贡献率作为评价典型滑坡危险度的评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典型滑坡危险度判别矩阵。将判别矩阵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判别因子的权重,得到典型滑坡的危险度。通过建立典型滑坡危险度评价表,对滑坡进行有效的管理。此研究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对评价因子赋值的主观性,并提出了对不同危险度等级的滑坡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何毓蓉  廖超林 《山地学报》2006,24(5):I0001-I0002,F0003
长江上游地区的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普遍而严重。选择典型区对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土体的微形态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土性进行比较研究,有重要意义。在贡嘎山东坡、川中丘陵盐亭、三峡库区云阳、云南东川蒋家沟分别采集代表性侵蚀、滑坡和泥石流土体剖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下述研究结果:(1)不同侵蚀强度的研究区土体特性有所不同,但共同特征是发育浅、颗粒粗、易分散等,有利于侵蚀形成;也相应形成一些侵蚀土体的微形态特征,如粗骨颗粒聚积状微形态、细土物质微区淋蚀现象、埋藏土层微形态特征等。(2)在滑坡土体,发现一些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土体特性和微形态特征,如骨骼颗粒细化和蚀圆化、吸水性强的指纹状微结构等。在滑塌面上形成特殊的土体微形态,如拉张微裂隙、强光性定向粘粒集合体、玻璃质形成物、铁锰分离物等。(3)泥石流土体土性特殊,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土体微形态特征,如湖泥状基质、骨骼颗粒泥质包裹体、错断微裂隙等。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三类土体的土性和土体微形态也有异同。对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活动性等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对堰塞坝的稳定和裂点的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堰塞坝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泄洪道内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程度SP和坝体上游洪峰的水流能量P.堰塞坝的保存与溃决情况采用保留的坝高比进行定量描述,对于洪峰流量小于30 m3/s山区河流,保留坝高比与SP呈线性相关;洪峰流量大于30 m3/s(< 30000m3/s)时,河道稳定所需的最小河床结构强度SP随着单宽水流能量P的增加而增大.堰塞坝泄洪道内不发育阶梯-深潭系统或发育程度较低的坝体,SP值小于稳定河床最小的阻力强度,将会发生下切、溯源冲刷并引起溃坝.保留的堰塞坝在泥沙淤积和水流的长期作用下会形成裂点,对河床下切起到控制作用,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大型裂点能改变河床演变和河流地貌,连续堰塞坝形成的裂点能长期保存并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创造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丹巴滑坡的位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位移资料可为分析滑坡运动规律、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通过对丹巴滑坡治理过程中滑坡前部、中部和后部的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滑坡位移速度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位移速度增加阶段和减少阶段。分析了各部位的各个阶段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各部位位移速度在增加阶段和减小阶段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拟合,表明滑坡在位移速度增加阶段具有相似的运动特征,拟合方程都较好地符合指数方程,而在速度减小阶段受治理工程的影响差别较大,拟合方程分别为对数、线性和指数方程。以监测数据的初始值和累计最大值,利用Lo-gistic模型对各部位的累计位移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程度较高,表明丹巴滑坡在治理过程中的整个累计位移较好地遵循Logistic增长过程。从位移监测资料可以看出,滑坡治理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滑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Changes in micro-relief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as well as technogenic factors lead to generation of elementary models of development of erosional and landslide processes, which is confirmed by examp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luvial processes occurring during torrential rainfall event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Baikal region and the Transbaikalia. Formation of such processe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s influenced by a larger number of parameters than in the case of experiment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20.
滑坡稳定性判别的非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1,19(5):446-451
用计算来确定滑坡的稳定性,由于参数选取存不确定因素,就必然导致了其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而滑坡稳定性判别的非计算方法,是通过对滑坡发育程度、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来确定滑坡的稳定程度的方法。文中通过归纳分析波坡的形成条件,然后从滑坡地貌条件、动力作用、堆积物特征、诱发因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滑坡稳定性判别的方法,最后,例举了川藏公路102滑坡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滑坡稳定性中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