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海开展网箱养鱼生产,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近海水域,而且是当前调整养殖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规模性网箱养鱼生产还可以调整养殖海区布局,稀疏养殖密度,改善海区条件,保持海区生态平衡。因此,发展网箱养鱼生产意义重大。1海区的选择1.1安全程度封闭或半封闭的海湾比较理想,要求台风季节湾内风力不超过8级。1.2水深条件设置网箱的海区水深5~15m,7~10m较理想。1.3水质与水流网箱设置海区要求海水清新而无污染,水流畅通而流向不紊乱,流速最好在30~40cm/s。旋转流的海区不宜设置网箱。1.4海水透…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虾人工性腺催熟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越赳 《海洋科学》1995,19(6):13-15
我们于1990~1991年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日本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研究”课题,并在东山县海兴水产养殖场进行日本对虾人工性腺催熟试验,连续2a均获得成功。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l月设备与条件利用3个规格为5.0m×5.5m×1.5m的水泥池作为亲虾催熟池、池上加棚盖,池面用黑布遮盖,池底四周每隔1m左右布气石一个,用于亲虾催熟过程增氧,池中间作为投饵和亲虾栖息场所,不布气石,以免充气时干扰亲虾。1.2亲虾来源和选择亲虾来源于广东惠来县沿海水深50~80m的海区。挑选无受伤、附肢…  相似文献   

3.
南麂列岛海域微小型底栖藻类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南麂列岛海域沉积物中的微型(2~20μm)、小型(20~200μm)藻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初步鉴定,沉积物中共有微小型藻类24属71种,其中小型的底栖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spp.为21种,广布于整个海区,春季平均细胞密度为(10.4±3.6)×103个/cm2,占总密度的65.4%;微型藻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占优势,秋季平均细胞密度为(4262.8±11928.2)×103个/cm2,占总细胞密度的98.9%,主要分布在沿岸区。对0~12cm柱状样品中细胞密度分层分析结果表明,0~2cm层的细胞密度大于2~5cm层大于5~12cm层。沿岸区(1,2,5,6,7,8,9站)的种类和细胞密度高于岙口(3站)、远岸(10站)及水道区(4站)。根据微小型底栖藻类组成特点,可划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广布性类群、暖水性类群和温带性类群。微小型底栖藻类密度与营养盐浓度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4.
魁蚶育苗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1,2],育苗水体较小,再加上幼虫培育时间长,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不及扇贝高,造成了出苗量不高。为此作者探索了一套魁蚶大水体升温育苗稳产技术措施,1993年在312m3水体中育出0.5cm苗种9.36×107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300000个/m3以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贝分别于5月12,15,16,17日人工潜水捕自荣成近海,壳长为5~10cm的2~4龄贝,共5400个。1.1.2饵料主要是等鞭金藻3011,塔胞藻,小球藻等高温种类。亲贝蓄养以…  相似文献   

5.
魁蚶筏式养殖中死亡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魁蚶筏式养殖的死亡原因山东省荣成市于1989年开始魁蚶筏式养殖。前几年出现大批死亡,轻者20%左右,重者达80%左右。而且,壳高3cm以下的小苗死亡率低,3cm以上养成期的大苗死亡率高;每年春季3~4月份死亡严重。本文根据试验情况和生产实践,总结出魁蚶筏式养殖的死亡原因及防止对策。1.1与养殖器材有关目前所用筏式养殖器材有,用于养殖栉孔扇贝的那种7层网笼、30cm×20cm的网袋和网床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壳高小于3cm的苗期魁蚶在各种养殖器材的死亡率没有多大的差异,但在养成期网笼的死亡率为网床…  相似文献   

6.
虾蛄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5月1日~7月16日在浙江宁波大学水产苗种试验场进行了不同虾蛄种类,不同换水量,不同放苗规格、数量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akempi比口虾蛄O.oratoria生长快、成活率高;水质条件较佳的塘,虾蛄生长迅速,平均每10天体长增加1.4cm,产量达804.0kg/hm2。  相似文献   

7.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8.
1997年作者进行了大黄鱼的越冬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要搞清楚大黄鱼的停食温度,极限致死温度和进食温度等,为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在越冬方面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来源大黄鱼鱼种来源于我公司1997年5月16日放养的规格为2.5cm/尾的鱼苗,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6~18cm/尾,体重达到50~75g/尾的体质健壮的大黄鱼鱼种。1.2 方法1.2.1虾池大棚越冬 虾池局部地区挖深到3m左右,边长6m×6m以上,在池内安装3m×3m×3m的网箱一只,池上搭建塑料大棚。大黄鱼入大棚前…  相似文献   

9.
1993年,苍南县水产局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Miers)幼蟹开始,经苗种培育和养成两个阶段,完成整个池塘养殖试验过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场地苍南县沿浦镇沿浦村对虾场1号塘,面积10667m2(16亩)。设闸门一处,大潮汛直接进、排海水,小潮依靠抽水机改善水质。水位可保持1~1.5m。在该塘内侧原高坡面修建一口长38.6m,宽12.15m大规格蟹种养成塘,编号为2。塘水进出通过1m宽的缺口,与大塘相通。水位达0.6~0.7m。又在大塘中,以网片围成无底…  相似文献   

10.
于举修 《海洋科学》1995,19(2):11-12
1试验条件与方法1.1利用大型试验缸,水体0.2m3,配制6个梯度的药液浓度,进行对对虾、文蛤的毒性试验。1.2利用圆玻璃缸,水体6500ml,2000ml,分别配制6个梯度的药液浓度,对青蛤、沙蚕作毒性试验。1.3利用底面积0.4m2的试验缸,水深20cm,缸底投放附着青苔的石板,然后按底面积计算,配制4个梯度的用药量,试验对青苔的杀灭效果。1.4本试验用的扑草净购于江苏省阜宁县施庄多种经营服务部。2试验结果见表1,2,3。3生产试验1991年乳山三虾场10号池,由于提前纳水肥地方法不当,长起…  相似文献   

11.
聂宗庆 《海洋科学》1995,19(5):32-32
福建省自然海区仅有杂色鲍分布,以东山县略多,其北至连江县海区少见。福州市水产科研所科技人员,先后于1986年12月从日本长崎引进盘鲍(日俗称黑鲍);1990年5月从大连引进皱纹盘鲍;1991年11月从台湾引进九孔鲍;再以本地的杂色鲍,在福州海区同时进行了4种鲍的生长、养殖与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当地的杂色鲍生长极为缓慢,经3a喂养平均体长仅为3.1cm,体重才2.9g。因而不宜作为养殖对象。(2)台湾的九孔鲍在福州市夏季生长很快,其他季节很少生长或完全停止,需2a才达到5cm以上的商品鲍…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在湛江港内的试验浮筏上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调查。共记录59种生物。优势种是浒苔Entermorphasp.和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表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10.0—250.0g·m-2,底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为3.0—5680.5g·m-2,年板全年附着量为22347·1g·m-2。  相似文献   

13.
“莱州市金城海湾扇贝千亩万斤丰产方技术开发”通过了专家验收评议。从1080亩丰产方中,在西、中、东3个部位任选3点,每点随机抽取10笼扇贝,称出全笼净重,按400笼/亩折算出每亩产量。从样品中任取50个扇贝测壳高,算出平均值。称出5kg扇贝,剖出鲜贝柱称重。平均亩产5560kg,出鲜柱率16.7%,两项指标均创全国最高纪录。1材料与方法1.l养殖海区自然条件试验海区位于金城镇近海,离岸边距离1500m以上,水深9.5~12m,底质为泥沙,上半年透明度4~7m,下半年2~4m。本海区为西南、东北往…  相似文献   

14.
三沙湾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金美 《台湾海峡》1993,12(4):319-323
本文分析,鉴定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1年2月,采自福建三沙湾的64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15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97种,甲藻17种。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年平均值为17.50×1^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春季5月。达43.84×10^4个/m^3,低谷出现于冬季2月,仅1.16×10^4个/m^3。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卫星遥感对同一地区重复成像的特点,采用从港湾不同时相的影像中提取不同潮位的水域面积的方法,建立潮位面积算式和采用分层求和的方法,建立沉 积参量算式。利用沉积参量算式和潮位面算式计算了海口港两个同时段的0m以浅的沉积参量;1965-1984年时段沉积总量为4.59×10^8m^3,沉积速率为2.4×10^5m^3/a;1984-1990年时段,沉积总量为-8.4×10^5m^3,沉积速率为-1.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个对虾养殖防病新模式,并进行了小规模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在4个30~40m^2的露天水泥池中,各放入3cm的大苗500~700尾(每亩约10000尾),经90余天的养殖,对虾成活率80%左右,个体10cm,平均体重80尾/kg,饵料系数约1.5。新模式的立足点是防病,特点是设置一蓄水沉淀池,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配备充气增氧设施,选择优质配饵,合理投喂,使各种水质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尽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近几年来我们首次研制成功的3种类型的水中荧光计系统及其应用测量结果:1.用于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的水中荧光计,对罗丹明B浓度测量范围为1×10-6~1×10-10g/cm3;2.拖曳荧光计系统,能在2~80m水深内进行水平拖曳平稳地工作,拖曳速度为0~8kn,除检测罗丹明B外,还可检测无机悬浮物质的含量,检测范围为2~2000mg/dm3;3.用于测量海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浓度的水中荧光计,测量范围为1×10-6~1×10-9g/cm3。用荧光法测量海中物质是近代新发展的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途极其广泛的测量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海岸和墨西哥沿岸。它生长速度快,人工养殖la可达1.5kg,2a可达4~5kg。它属广温、广盐性种类,在水温2~35℃范围都能生存,在我国南北方均能养殖;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正常生长[2,3],是海水网箱、咸淡水养殖的良好对象。眼斑拟石首鱼人工繁殖在美国已具有相当水平,可通过人工诱导方法,使一般在秋季9月开始繁殖的亲鱼提前到3~4月产卵。1987年5月,台湾省水产试验所廖一久博士从美国得州引进一批受精卵,经过4a多的培育,于1…  相似文献   

19.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1):8-10
1亲虾的选购和接运选购体壮、附肢完整、无损伤、无病害、不带菌,并已交配过的、性腺在Ⅲ期以内(包括无性腺的),且体长为22~25cm左右的中型个体的雌虾。雌雄亲虾的搭配比例大多是10:1。采用塑料袋充氧装入泡沫箱空运到机场。塑料袋底部呈方形(45cm×30cm×15cm),上部为圆形(高60cm)。每只塑料袋装水5kg,放入4~5尾亲虾后充氧;塑料袋外另放上一小包冰块(以免途中温度升高);最后泡沫箱加盖封口。2亲虾的催熟与管理2.1斑节对虾的催熟(l)眼柄切除法;(2)光照处理法;(3)营养强化法…  相似文献   

20.
栖息在西大西洋,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的3种Shen科鲳科鲳Shen属鱼类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品种,它们是北美鲳ShenT.carolinus,镰鳍鲳ShenT.falcatus和氏鲳Shen T.goodei。将平均体重7g的稚鱼在1m^3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100-250属.m^-3,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饲料,经过272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160-214g,每1m^3网箱产量为17.9-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