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泉  黄穗 《四川气象》2005,25(2):16-17
根据ECMWF的变温资料建立了气温预报的拟合率较高的多元回归方程。以14时地面要素资料和高空要素场为基础,用欧氏距离选取最相似的前10个历史样本,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选取90%以上拟合率的数值预报因子建立了晴雨判别模型,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0~2001年历史资料,分析了漯河市干热型高温天气形势和地面要素特征,并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干热型高温天气模型和预报方程.方程对≥37 ℃高温天气的预报历史拟合率78.3%,对≥38 ℃的高温天气无漏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0~2001年历史资料,分析了漯河市干热型高温天气形势和地面要素特征,并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干热型高温天气模型和预报方程.方程对≥37 ℃高温天气的预报历史拟合率78.3%,对≥38 ℃的高温天气无漏报.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天气图实况,单站实时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济宁地区夏季中雨以上降水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建立预报方程。在挑选因子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因子本身的天气学意义,而不仅仅拘泥于因子与预报量之间的拟合率高低。最后选取了5个代表性强,物理意义明确的因子进行了0.1权重回归,建立了0—12小时中雨以上降水预报方程并在1987年夏季进行试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探空资料的雷暴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计算出多种对流指数,结合高空要素和物理量场等资料,针对浙江省的3个探空站分别建立统计预报方程;对逐个探空站100 km的范围采取区域划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报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后利用2007年6~7月的独立资料进行效果检验,结果显示,预报探测率(POD)平均87.5%,虚假警报率(FAR)平均26.7...  相似文献   

6.
朱茂梅  高风荣 《气象》1983,9(3):11-12
完全预报法是一种统计与数值预报相结合的预报方法。先建立环流参数与要素间的统计关系,然后用数值预报的环流参数作要素预报。 本文从预报员经验出发,并着重考虑其物理意义选择预报因子,建立预报因子与春季寒潮、强降温间的统计关系。使用日本48小时数值预报图,借助于  相似文献   

7.
T213资料在冰雹短期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基于MICAPS系统,利用T213数值预报格点资料和预报关键区域30个站点的高空天气图.以及市内7县(区)4个观测时次的气象要素等资料,从单站要素反映、天气形势分析、热力、动力、稳定度等参数计算,选取对冰雹天气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和消空指标,利用PP数值预报释用方法,建立了盛夏平凉市冰雹短期预报模型。经2003年7~8月份业务运行,基本报准了唯一出现的一次冰雹过程,空报率0.0%。  相似文献   

8.
涂方旭 《气象》1985,11(12):15-16
气象统计预报的实践说明,由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的统计预报方程,其拟合效果与预报效果往往存在差异。有的方程的预报效果与拟合效果差异不大,而有的方程的预报效果显著低于拟合效果。一个统计预报方程,如果预报效果与拟合效果差异不显著,就认为该方程预报稳定。反之,则认为该方程预报不稳定。根据预报量的数值特点,统  相似文献   

9.
利用驻马店1991~2001年9~10月历史降水资料、天气图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产生秋季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选取了预报因子,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用最近10多年的历史实况资料和四川盆地大雾发生的站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最优分割进行因子筛选,建立了最优判别方程和大雾站数预报的回归预报模型,拟合率较高,残差较小,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