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金全  何乃清 《福建地质》1995,14(4):257-262
根据地质结构、遥感解译、物探、微震观测、地震硅热流值等资料分析,确定厦门岛属于较稳定地块-安全岛;由于断裂活动性,新构造运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貌单元等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稳定性亚区。  相似文献   

2.
四川峨眉山荷5井地热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峨眉山荷5井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地热水是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剧烈区,大气降水下渗经深部循环和溶滤作用并与少量沉积水混合而成。为受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型中、低温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3.
尹政  赵艳娜  杨丽萍 《地下水》2010,32(3):12-14,98
甘肃西部北山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区内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及运动规律,主干断裂带与支干断裂的交汇部位、沟谷与断裂交汇带、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沉降带及坳陷盆地等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可作为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位于新疆、青海及西藏三省交界的新疆一侧。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的形成和发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现今盆地地貌的基本轮廓。一、区域地质地貌概况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属阿尔金山大断裂以南的东昆仑地槽褶皱带。古生代早期库木库里盆地属祁昆古海范围;三叠纪末脱离海侵上升成陆,自此以后,断块运动在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隆瑞 《地球学报》1984,6(2):225-236
<正> 早在二十多年前,黄汲清教授在《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几个类型》中首次将中国新构造运动划分为:1、大面积的升降运动;2、升降运动与大断裂伴生;3、翘起及断裂运动;4、拱曲运动;5、拗折、褶皱及冲断五大类型。并在论及第一类型大面积的升降运动时,明确指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是:“显著的幅度很大的,大面积的上升运动,自第三纪晚期以来直到现在,即在中国北方,特别在黄河流域的陕北、陇西等地区不断地进行着”。二十多年来,这些科学的论断,对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及其类型的划分,对了解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性质等方面均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地温能资源蕴藏在地下岩土体内,其储藏、运移及开采利用均受到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的严格制约。本文依据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气候、第四纪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map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全国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了概略区划,共分为5个大区、16个亚区。  相似文献   

7.
胡延生  张万诚 《河南地质》1996,14(2):113-120
河南省中南部处在复杂的地质,水文地质背景下,复杂的地质构造,齐全的地层岩石,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控制着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条件,其赋存与分布除受构造体系中活动性断裂及其复合控制外,尚与地层岩性分布密切相关,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形成机制可分为山区活动性断裂机制型和新生代断陷盆地机制型,河南省中南部天然矿泉水分布广泛,类型较全,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具有广阔的勘查与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云南剑川断裂新活动的表现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是我国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断裂十分发育,许多断裂第四纪以来都有活动,剑川断裂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它对滇西北的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探讨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笔者在袁复礼教授的指导下,与我院地震地质专业部分师生一起,于1981年和1982年,对剑川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层、活动断层及地震活动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专题研究。目前这一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之中,现将我们对剑川断裂新活动研究的部分结果整理成文,作为学生献给老师九十寿辰的贺礼。  相似文献   

9.
应用传统的成煤理论很难全面地解释云南第三纪山间盆地巨厚褐煤的形成以及煤层的分岔、变薄、尖灭、煤层结构的变化、岩层旋回结构的变化、煤层灰分变化和巨厚煤层分布特征等。本文试图从现代泥炭的物质组成、物理特性及泥炭层水文地质特性和云南第三纪褐煤盆地的古水文地质条件着手,对云南第三纪褐煤的成因、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敬请广大地质工作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红河断裂带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的资料,讨论了红河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特征,着重于新生代的活动性。认为红河断裂是一条新生代作右旋水平运动为主的走向滑动断层。其两侧断块在新生代以不同方式和方向经受了强大的剪切应力作用。哀牢山断块向北东方向的逆冲上隆形成狭长状第三纪挤陷盆地。红河断裂的水平右旋运动,形成雁行状排列的新断裂,与红河断裂构成“入”字型构造。红河断裂在新生代最大错距达6公里,由北西向东南错距逐渐减小。本文认为,红河断裂结构单一。第三纪至现今活动中心由南东向北西迁移。现今危险地段是大理、下关一带。弥渡盆地以南,断裂活动以蠕滑形式释放能量。(编者按:该结论与本刊本期所载“中美地震工作者对红河断裂的最新研究”报导的结论不同,供读者鉴别。这类予测,有待受大自然的检验。) 红河断裂带在地质构造上的重要位置,早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重视,但其地质研究程度仍比较低。1981年,笔者对红河断裂带进行了地震地质调查,本文从构造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就红河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特征、新生代的活动型式、地震活动的构造条件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涉及范围北起弥渡苴力(E 100°35′,N 25°13′),南至河口新街(E 103°36′,N22°49′)。曾有文献称之为“元江断裂南段”,本文称之为“红河断裂带”。  相似文献   

11.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木北缘的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两期,其主要构造特征表现为向柴达木盆地逆冲的前进式叠瓦道冲带,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时的北界相对于第三纪时的北界向南迁移了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盆地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边缘断裂的逆冲兼走滑,盆地接受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第三系的轴面南倾的褶皱;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与其南侧的NWW向断裂带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相互协调、同时活动的两组关系紧密的构造带,两者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断块运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渭北煤田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状况。认为内力型地质灾害(地震及活动断裂)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反映,外力型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土壤侵蚀、地面裂陷、奥灰水害及瓦斯突出等)一般多与人类活动有关,但其地质背景也是新构造运动。所以,研究煤田内地质灾害,必须全面认识煤田内的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地质特征与地貌条件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总面积约十余万平方公里。在大地构造上属同江内陆断陷,是一个中、新生代大面积沉陷的地区,经多次构造变动,基底十分复杂,大部分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其下伏岩层主要为上侏罗系陆相煤系和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系。第三系河湖一沼泽相含煤及砂泥岩系,第三纪末有玄武岩喷发,形成一些残丘。在此基础上,新构造运动继承老构造三江平原始终处于大面积以下沉为主的间  相似文献   

14.
施建斌 《江苏地质》2009,33(3):272-276
新沂南部石英砂矿床形成时间为晚第三纪上新世开始至结束,空间上受构造控制并局限在郯庐断裂内,且郯庐断裂的升降和新构造运动决定了矿层的埋深和厚度,石英砂搬运方式是粗三段型,具分选性差的河流相沉积特征,苏胶地块长期处于抬升、隆起状态,遭受剥蚀,为石英砂提供了物质供源。  相似文献   

15.
一、腾冲地区地质、水文及地貌概况 腾冲地区位于欧亚板块的边缘部份。东以瑞所一泸水大断裂为界,西以摩谷克断裂为界。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古生界变质岩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砂、砾岩系;侵入岩有燕山期和喜山期的花岗岩类,以及第三纪和第四纪的英安岩和玄武岩类。区内自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很强烈。各类火山约80余  相似文献   

16.
湘鄂赣皖交界区的湖盆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湘鄂赣皖交界区的白垩-早第三纪湖盆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展布、第四纪湖盆继承这一格局发育,局部受到新构造运动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北东向的江汉-洞庭断陷;麻城-团风断裂控制了孝感断陷和梁子湖断陷,并使某些断陷湖演化为复成因湖。北西向断裂和鄂东南的掀斜对第四纪湖盆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燕山运动的特征、北北东向断裂新生代活动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一九八四年山东石臼港区供水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地质、地貌调查资料及山东省地矿局地质二队钻孔资料,对测区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类型、强度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识到测区新构造运动由新第三纪—第四纪中更新世的间歇式掀起运动转化为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的相对稳定,至全新世晚期转化为颤动性单陷运动的演化过程,并且其活动强度由老至新处于加强的趋势。这种运动特征对石臼港的发展建设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南海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扩张结束以后,新构造运动活跃,但各区域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及运动特征有较大差异。本文综合分析了南海各区域构造演化事件、现今构造格局及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认为南海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间为中中新世(约15 Ma)较合理。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南海及邻区最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海海域新构造期地层差异升降、活动断裂、天然地震以及岩浆活动等新构造表现形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了南海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根据活动断裂、天然地震以及岩浆活动等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南海海域新构造的表现形式之间存在较大的耦合性。本文根据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在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将南海及邻区划分为1个强构造活动区、3个中等强度构造活动区以及1个弱构造活动区,并结合研究区应力场特征分析,认为南海新构造运动主要受控于东部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边缘的持续俯冲碰撞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质与台湾四大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钧 《福建地质》1998,17(3):159-164
台湾是一个第三纪以来形成的岛屿,气候温和,四面环海,高山连绵,急流密布,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地质作用下,形成各种壮丽的自然景色,在介绍台湾地质构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台湾最具有代表性四大“国家公园”自然景色及其与地质构造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以提高旅游质量,发展旅游地学。  相似文献   

20.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理华  刘东生 《地质科学》1974,9(3):209-220
这篇关于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简要报导,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1966-1968年科学考察成果的一部分。常承法、郑锡澜已经阐明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我们则着重于讨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探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实际上是对地球上最高大的高原和最年青的山脉近期活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