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关于地理体系下核心素养的研究已广泛深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其中综合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思维,是近年来地理高考重点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从整体性出发,认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多维度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模型,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原理及思维方式,离开实例很难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造就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区域中某一地理要  相似文献   

3.
地理空间分布整体统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等要素的地理空间分布在最近几十年来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地理空间分布的整体性就像它的局部性一样,是空间统计分析的主要对象.本文目的是综述各种地理空间分布整体性特征的统计研究进展.在这里,地理空间分布的整体性特征是指它在二维空间上的中心和方位以及它自身的地理范围、空间密集度和形状.文中介绍了对这些整体性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预测和估计的方法.已有近20个空间统计指标用于描述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空间分布的各种整体性特征,分析和预测它们的时空演化过程.如空间移动、扩张、加密、旋转,并确定不同空间分布的相关关系.文中探讨了地理空间分布整体统计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如空间独立性假设、空间随机抽样、时空过程分析(包括时空稳态随机过程1、空间统计描述方法和空间分布函数等.  相似文献   

4.
施鲁 《地理教学》2012,(9):8-10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特点中指出:"整体设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重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衔接,保证十二年中小学课程的连贯性。"这表明了地理课程体系的设计具有整体性,初高中地理教学密不可分,两者之  相似文献   

5.
王卫兴 《地理教学》2014,(6):24-26,32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师最难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在明确并解读课程标准和考纲对区域地理学习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地理考核特点,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区域地理复习策略,分别为:建立区域地理知识模型,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阐释方法;建立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思维方法,分析和比较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建立区域发展分析模型,提升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曾昭鹏 《地理教学》2011,(24):46-47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已成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是由课堂教学以及地理问题的开放陛来支撑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开放式课程理念的强调,以及近几年高考中对开放性试题的侧重,使得开放性地理问题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推崇开放性地理问题教学的目的。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又使得开放性地理问题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地理空间尺度复杂,有些超大空间超越了人类的直接感知,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由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地理空间思维在国内外地理教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理空间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地理科学的交叉主题,其定义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本文提出的相关概念界定,是基于多年关注空间知识的教学实践和近两年直指空间思维培育的课题研究,以及对国内外诸多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总结而成,旨在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视角出发,阐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空间思维及相关术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地理主题式教学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情境设置四个关键维度来架构。利用重组性迁移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的水平。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应着力整合地理知识的联系,促进地理知识运演结构化的重组性迁移;构建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与区域之间有效的思维主题结构,实现区域性的地理思维模式的重组性迁移;厘清地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逻辑关系,凸显地理综合思维的重组性迁移;建立生活经验与地理专业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能力活性化的重组性迁移;建立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形成整合性的逻辑思维的重组性迁移。  相似文献   

9.
论地理思维     
谷晓红 《地理教学》2011,(24):4-5,15
地理思维是中学地理界的一个常用词汇,《普通高中地理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在地理学界也专有论及。虽然有人可能对此概念是否存在存有疑义,认为思维有其共同的特征,没有隶属于某一学科领域的“某某思维”,但是,在中学地理界和地理学界,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素养兼具公民科学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可划分为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观念、地理科学思维、地理探究实践、地理态度责任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具有递进关系,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本文通过分析百年来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中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目标,获知我国初中地理科学素养培育目标的演进特征,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新变化,为初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科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  相似文献   

12.
钱海义 《地理教学》2022,(8):30-32+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日常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本文运用鱼骨分析法分析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布局及其变化的原因,并通过鱼骨图的形式分级表示其原因,以达到整体把握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目的,实现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作为地理学原理之一,反映地理学学科逻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具有学科内在价值。本文通过梳理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的内容逻辑,分析其在人教版必修《地理二》知识内容中的体现。同时归纳该因果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逻辑,并结合高考试题分析得出其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借助“空间场效应”分析方法分析;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调动整体性思维解决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蒋黎敏 《地理教学》2021,(6):45-47,24
地理综合思维包含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本文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文章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地理学科优势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地进行表格设计、逻辑推理、区域分析、现象释因、头脑风暴五类实训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学习活动,提升地理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15.
初中地理第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利用学生手绘校园地图优秀作品来进行第一课的教学,教学内容来自于学生,发源于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图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树立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为今后地理学习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孙继虎  沈涛 《地理教学》2012,(14):58-59
地理的趣味点之一是地理思维,如何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一个思想的课堂,让地理课堂成为一个“思维场”.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课堂中常常会出现短思维的现象,即学生新授课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不是完整地思考、或者被动接受没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杨利超  张晓玄 《地理教学》2020,(10):41-43,5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本文以初中区域地理“三江源地区”为例,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通过研读课标、分析学情,重构教学目标、统整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和渗透地理核心素养,阐释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落地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命题老师肯定会花尽心思来创新试题设计,但是无论怎样创新,地理原理和地理能力的考查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尤其是敏锐的地理思维是解开地理题目的关键,图表的熟练运用是解读题目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创新训练模式,加强思维训练和绘图、用图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将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地理学科出发,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20.
了解高一新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现状,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地理空间思维培育的针对性.本文在界定地理空间思维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空间思维测评试题,开发研制地理空间思维测试工具.应用统计手段,对测试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水平有待提升;2.学生的空间类比和空间关联思维能力普遍薄弱;3.学生的空间转换和空间建构思维表现差异大;4.不同性别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差异显著.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课程教学组织和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对后续教学提出了五点建议:梳理地理教材,渗透地理空间思维培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地图、教具学具、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地理实践,在真实环境中培育空间思维;针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差异进行教学;关注不同性别学生空间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