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体鱼类     
鱼类多数是纺锤形的,但是以下这些鱼的体态却比较特殊。旗鱼(羽鱼) 这种鱼和别的鱼有很大差异,它的上下颚很长,尖尖的像两把利剑可以刺取他鱼,攻击船挖掘泥沙。两颗边缘是锯剑  相似文献   

2.
张坤诚 《海洋科学》1985,9(1):63-64
世界各大洋中总共有20000多种鱼。冰山林立、浮冰成群的南大洋有沒有鱼?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极周围的南大洋中,栖息着100多种鱼。与世界其他各大洋相比,南大洋中鱼的种类并不多。而且,这些鱼的个体也很小,一般体长几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鱼类的主要栖息地,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上千米深渊均有海洋鱼类的踪迹。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但由于组织、结构、机能上相似,产生了一系列共同特点。人们根据鱼类的共同特点,给鱼下了如下的定义:鱼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能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从这个定义来看,海洋生物中凡是具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并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运动,不管它像不像鱼,也肯定是鱼。例如海马,浑身上下没有哪一处让人觉得它像鱼,可事实上海马具备上述鱼的特征,是属于不折不扣的鱼类。而另外一些被冠以鱼的称呼的海洋生物,如墨鱼、鲍鱼等,要么属于软体动物,要么属于哺乳动物,虽然被约定俗成地叫做鱼,其实跟鱼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鱼类与颜色     
某些海鱼,如比目鱼一和鳕鱼,具有很好的识别颜色的能力。它们甚至在30米深的水中也能够辩别红色、绿色和黄色。德国渔业研究所在赫耳果兰岛进行的试验证实了这一  相似文献   

5.
鱼类的五官     
鱼的眼睛从鱼的眼睛和体长的比例来看,鱼眼比其他动物眼睛显得大。那么,鱼的眼睛构造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拿照相机来说明。鱼眼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眼内视网膜则相当于感光胶卷,物体光线通过水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而产生视觉。有的鱼眼睛很小,甚至消失。也有的鱼眼大如望远镜。鱼眼的大小和它日常所接触的光线很有关系。生活于水的上层或中层的鱼,它们都有正常的眼睛,如鲤鱼、鲫鱼、黄鱼等鱼类。而生活在300~1500米深处的鱼类,因这里的光线极弱,一般眼睛都比较大,大眼鲷鱼  相似文献   

6.
李明德 《海洋通报》1998,17(4):29-40
本文论述中国现生鱼类盲鳗纲、头甲鱼纲、软骨鱼纲的系统分类及分布。  相似文献   

7.
鱼类之冠     
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是鲸鲨,因其躯体庞大可以与鲸相比故得名,长可达18米,重数万千克。海洋中最小的鱼是栖息在马尔绍群岛的刺虾虎鱼,成鱼也不过1.5厘米,重量2毫克,堪称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海洋中最凶猛的鱼是白色死神——噬人鲨(又称大白鲨),以伤人而闻名,故名噬人鲨。海洋中最毒的鱼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水域里的毒鲉科鱼类,其鳍棘基部有毒腺,人被蜇伤,数小时即可毙命。  相似文献   

8.
鱼类的嗅觉     
鱼也像其它生物一样,嗅觉与接受化学物质(吸附作用)有密切关系。陆地上的动物,芬芳物质藉蒸气和空气一起进入嗅觉器管,对鱼来说,仿佛是不会飞散的物质一般就看着失去“香”味,某些氨基酸溶液,就可以激发鱼类的嗅觉感受器,于是,神经细胞会做出感受气味的快速反应。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海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八哥 《海洋世界》2012,(3):50-51
婴儿一出生,就会用哭声宣告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即便不会说话,也会用声音来表达心情、抒发感情。可以说。声音是贯穿着人一生的主旋律。事实上,不仅是人类。动物也会用各种声音的排列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鱼类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凌  吴灶和 《海洋科学》2001,25(11):20-22
同其他的脊椎动物一样 ,鱼类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鱼类的体液免疫系统还包括非特异性免疫 (主要由体液因子参与 )和特异性免疫 (主要由抗体分子参与 )两个部分。本文就近阶段鱼类体液免疫方面的重要进展作一综述。1鱼类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鱼类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主要作用物质是血液或黏液中的体液因子 ,这些体液因子主要针对病原感染的早期阶段 ,是鱼类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防线。鱼类主要的非特异性体液因子有以下几种。1 .1溶菌酶溶菌酶是存在于许多鱼类的体表黏液、肠道黏液、血清和巨噬细胞中的一种水解酶。实验证明 ,…  相似文献   

11.
鱼类病毒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病毒病是危害养殖鱼类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宿主几乎遍及所有养殖鱼类。近年来,鱼虾病毒性病害给鱼类增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毒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鱼类特定的水生环境特点,使得鱼类病毒病的预防及治疗较其他陆生动物更加困难。目前还没有控制鱼类病毒的有效药物,因而,对付鱼类病毒性疾病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感染,而监测健康鱼以及对病毒携带者的有效检测和鉴定是有效预防的基础。本文简要综述应用于鱼类病毒检测和鉴定的主要技术。一、电子显微镜技术电镜技术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强有力的武器,病毒学研究中应用最多,成效卓…  相似文献   

12.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在水下安放一个水音器,就能听到鱼类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小鲶鱼发出的声音,犹如蜜蜂“嗡嗡”飞来;成群的青鱼游来,发出像小鸟一样的“叽叽”声;黑背鲲的叫声,如同风刮树叶,“沙沙”作响;沙丁鱼群的喧哗,宛如静夜浪涛拍岸,“哗啦,哗啦”;冷球鱼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仿锦人在打鼾;驼背鳟发出“咚咚”声,好像在敲山鼓……  相似文献   

14.
引言鱼类的人工养殖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远在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淡水鱼的驯养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养殖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近20多年来近海的过度捕捞,日见严重的工业污染,沿海和内陆资源均受到很大的破坏,许多经济鱼类的产量日益下降。鱼类的人工养殖和增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渔业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5.
海马称谓的由来在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类——海马。又名水马、马头鱼,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一般体长6~20厘米。它的外形很古怪,样子又很好笑:头部象马,它的身以及尾巴并不象马。尾部细长而弯曲,体形侧扁,腹部突出,全身无鳞,呈黑褐色;躯体由许多骨质环节组成,在一些环节上还生有小突起。由于它的体表披着坚硬的环状骨板,看起来就象穿着甲胄的战马,又有点象传说中  相似文献   

16.
罗日祥 《海洋科学》1983,7(3):56-58
硬骨鱼与其它脊椎动物一样,体内具有多种激素物质。这种物质是由体内的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按其化学本质来说可分成三类:含氮激素、甾体类激素和脂肪酸激素。 在正常的条件下,各种激素的作用是相互平衡的(如图),若动物机体内的分泌腺体出现异常,就会破坏激素的平衡,扰乱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动物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因此,研究鱼类的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鱼类,时而群居,时而分散,给捕获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使其按照人们的意原聚集和分散,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尝试用音响训练放流幼苗,并对野生鱼类进行训练,将其限定在某一特定水域,便于成熟后捕获,为人类创造更丰富的海洋食品。  相似文献   

18.
方舟 《海洋世界》2019,(5):74-77
泰国西部的Ngao河与缅甸边境接壤,虽然这条河流穿越了一片充满争议的地区,但却是50多种鱼类生活的天堂Ban Luiy是这条河流蜿蜒穿过的众多村庄之一,一群蓝色的鲤鱼聚集在清澈的河水中,一群孩子在附近戏水.  相似文献   

19.
鱼类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生动物的细胞培养晚于陆生动物 ,其中 (包括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水生脊椎动物 ) ,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主要是甲壳类 (如对虾、螯虾、龙虾、蟹和鲎 )、贝类 (如牡蛎、珍珠贝和蛤 )和海绵的体外培养。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比较困难 ,原代培养细胞不能形成单层 ,或即使形成单层 ,但细胞不分裂 ,难以进行传代。因而 ,至今没有得到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连续性细胞系。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不仅在甲壳类和贝类的病毒分离、检测和疫苗制备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而且还可能用来生产天然产物比如药物。已经发现不少海洋无脊椎动物 (如海绵、…  相似文献   

20.
鱼类白化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化病是由于动物的眼睛和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缺乏或黑色素的生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体色异常病。在各种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两栖类、鸟类和鱼类中都常有白化个体出现。由于白化个体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病理学上的改变,如贫血、内耳功能缺陷、巨结肠、骨硬化症、小眼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又由于缺乏保护色,易被天敌捕食,因而白化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大大低于正常个体,这也是野生白化个体比较少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