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油泄漏导致甲苯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地下水,并且甲苯等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强、难以逆转等特点,污染治理难度大。因此,研究甲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运移规律是治理的关键。该文以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区,以甲苯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淋滤、吸附的影响,采用模型计算方法,分析了甲苯在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过程中,淋滤作用对甲苯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吸附影响下扩散作用及地下水位变化对甲苯迁移产生的影响均受到抑制。该文获得的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可为甲苯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汞和镉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对重要的污染元素汞和镉在土壤中吸附和运移方面的研究成果。评价土壤吸附重金属离子多运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三种等温吸附曲线。影响土壤吸附汞和镉的因素主要有pH值、有机质、氯离子、土壤组分、土壤类型、竞争吸附离子的参与等。汞的活动性较差,其迁移性质缺乏研究;土壤中镉的二价离子在粘土衬层内的迁移过程中,可生成难溶性沉淀物质,阻碍了液体的渗透,因而导致渗透系数比纯水还低。引用参考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3.
土壤酶对碘离子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批式试验法研究了微生物、葡萄糖氧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其催化底物葡萄糖、尿素和纤维素对Ⅰ-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能显著提高Ⅰ-吸附量,但葡萄糖氧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葡萄糖、尿素和纤维素对Ⅰ-吸附并无促进作用.葡萄糖氧化酶及葡萄糖含量在小于100 mg/L时对Ⅰ-吸附无影响,1000 mg/L时与Ⅰ-呈竞争吸附;脲酶及尿素随浓度增大,对Ⅰ-吸附的抑制作用变得明显;1~1000 mg/L范围内,纤维素酶和纤维素对Ⅰ-吸附没有影响;但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生成的中间产物可促进土壤对Ⅰ-的吸附.平衡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有机质浓度越大,降低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OTC)在褐土、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同时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E.coli ATCC 25922)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土壤吸附态的氧四环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可以对OTC在三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曲线数据进行良好的拟合,OTC在褐土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线性,而在红壤与森林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呈非线性,且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OTC在三种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土壤吸附态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表明,OTC与土壤发生吸附作用之后,依然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土壤对镉离子的竞争吸附研究——以北京城近郊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分别采自北京城近郊丰台区北天堂村、大兴区庑殿村、通州区永乐店镇、海淀区四季青乡和朝阳区来广营乡5个典型地区的土壤进行了Cd^2+-Na^+、Cd^2+-Ca^2+、Cd^2+-Zn^2+双阳离子竞争性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条件下,多种离子共同竞争吸附时,其吸附过程与单个外源金属阳离子的吸附结果不同;不同类型土壤对镉的吸附受钠、钙、锌离子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抑制作用或促进作用,影响机制随着外源镉离子浓度和外源钠、钙、锌离子浓度的大小而各异,而且其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苯、甲苯碳同位素组成作为气源对比新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热模拟与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天然气与源岩中的苯和甲苯的央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发现热成熟度和运移效应对苯、甲苯碳同位素组成影较小,同一类型气源岩热模拟产物中苯、甲苯同位素组成受热成熟度的影响不大。在400~600℃热模拟实验中,除个别点外,变化小于1‰,说明它们基本上不受热成熟度的影响。不同层位气源岩苯、甲苯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区别,大多相差3‰以上。甲苯脱吸附实验表明,甲苯同位素组成在脱吸附  相似文献   

7.
文中研究在粒状铁化学还原三氯乙烯渗透反应格栅和生物降解苯和甲苯渗透反应格栅的联合格栅技术中,下游生物降解格栅中铁还原环境下微生物对苯和甲苯的生物降解。通过模拟粒状铁渗透反应格栅下游铁还原环境,主要研究微生物以苯、甲苯作为碳源时,对碳源的专一性。通过批实验发现,对于分别用苯和甲苯培养驯化的微生物,互换碳源后,微生物对2 000.00μg/L苯和甲苯的生物降解半衰期分别由之前的1.0和1.5 d减少到0.7和1.0 d,互换碳源后苯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增加38%和32%。在粒状铁渗透反应格栅下游生物降解渗透反应格栅中,微生物在铁还原环境下以苯、甲苯作为碳源时对碳源没有专一性,苯和甲苯可以同时被生物降解去除。  相似文献   

8.
在0.1~1200mg/L不同Cd^2+浓度条件下,进行了五个地区土壤对重金属Cd^2+的静态吸附实验。土壤分别采自于北京城近郊丰台区北天堂村、大兴区庑殿村、通州区永乐店镇、海淀区四季青乡和朝阳区来广营乡五个地区。实验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土壤对Cd^2+的吸附量与加入到土壤中的Cd^2+总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四季青、永乐店的重粉质壤土、庑殿的中粉质壤土及北天堂的轻壤土对Cd^2+的吸附量S与土壤溶液中的平衡浓度C都基本满足直线拟合。在相同外源Cd^2+浓度下,土壤对Cd^2+的吸附量为:庑殿的中粉质壤土〉四季青的重粉质壤土〉永乐店的重粉质壤土〉来广营的重粉质壤土〉北天堂的轻壤土。在所拟实验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粘粒和粉粒所占比例的控制,而酸碱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对类型不同的土壤的吸附影响效应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烯是常见的地下水污染物,通常对需氧生物降解具有抵制作用,在另一种化合物的存在下,可能与之发生共同新陈代谢。利用实验室土柱对TCE和甲苯的耦合迁移和生物降解作用进行研究和建模。根据Monod动力学原理,建立甲苯的生物降解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根据Michaelis-Menten动力学原理,描述TCE的生物降解,并予以修正,以解释酶水平的变化。TCE的生物降解模拟为甲苯降解速率的质量分数。生长和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验室含水层物质微环境实验,对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在厌氧反硝化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通过10种方案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所得重要结论如下:在加强了的反硝化条件下,微生物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降解苯和甲苯;降解苯和甲苯的反硝化细菌来自于含水层物质;微生物所需的宏量营养由苯、甲苯和硝酸盐提供,痕量元素来自于含水层物质;环境的酸碱条件对微生物降解具有重要影响,pH值过高或过低均抑制微生物降解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苯、甲苯对粒状铁去除四氯乙烯影响的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挥发性氯代烃和石油烃类污染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混合污染类型,而且这两类污染物毒性极强,对人类危害非常严重。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氯乙烯、苯和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的方法研究苯和甲苯在粒状铁反应系统中吸附平衡后,对粒状铁去除四氯乙烯的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在实验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苯、甲苯和四氯乙烯的浓度始终控制在2mg/L左右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苯或甲苯的存在对被还原的产物组成没有影响,主要氯代中间产物均为TCE、1,1-DCE、cis-1,2-DCE和VC,但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苯和甲苯的存在对去除速率有影响,即苯对四氯乙烯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去除速率平均提高13.5%;而甲苯则抑制四氯乙烯的去除,去除速率平均降低13.8%。对比控制柱,苯和甲苯存在时对出水水化学变化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Sorption of geosorbents including soils and sediments is a key process controlling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HOCs) in the environment. HOC sorption has been generally correlated to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present in the geosorbents. However, several environments can hav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low enough so that clay mineral surfaces are the dominant sorbents, including low-organic carbon soils, some ground water aquifers, atmospheric water droplets (e.g. clouds, fogs, and raindrops), and engineered environmental systems (e.g. clay barriers). Furthermore,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lays or clay components in soils sorb HOCs higher than expected, especially those compounds containing strong polar functionalities. Because many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HOCs including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pesticides and herbicides contain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with mineral surfac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tudied sorption of a series of nonionic pesticides (e.g. dichlobenil, carbaryl, alachlor, metolachlor, monuron, diuron, cyanazine) containing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and a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naphthalene, as a control on a reference smectite (SWy-2) saturated with K^+ using combined batch sorption and FTIR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3.
刘凌  崔广柏 《水科学进展》2000,11(4):401-407
在土壤水环境系统中,吸附作用是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污染物的吸附性越强,则其存在于土壤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比就越小,生物降解可能性也就越低。本文建立了定量描述吸附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颗粒内部传输过程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发现,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水吸附分配系数Kd越大,则其从土壤颗粒内部传输到外部水溶液的速率就越小,总的降解速率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三氯乙烯(TCE)、顺-1,2-二氯乙烯(cis-1,2-DCE)、1,1,1-三氯乙烷(1,1,1-TCA)、1,2-二氯乙烷(1,2-DCA)4种常见的有机氯代烃,通过批次实验研究其在壤土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4种有机氯代烃在壤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 d;在本文研究的整个浓度范围内,4种有机氯代烃的吸附等温线基本呈线性趋势,但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于有机氯乙烯而言,TCE在壤土中的吸附特性较为显著,线性分配系数Kd为0.624 L/kg,其次是cis-DCE,Kd为0.238 L/kg;对于有机氯乙烷而言,1,1,1-TCA在壤土中的吸附特性较为显著,Kd为0.520 L/kg,其次是1,2-DCA,Kd为0.353 L/kg。这进一步表明4种有机氯代烃化合物在壤土中的吸附特性与化合物本身的疏水性有关。通过Abdul、Dobbs、Rao和Cong经验公式估算lgKoc值发现,Abdul估算所得lgKoc比实测值偏小,Cong估算lgKoc比实测值偏大,Dobbs和Rao与实测值更为接近;说明 Dobbs和Rao经验公式更适用于预测有机氯代烃化合物在壤土的吸附特性。另外,研究发现有机氯代烃的解吸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吸附特性较强的物质,其解吸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照射下甲苯光化学降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的光化学反应箱 (160 L),在 254 nm光照射下,研究了光强、湿度、甲苯初始浓度对甲苯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光强的增加,光降解效率逐渐增加;在较低湿度范围内,随着湿度的提高光降解效率逐渐提高,在较高湿度时,光降解效率随湿度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光降解效率逐渐降低.同时也对甲苯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南方的3个水稻土样品进行了Cd、Pb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吸附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水稻土样品中Cd、Pb的吸附特点都相似,Langmuir等温方程可很好地描述Cd、Pb的吸附等温线。3个土壤样品中,有较高pH值和较低有机物、CEC浓度、粘土含量、高岭石含量的2个土壤样品对Cd、Pb有较大的吸附量,且其等温吸附拟合的最大吸附量(B)也较大。在两组分混合溶液中,尽管共存离子的存在影响了土壤对单一离子的吸附,同时土壤对Cd的吸附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的程度大,但3个土壤样品都表现出对Pb有强的吸附能力。在3个土壤样品中,Langmuir等温方程中Pb的健合能常数(K)都大于Cd的健合能常数(K),混合溶液中的K值高于单一溶液的K值,表明2种金属离子对吸附位点的竞争提高了特定吸附位点的保持力,使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特定位点的吸附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17.
在中膨胀土包边试验路堤上开挖形成试坑和试样,采用浸水与非浸水两种方式,模拟大气影响下包边路堤土的状态,通过现场直剪试验、载荷试验和室内膨胀率试验,获得路堤土强度与变形性能的对比参数。基于此建立考虑大气影响的路堤模型,利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计算与分析路面因路基土湿化膨胀和行车荷载作用所产生的不均匀变形,将其与容许值比较后,评价路面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为中膨胀土路堤填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岚    王亚平  许春雪  王苏明  杨理勤 《地质通报》2012,31(04):601-607
对中国南方的3个水稻土样品进行了Cd、Pb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吸附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水稻土样品中Cd、Pb的吸附特点都相似,Langmuir等温方程可很好地描述Cd、Pb的吸附等温线。3个土壤样品中,有较高pH值和较低有机物、CEC浓度、粘土含量、高岭石含量的2个土壤样品对Cd、Pb有较大的吸附量,且其等温吸附拟合的最大吸附量(B)也较大。在两组分混合溶液中,尽管共存离子的存在影响了土壤对单一离子的吸附,同时土壤对Cd的吸附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的程度大,但3个土壤样品都表现出对Pb有强的吸附能力。在3个土壤样品中,Langmuir等温方程中Pb的健合能常数(K)都大于Cd的健合能常数(K),混合溶液中的K值高于单一溶液的K值,表明2种金属离子对吸附位点的竞争提高了特定吸附位点的保持力,使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特定位点的吸附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