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国际上新一代CO2等温室气体的空间观测计划及进展情况,以日本和美国于2009年最新发射的温室气体测卫星呼吸号(GOSAT)、轨道碳观测者(OCO)为例,分析了观测计划的开展情况,对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设置做了分析,对新一代温室气体专用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上的传感器做了对比,得出了新一代的传感器在设置上的特点:波段设置在近红外太阳辐射以获得边界层的温室气体含量,具有高的光谱分辨率以保证观测精度,多种观测方式结合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缺乏的对策,发展专用观测卫星或传感器,以提供我们自己的高精度的全球和区域温室气体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国际上新一代CO2等温室气体的空间观测计划及进展情况,以日本和美国于2009年最新发射的温室气体测卫星"呼吸"号(GOSAT)、"轨道碳观测者"(OCO)为例,分析了观测计划的开展情况,对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设置做了分析,对新一代温室气体专用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上的传感器做了对比,得出了新一代的传感器在设置上的特点:波段设置在近红外太阳辐射以获得边界层的温室气体含量,具有高的光谱分辨率以保证观测精度,多种观测方式结合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缺乏的对策,发展专用观测卫星或传感器,以提供我们自己的高精度的全球和区域温室气体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3.
《浙江气象》2009,30(1):F0003-F0003
据日本共同网消息,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1月23日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呼吸”是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与日本环境省、国立环境研究所的共同研究项目。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14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颗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的风云卫星发展研讨会上传来消息,我国未来十年将发射14颗气象卫星,其中除8颗风云系列卫星外,还包括降水雷达、晨昏轨道、微波探测、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和大气环境监测等6颗卫星。33.7%一项由新西兰、%美国、瑞典和英国科学家联合完成的研究指出,空气污染对中风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相关寿命损失比例高达33.7%。该项研究评估了1990—2013年100多个国家的中风疾病与17个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1978年10月美国发射了一颗T1ROS—N原型卫星,标志着其第三代业务气象卫星T1ROS—N—NOAA系列的开始。此系列卫星不包含原型卫星在内计划共发射8颗,它们的观测是由一组(两颗)轨道彼此接近正交的卫星同时进行。目前正在工作的是此系列卫星的第一颗NOAA—6及其伴星NOAA—7,可见此系列卫星相继连续观测的时间还是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6.
肖稳安  荆其一 《气象》1978,4(4):22-25
1977年7月1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这颗卫星是按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要求而发射的。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七十年代共发射五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加上已在工作的两颗极地轨道卫星,构成对全球大气的观测网(图1)。到目前为止,已有四颗卫星进入轨道。这四颗卫星是:同步气象卫星(SMS-1)和(SMS-2);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前三颗卫星是由美国在1974年5月,1975年2月,1975年12月发射的。其中SMS-2和GOES  相似文献   

7.
温室气体的种类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都议定书》附件A给出了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CO2。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在大气中存留期最长可达200年。这6种主要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  相似文献   

8.
甲烷(CH4)是辐射强迫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减少CH4排放是控制全球增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手段。面对碳中和战略需求,快速定位排放源并定量监测CH4排放量,准确估算全球和区域CH4源汇分布,对减排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结合长期CH4观测数据和气候系统模型探索大气CH4浓度变化规律,是预测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正式提出了利用“自上而下”方法计算通量、核验排放清单的方法,表明获取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CH4观测数据势在必行。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本文首先从大气CH4研究需解决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入手,分析了CH4的星载探测需求,总结了CH4星载探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第二代碳卫星的设计思路。同时,星载CH4探测还依赖于高精度的反演算法提供可靠的数据产品,以实现监测和实际应用的目的。因此,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卫星遥感CH4反演算法及相应数据产品在排放量监测和通量反演中的应用,论述了提升反演算法计算效率和精度,开发甲烷烟羽快速识别算法和建立通量反演算法的必要性。最后,本文从探测、数据获取和应用的角度进行总结,表明了CH4卫星观测在碳中和目标实践中的科学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括了“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江西省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及关键领域排放核算相关工作及研究进展。1) 阐述了江西省温室气体观测站网建设现状,分析了各监测站浓度变化特征,对监测数据质量进行了评估,规范了业务服务产品;2) 基于景德镇站温室气体观测数据,开展了大气CO2和CH4浓度变化及其源汇特征相关研究,摸清其区域输送影响及源汇特征;3) 通过对卫星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江西省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特征;4) 通过连续多年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促进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5) 完成江西全省及11个设区市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掌握了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编制发布了相关技术规范。江西省温室气体监测起步较晚,相较于山西、广东、江苏等省仍存在一定差距,亟待配备充足的资金和人员,规范台站观测业务运行,加强数据质控和技术队伍建设;此外,有必要加强各类排放过程排放因子本地测算,进一步规范碳核查工作流程,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57年10月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到1983年底,全世界已发射3041颗人造天体(包括载人宇宙飞船、飞行探测器等).万里长空数以千计的卫星,按其构造及用途可分为下述几种: 科学研究卫星:用于天文学和高能物理中,对于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天体观测、洲际导弹的发射航测等,都有实用的意义. 天文观测卫星:对研究天体和太阳系的  相似文献   

11.
NOAA有关人士说,1998年5月13日发射的环境卫星NOAA-15已经成功地完成在轨测试,将取代天气卫星系统中的NOAA-12。NOAA-15是一颗极轨业务环境卫星,是5颗改进了成像和探测能力、将在以后12年投入业务运行的极轨业务环境卫星中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中国气象局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六大重点任务.加强温室气体在线监测分析能力建设,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节能减排等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温室气体在线观测项目(一期)建设包括在我国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汀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建成2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在线观测系统,2008年底之前卜传观测资料,为了解各站所在地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变化及地区间差异,进一步分析评估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测算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奠定基础,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编辑选编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Yin等利用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和轨道碳观测卫星(OCO-2),综合分析了2009年6月—2016年12月澳大利亚CO2浓度的时空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澳洲中部的CO2浓度一直高于其他地区,而该地区降水的缺乏被认为是导致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将结果与K?ppen-Geiger气候分类相结合,发现CO2的空间分布与各种气候类型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降水、海温、沿海浮游植物、植被覆盖等因素共同影响澳大利亚CO2浓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正>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碳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1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尚未启动建立,企业仅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减排量供应方,开发CDM项目参与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第二阶段是2013年至今,中国碳交易试点运行,企业既可选择开发CDM项目参加发达国家碳市场,也可选择开发"中国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参加中国碳市场。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由自然或人为产生的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所射出的红外辐射谱段特定波长辐射的气体成分。该特性会导致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和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日本着手建立人造卫星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Marine Observation Satellite-1)是此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日本靠自己的技术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预计1987年1~2月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II型火箭(2级火箭)发射MOS-1。  相似文献   

17.
当苏联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气象学家们非常高兴:如果在这些宇宙飞船上安上“眼睛”,将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地球大气的平台.1960年美国送上一颗专用于气象的极轨卫星,1966年这个新的观测工具进入业务阶段.其间,苏联已发展了他们自己的卫星系统.稍后,也开始业务运行. 这里没有必要详细叙述各种卫星系统的特征.但需要指出卫星具有两种主要类型:极轨(太阳同步)卫星和静止卫星.  相似文献   

18.
我们确信: 1.客观存在着一种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变得更暖。 2.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物正在逐步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烷(CFCS)及氧化氮〕含量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温室效应,其结果将使地球表面进一步变暖,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的含量将随地球变暖而增加,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增强温室效应。计算得到: 1.某些气体对于气候变化可能具有比其它气体更有效的作用,并且它们的相对效果能够估计,二氧化碳在过去时段内对温室效应的增强所起作用超过一半,并且在将来依然起相似的作用。 2.大气中永久性气体含量(二氧化碳、氧化氮及CFCS)在排放中调节是很缓慢的。按现在的速率连续排放所增加的含量将使我们承担几十年至几百年的责任。按目前  相似文献   

19.
第一颗 SPOT 卫星定于1986年1月11日在法属圭亚那的 Kourou(库鲁)发射。它标志着为业务服务设计和在商用基础上运行的新一代陆地遥感卫星的开始。由于它的星载仪器的特殊性能(高分辨率的图象、增强了的重复观测能力和立体覆盖),以及负责用户  相似文献   

20.
杨国弘  白云 《气象》2004,30(12):36-38
20 0 4年 1 0月 1 9日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 2C ,该星定位于 1 0 5°E赤道上空 ,工作状况良好。文章介绍了中国FY 2C卫星携带仪器的技术特点以及地面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