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和东海地区18口石油勘探钻井的井孔崩落特征,结合对琉球岛弧和冲绳海槽地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确认了南黄海地区与我国华北地区有类似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并得出东海地区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为NEE-SWW,最小水平压应力方向为NNW-SSE,它们分别与冲绳海槽地区的最大和最小主压应力方向接近;东海地区地壳上层的水平差应力可能不强,这与该地区没什么地震活动的特点是一致的.根据应力场特征推断,我国东部地区并未受到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推挤作用,而是可能受到垂直于冲绳海槽走向的拉伸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和东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和东海地区18口石油勘探钻井的井孔崩落特征,结合对琉球岛弧和冲绳海槽地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确认了南黄海地区与我国华北地区有类似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并得出东海地区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为NEE-SWW,最小水平压应力方向为NNW-SSE,它们分别与冲绳海槽地区的最大和最小主压应力方向接近;东海地区地壳上层的水平差应力可能不强,这与该地区没什么地震活动的特点是一致的.根据应力场特征推断,我国东部地区并未受到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推挤作用,而是可能受到垂直于冲绳海槽走向的拉伸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云南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对震源机制参数进行统计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地震断层类型和云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走滑型地震占绝大多数,比例为80%,正断型和正走滑型与逆断型和逆走滑型地震所占的比例相当,分别约为8%.云南地区应力场接近水平,地震错动面的倾角较陡.云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陈益明 《华南地震》1991,11(3):9-18
由震源机制反映本区地壳构造应力场具有很好的统一性。主压应力轴优势方向近东西,主张应力轴近南北,并大都以N轴起立,P、T轴水平为特征,容易发生错动的断层系统为NE和NW向,以平推运动为主,前者顺扭,后者反扭。局部地区震源应力场显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昆明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5~2002年强震震源机制资料,对昆明及附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地震震源破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昆明地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作用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SSE-SE,主张应力优势方位为NE—NEE。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的小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最大振幅比的方法,求出了华南六省200次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发现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具有扇形分布特征,从该区的西部到东部,主压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为北南略偏东、北西和北西西方向;主张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具有弧形分布特征,沿着海岸线,从广西到福建,主张应力轴的方向为北西西、北东东和北北东方向,P轴和T轴的“平均”方向都基本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中国地壳应力数据库和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给出了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轴走向在青藏高原西部为近南北向,在华北为北东东向。在中国中部地区,最大主应力轴走向呈放射状,即北部最大主应力轴走向为北北东向,南部最大主应力轴走向为北北西向。本研究给出了几乎整个中国的构造应力场的具体参数,为地震预测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力场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欧亚地震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分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中的2818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欧亚地震带及其5个分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给出了5个分区的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向分布图。结果表明:①欧亚地震带以逆断型和走滑型断层活动为主;②地中海地震区以走滑断层活动为主,主压应力方向为SSW向;③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地震区以逆断型断层活动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为NNE—NS向;④喜马拉雅地震以逆断型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为NS和NE向;⑤川—滇—缅地震区以走滑断层活动为主,主应力场方向为NNE向;⑥印度尼西亚地震区以逆断型断层活动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为NE—SSW向。各分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明显受其所在区域板块运动的影响,由此推测板块运动可能是产生欧亚地震带构造应力的主要力源。  相似文献   

9.
滇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获得滇西南地区20个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解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镇源——营盘山断裂以西至龙陵断裂带以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应力结构以走滑型为主;龙陵断裂带及其以北的局部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或北北西,应力结构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收集整理了前人所做的辽宁地区震源机制解结果,又利用近震P波初动资料,求行了本区13个较大地震的断层面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本区23个(3.5≤M≤7.5)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的统计,其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集中于NEE向,主张应力轴(T)为NNW向,断层面所受的力以水平分量占优势,N轴仰角大多较陡,其断层活动以走滑借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