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瑞士科学家培育出一种新鱼类,它们既可在水里生活,又可在陆上生活,甚至会飞,人们叫它水陆空“三栖”鱼。这种鱼是基因工程师借助遗传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杂交变种新鱼类。这种三栖鱼具有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江河湖海中,生活着千姿百态的鱼类,它们在水中漫游,仿佛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其实不然,鱼类也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南海海域采集管眼鱼6尾,经形态特征鉴定为月鱼目、鞭尾鱼科、鞭尾鱼属(Stylephorus)、鞭尾鱼(Stylephorus chordates)。鞭尾鱼主要鉴别特征为:体长,侧扁。眼大,呈望远镜状,朝前或朝上。吻小,管状,口有特别大的伸缩能力。背鳍从颈背部延伸至尾鳍基部。尾鳍分明显的上叶和下叶,下叶2鳍条极度延长。鞭尾鱼在南海海域的发现是该科、该属、该种鱼类在中国海域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1996年 ̄1997年6月,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You,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背鳍棘中毒腺的形态结构,研究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日本鬼You背鳍的毒腺呈梭形,位于背鳍棘背外侧的两纵沟内,有结缔组织包绕。在毒腺内发现两种类型的细胞:Ⅰ型细胞的胞质为均质状,单核:Ⅱ型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未见细胞核,两种毒腺细胞均呈多边棱柱体,呈辐射状排列。Ⅰ型细胞胞质电子密度中等,有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生物学家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对一个距今5.3亿年前的动物化石“华夏鳗”潜心研究,发现“华夏鳗”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原始脊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早期祖先。这一研究成果将脊索动物的演化历史向前推了一千多万年。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0,(2):7-7
鱼如其名——泰国斗鱼甚至会对自已的影子发起攻击。 泰国斗鱼又名五彩搏鱼,生活在东南亚近海的温暖水域。雄性泰国斗鱼的攻击性极强,它们可以用尖利的牙齿把对手撕烂,或是用尾巴将对手打得血肉模糊。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泰国斗鱼的战斗策略反映了它们不同的个性。研究者发现,雄性泰国斗鱼的性格基本上有两种: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有二万多种鱼类,很多鱼类,不但有学名,还有别名,俗名。闲暇之余,欣赏一下鱼名,也有另番情趣。用颜色取名的,有红鱼、黄鲈、蓝鲨、白鲟、黑印鲨、紫鱼、褐梅鲷、银鱼等。用我国古代兵器取名的有刀鲚、枪鱼、剑鱼、箭鱼、梭鱼、剌冠海龙,叉齿鱼,矛尾鱼等。  相似文献   

8.
“击鼓”求爱:在春天产卵期,雄性黑线鳕鼓起气泡,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像击鼓那样,以此来召雌鱼。当雌鱼被这种鼓声渐渐吸引过来时,雄鱼便会加快发声,直到这种声音成为一种嗡嗡声为止。如果有几条雄鱼同时向一条雌鱼求爱,那么,谁“击鼓”时间最长,谁会赢得雌鱼的爱情。婚前考验:地中海有一种鳗鱼,当雄鱼向雌鱼求婚时,雄鱼首先得经过照料一堆鱼卵的资格考验。一两天后,雌鱼返回原处,如果交给雄鱼的鱼卵依然存在,它就会与雄鱼交配;反之,它会扭头就走,不和雄鱼交配。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有水便有鱼,只要是干净无污染的水域,鱼似乎就能生存下来,其实并不尽然。鱼的生存需要很多相应的环境条件,其中水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范围,一般是12~15℃,超过和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其生存就会受影响。尤其是它们耐受高温比耐受低温更为困难,能在37℃以上水温中生活的鱼类很少。普通鱼类在水温23~24℃时行动自如,升至34℃时即影响呼吸,37℃时失去平衡,41℃时出现痉挛和昏迷,45℃时开始死亡。普通鱼类对低温的耐受情况又如何呢?在水温18℃时生活正常,降至12℃时呼吸增大,6℃以下时失去平衡,3℃以下引起痉挛,近冰点时开始  相似文献   

10.
芳言 《海洋世界》2004,(2):22-24
在海洋鱼类中,有这么一种鱼,它身上长满了美丽的花纹,绮丽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犹如衣冠漂亮的古代帝王,它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帝鱼。其实这种鱼的学名叫“竖纹囊鲷”,它不仅体纹漂亮,而且还会经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和圆盘电泳对脉红螺(Rapana venosa)及“强棘红螺”(Rapana peichiliensis)肝脏中的三种同工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电泳研究,并以香螺(Neptunea cumingi)作参照,发现前两者的三种同工酶电泳图谱及扫描曲线完全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脉红螺与“强棘红螺”是同一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浸泡和共浴3种途径分别感染军曹鱼仔鱼,观察了由其导致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3种感染途径都能造成军曹鱼仔鱼出现厌食、体色发黑和螺旋游泳等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症状,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78%、44%和34%。肌肉注射18h后,利用RT-PCR方法在鱼的脑、眼、脊髓中均可检测到该病毒。患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等组织发生空泡化,与其他鱼类感染该病毒发生的变化一致。因此,军曹鱼仔鱼是鱼类诺达病毒的易感种群之一,病毒能通过水平传播感染军曹鱼仔鱼。  相似文献   

13.
一支在加勒比海从事科研工作的考察队,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鱼,在它的两只眼睛之间有一种能发光的特殊器官。至今,这种鱼只在1907年时在牙买加沿岸附近被捕获过,那时当地的渔民把它叫作“有探照灯的鱼”。  相似文献   

14.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喜欢“旅游”的小型鱼类———鱼印,它时常吸附在大型的鲨鱼、鲸、海龟的腹部或船底,自由自在地周游四海。由于鱼印的旅行是靠吸附在其他物体上前行,自己是毫不花气力的,故人们称它为“免费旅行家”。鱼印在旅行过程中,若遇上饵料丰富的海域或见到大型鲨鱼捕捉食物时,便留下来享受一顿鲨鱼吃剩下来的“美味佳肴”。然后再另找新的航“船”,继续它的旅行,如一时搭不上“航船”,便吸附在礁石或固着的物体上,作暂短的“休息”,等待良机,继续搭“船”前行。鱼印为什么能享受“免费旅行”呢?这是由于它的身体结构所致。鱼印的第一背鳍已变成了强有力的吸盘,位于头部上面,形似一只鞋底,因此,我国沿海渔民叫它“鞋底鱼”。鱼印的吸盘上有许多带齿状边缘的横皱褶,它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船底上就像胶粘一样牢固,渔民给它取了个美名叫它“船底鱼”,或叫“粘船鱼”。鱼印的这一奇特习性,为渔民所用。渔民捕到活的鱼印后,就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捕获海洋动物。他们把鱼印的尾部扎透,用结实的绳索穿过去,再缠上几圈把它系紧,然后栓上船尾或放在活水舱里,一旦发现海龟,立即把数条鱼印抛出去,鱼印立刻会吸附在海龟身上,渔民只要拉紧绳索,把鱼印拖到船边,海...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9,(6):8-8
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德古拉鱼:它们个头不大,相貌平庸,但却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德古拉鱼长17毫米,周身透明,属鲤形目。与其他鲤形目鱼类不同的是,德古拉鱼上下鄂都长着“尖牙”,貌似吸血鬼。鲤形目鱼类在大约5000万年前就已经不再有牙齿,为什么德古拉鱼却将牙齿保留至今7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布里茨表示,德古拉鱼的“尖牙”并非真正的牙,而是从皮肤下面伸出的刺状骨。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里的剑鱼非常凶猛,号称大海刺客。成年剑鱼长5米,重1吨,身子浑圆,背部闪着蓝色的油光,象一枚北极星导弹。它最厉害的武器是完全骨化了的上嘴壳,长达2米,又尖又硬,当它用每小时110千米的速度冲击目标时,可以击穿5.厘米的铁皮或50厘米厚的木板,有惊人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7.
正人鱼这个形象的诞生,是人想象出来的结果。电影《美人鱼》中最搞笑的镜头非邓超饰演的地产商去警察局报案时那一段莫属。剧情中警察根据邓超的描述,画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人鱼形象。但其实,不论是上半身是鱼、下半身是人,还是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这些形象都已经被人创作了出来,并用在了很多游戏中。闲极无聊的人们还为这些形象编造了庞大的背景让它们更加真实……好吧,让我们走进这些奇怪生物的背景世界,看看谁可以迷失你的心智,让你向往成为它们之中的一员吧!(小编:还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吧,我才不愿意变成什么鱼人呢!)  相似文献   

18.
经常出没于澳大利亚港湾的一艘命名“坦葛罗阿号”的科学考察船,现在正横跨塔斯曼海域,向它今天的目的地——诺福克岛驶去。很快,他们便驶抵目的地,并将声纳仪器置入海面2000米以下的海底。  相似文献   

19.
金希 《海洋世界》2012,(9):44-45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捕鱼业已经借助大量高科技技术,让捕捉鱼儿变得更容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沿海地区捕捞过度,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沿海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大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过年最隆重的一件事儿。到时,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鱼便成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因此,每到除夕,人们都喜欢买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回家烹饪,权作年夜饭的压桌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