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8 年11 月19 日在云南省宁蒗发生了一次 M62 级强烈地震。该次地震前, 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 累计频度和应变能释放随时间从线性缓慢增加变为非线性快速增加, 出现孕震空区、多项地震活动参数异常。此外, 地震活动性诸多参数在地震活动处于线性缓慢变化的时间段内, 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随机的现象; 在地震活动处于非线性快速变化的时间段内, 这些参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向未来震中收缩、集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1900年以来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上的大震资料。分析了研究强震的时空分布认为:(1)南北地震带地震主体活动地区每幕往南平均滑移约300公里。(2)从1988年开幕的南北地震带第Ⅳ个地震活动跃幕在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后可能已接近闭幕。该带的地震活动性可能会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陈学忠  郭祥云  李艳娥 《地震》2010,30(2):20-28
利用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 对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的月尺度频度分布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1970年以来ML≥3.0地震活动半年频度符合正态分布, 而2000年以来ML≥2.0级地震活动月频度符合泊松分布。 对半年频度和月频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 发现在1999年9月、 11月四川绵竹2次MS5.0地震前和汶川MS8.0地震前, 龙门山断裂带ML≥3.0地震活动半年频度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在汶川地震前ML≥2.0地震活动月频度分布出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嫩江断裂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卫片解译、钻孔资料、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嫩江断裂的存在标志,同时对该断裂的性质、活动时代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沿该带分布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尤其是存在的地震围空区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及邻区地震活动概况进行背景性分析,从该地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入手,阐述了影响该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构造,对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空间、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  相似文献   

6.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许跃明 《地震》1997,17(4):357-363
1996年11月9日在南黄海海域发生了6.1级地震。该地震前自1993年直震中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小震群活跃,出现孕震空区及一些地震活动指标的中期异常。1995年8月后该区地震活动的出现明显平静。这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1977年以来浑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资料表明,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表现为空间上两端集中分布与震中的跳跃式迁移,发震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分段差异性及震源浅、震害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利用2000年以来1.7≤ML≤2.9地震目录,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前震中附近地区2000年以来地震活动的月频次和2007年7月以来地震活动的周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周频次和月频次都不符合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但周、月频次累积次数的对数与周、月频次之间呈线性关系,类似于G-R关系。分析了周、月频次的标准差σ、CV值、偏度Sk、峰度Ku和bm值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前,这些参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其中周频次的分布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似乎呈现出了某种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新疆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强震时空分布及地震活跃周期和活动图象,并探讨了强震活动与空间环境因子的关系,这无疑对新疆强震活动趋势分析和该地区强震中长期预报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虹 《地震》2000,20(1):45-52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经图像的参量σN、σE。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瓜倾吐夺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华北地区1970年~2009年的ML3.0级以上地震资料,使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同及邻区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在该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情况。研究工作首先是确定空间范围、时间窗和时间滑动步长,然后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网格化再转化为序列;对一个时段和它的稍长时段的地震空间分布进行序列化,计算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并分析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是否明显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空间取以1989年大同-阳高5.9级地震震中为中心,经向长度和纬向长度均为1.6度的矩形区域,时段长度取3600天,稍长时段取3700天,滑动步长取100天的情况下,1980年~2009年的相关系数时间序列数值整体上稳定,在0.94~1之间波动,但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5.9级地震、1991年山西大同5.8级地震与1999年山西浑源5.6级地震前2年均出现过相关系数小于0.94的异常现象,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变化。并讨论了相关系数异常对于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可以得到以下3点认识:(1)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2年尺度的震兆异常,为该区中期地震预测提供时间上的参考;(2)考虑到研究区的限定范围为震中周边0.8度以内,地震时空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地点的预测也具有指示意义;(3)相关分析可以为识别此类地震空间分布模式的异常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昌珑  徐伟进  吴健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15,37(6):1024-1036
本文介绍了特征地震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正态分布模型和布朗过程时间模型, 提出了使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的特征地震含时间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通过具体算例对不同的特征地震模型进行了比较, 并对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 特征地震含时间模型在复发周期早期的地震危险性低于不含时间模型, 而在后期其地震危险性则高于不含时间模型. 特征地震复发周期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与布朗过程时间模型计算得出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 在未到期望复发时间时, 正态分布模型与前两种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 而接近期望复发时间及之后时段, 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则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3.
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研究是进行地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以中国海域统一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以指数分布模型、伽马分布模型、威布尔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以及布朗过程时间分布(BPT)模型为目标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以及K-S检验结果确定能够描述海域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山西地震带(简称山西带,下同)小震活动时间分布结构的变化特征,发现震前各D_q值均有降维异常出现,且D_(+q)(q>0,下同)的异常尤为突出,取不同层次的地震样本进行计算其异常形态基本一致,表明震前小震活动时间分布从无序向有序转变所显示的内在结构异常变化是真实可靠的,这对我们今后地震分析预报的研究或许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记录到的北京及邻区地震的震中分布,地震活动频度及能量释放强度的分析,得到本区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聚堆性”。在年发震频度,地震强度和能释放方面均具有双峰值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条带特征,且形成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的两条相互交汇的条带。又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本区发震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0月前后,而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南东带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震后可以快速获取的余震信息,迅快速判定出地震重灾区的范围,为震后快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12小时余震分布,以1小时为单位,分时段绘制余震空间分布图,结合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发震断层走向和地形地貌条件,与实际考察得到的烈度图进行比较,初步得出以下认识:震后3小时左右余震分布集中的区域可能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沿余震展布方向需要考虑震区地形地貌和降雨等次生灾害因素所引起的破坏;由余震分布范围来确定重灾区时,长轴方向需要参考发震断层的走向进行调整;依据震区居民点分布密度调整重灾区位置;考虑各种致灾因素的影响,综合判定重灾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We propose a stochastic methodology for risk assessment of a large earthquake when a long time has elapsed from the last large seismic event. We state an approximat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or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 next large earthquake, by knowing that the last large seismic event occurred a long time ago. We prove that, under reasonable conditions, such a distribution is exponential with a rate depending on the asymptotic slope of the cumulative intensity function corresponding to a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As it is not possible to obtain an empirical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waiting time for the next large earthquake, an estimator of its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ased on existing data is derived. We conduct a simulation study for detecting scenario in which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would perform well. Finally, a real-world data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illustra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a homogeneity test for the times between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8.
The earthquake recurrence time distribution in a given space-time window is being studied, using earthquake catalogues from different seismic regions (Southern California, Canada, and Central Asia). The quality of the available catalogu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magnitude, is exami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talogue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probability densities of the earthquake recurrence times can be described by a universal gamma distribution, in which the time is normalized with the mean rate of occurrence. The results show a deviation from the gamma distribution at the short interevent times,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clustering. This holds from worldwide to local scales and for quite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9.
使用相关方法和welch法计算功率谱密度研究汶川地震前后GPS TEC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NmF2空间分布变化.得出主要结论, 震前5月9日开始TEC平常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被打破,24 h全日波、12 h半日波成分功率谱密度幅度值变化明显.5月12日至6月11日NmF2变化幅度明显增大.研究结果显示,TEC和NmF2时空分布变化存在电离层震前扰动和同震响应, 并且TEC震后的异常变化相比震前更加显著.表明使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到地震发生前后电离层异常扰动信号.  相似文献   

20.
极值理论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贾素娟 《地震学报》1988,10(3):317-326
目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已经发展到以极限状态概率为安全标准的概率设计阶段。极值统计方法所得结果可以提供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参数。本文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工程场地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利用历史地震影响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历史地震资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从工程场地影响烈度时间序列中取得抗震设计的依据。在具体分析中,宜采用陈培善改进后的极值分布函数(Gc)和=(l——0.44)/(n+0.12)数据点拟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