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6月—2012年12月的波形记录资料的分析, 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 即SAM综合分析方法, 获得了山西地区1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 结果表明: 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 个别距离断裂较远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震源机制解及GPS主压应变方向完全一致; 少数位于几条断裂交汇处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则较为复杂, 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和GPS主压应变方向均不一致, 反映了该地区断裂背景和应力分布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使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首都圈西北部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结果.根据对有3条以上可靠记录的14个台站的统计分析,得到首都圈西北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的统计平均结果为: 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69.9°±44.5°,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4.44±2.93(ms/km).研究认为,NE69.9°±44.5°的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暗示了该区域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第一优势取向揭示了NWW近E-W方向的原地水平主压应力的构造意义,凸现了NWW向的张家口—蓬莱断陷带.通过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认为南口—孙河断裂和夏垫断裂是两个活动断裂,而八宝山断裂可能是个并不太活跃的活动断裂.华北盆地里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显示出复杂的分布特征,对应了盆地凹陷区里许多断裂互相交汇造成区域主压应力场受到局部调整的复杂图像.研究还认为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急剧的梯度变化可能与地壳深部的温度变化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南省地震台网2000~2013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海南琼东北部地区"九五"数字台网中2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代表了原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七星岭台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场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青山岭NNE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NE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同时,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对所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而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较为离散则反映了该区域复杂的断裂构造和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南省地震台网2000~2013年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海南琼东北部地区“九五”数字台网中2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代表了原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七星岭台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场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青山岭NNE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NE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同时,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对所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并且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较为离散,反映了该区域复杂的断裂构造和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成都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5月1日——2006年12月31日6年多资料的分析,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四川地区8个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 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部分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或NW方向;位于活动断裂上或几条活动断裂交汇部位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大多数与对选用的小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活动断裂走向一致,或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但复杂的局部构造会影响剪切波分裂结果, 造成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主要活动断裂走向不一致, 或与区域主压应力相差较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四川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2004年8月17日~2008年5月11日的地震观测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四川紫坪铺水库库区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或NW方向;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或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变化可能与汶川大地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增加和龙门山断裂带微破裂增加有关,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变化与四川紫坪铺水库水位升降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主要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8个台站记录到的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辽宁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部分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E(近EW)向,与原地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北部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然而,辽宁中部的SJ台站和东部的KD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近NS向和NW向,与其他台站的结果有差异,可能是受到复杂的局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这2个台站的结果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根据GPS、地震和地球物理等其它资料,对该地区断层的区域分布、主压应力以及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Anisotropy of the crust is a common phenomenon(Crampin,1984).Shear-wave splitting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earthquak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 in crust,to analyze crustal stress field condition,and to describe the static and the dynamic state of the related anisotropic parameters(GAO et al,1999).Shear-wave splitting is quite sensitive to anisotropy.The domestic scholars applied shear-wave splitting to studying the crustal anisotropy(YAO et al,1992;GAO and FENG,1990).The st… 相似文献
13.
用震源机制解确定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强震震源机制资料和区域小震平均解给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的分布。由多个震源机制的平均结果得到,东北南部地区(42°30’以南)主压应力方向为NE70°。东北中部地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南部)主压应力方向近似NE100°,它与深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一致,可能该区应力场分布受深源地震影响,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北部)主压应力方向为NE58°。东北地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仰角大多数小于30°,表明该区以水平应力为主。由震源机制结果也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断层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14.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he crust: Regional compressive stress from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下载免费PDF全文
When propagating through anisotropic rocks in the crust, shear-waves split into faster and slower components with almost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For nearly vertical propagation the polarization of fast shearwave (PFS) is parallel to both the strike of the cracks and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use PFS to study stress in the crust. This study discusses several examples in which PFS is applied to deduce the compressive stress in North China, Longmenshan fault zone of east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and Yunnan zone of southeast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also discusses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FS orientations of 1999 Xiuyan earthquake sequences of north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to those of other independent traditional stress measurements. There is a bridge between crustal PFS and the crust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unclear disturbance sourc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PFS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deduce regional and in situ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crust only if there are enough seismic stations and enough data. At least, PFS is a useful choice in the zone wher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dense seismic stations.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云南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云南地区中周期SKS偏振,得出观测台附近上地幔S波快速方向和分裂时间为:昆明,85°,1.0秒;洱源,89°,1.0秒;腾冲,165°,0.7秒;昭通167°,0.9秒。按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是应力作用下矿物优势取向所致的观点,腾冲和昭通的各向异性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相符。但昆明和洱源的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矛盾,它可能是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攀西裂谷张裂时期,地幔物质流动引起矿物有序排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云南23个数字地震台11次地震的SKS记录,采用理论切向分量与实测切向分量拟合的方法,确定了快S波的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除鹤庆台外,在各台都观测到了S波分裂现象;云南地区的快方向总体特征是北北东向,时间延迟变化范围为0.5~2.0s.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断层对分析的影响很大.分析表明,作为青藏高原与华南块体之间的过渡带,云南地区的S波快方向反映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是该地区地球动力学的基本背景,而由于青藏高原隆起造成的康滇菱形块体的南东-南南东向运动是造成复杂构造、应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快方向与上地幔运动的方向存在差异,说明在云南地区低速层或者软流层的运动与地壳块体的运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作用,构造驱动力如同向北东方向张开的手掌.从时间延迟出发,推断各向异性层的厚度为60~225km.其变化范围与低速层埋深的变化范围(104~260km)相当,认为各向异性层顶面可能在地壳底部,也可能在低速层,且在不同地点是不相同的,这与云南及周边地区莫霍面变化剧烈有因果关系.进一步推断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主要存在于岩石圈而不是整个上地幔. 相似文献
17.
SEISMIC ANISOTROPY IN THE LOWER CRUST INDUCED BY THE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S OF MINERA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David Mainpric 《地震地质》1989,11(4):24
To identif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responsible for the seismic reflections from the deep ductile shear zones, we have undertaken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LPO) on the seismic velocity anisotropy. LPO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U-stage measurement for plagioclase (An 49), diopside and hornblende from an extensively deformed basic mylonite from Jotun Nappe, Norway. The typical plagioclase fabrics are produced by plastic flow on (010) [001], and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7年5月10日Zirkuh ( Ghaen-Birjand )破坏性地震若干余震横波分裂现象的观测,研究了该地区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采用质点运动图和纵横比两种不同手段获取了横波分裂参数. 所选余震记录显示了明显的横波分裂,说明该地区介质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 通过质点运动的方法得出:快横波的偏振方向为22N19E;且快、慢横波的延时之差为6516 ms. 用纵横比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为:快横波的偏振方向35N18E, 且快、慢横波的延时之差为(4910)ms. 对于厚约5 km各向异性均匀分布的水平层, 我们采用了一个沿应力分布的裂纹模型,并采用垂直于N22E排列, 且密度为0.01的裂纹情况来解释本文结果. 由于研究范围是上地壳,因此假设裂纹被水填充. 最后通过Hudson模型,对裂纹密度为0.005, 0.01和0.03的模型,给出横波速度随传播方向与裂纹对称轴夹角的变化曲线. 结果表明,当横波的偏振平行于裂纹表面时波速不随角度变化;而偏振垂直于裂纹表面时,速度曲线则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陆区S波分型与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区共8个台站所观测到地震事件的S波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手段以 观测数据重建的技术,进行了S波分裂参数-快慢波延迟时间与快波偏振方向的计算,并分析了S波分裂参数与中国陆区上地幔物质运动的相互关系,研究了结果表明,兰州台下的S波分裂时差最小,北京台下的最大,中国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方向以西北向为主,西部地区以北偏西为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