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L波段雷达易使用但原理难掌握的特点,结合笔者的维修维护经验,从雷达的工作状态入手,深入分析其静态及动态工作特性,判断其故障原因,分析维修个例,总结维修维护经验。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对使用L波段气象探测雷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使用L波段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三个新方法:①如何解决L波段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雷达丢球的问题;②L波段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及配套系统所测得的高空气象资料进行统计检验问题;③对高空气象信息资料及报文编报形式及资料传输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11.
充分利用L波段雷达软面板的图形化用户接口,实现对雷达的监测、调整和控制,为检修雷达提供技术参数。介绍了L波段雷达软面板的组成和特点,解析了雷达软面板虚拟测量仪表、虚拟开关和按钮、实时探测信息窗各器件的功能和作用,重点根据软面板提供的信息(正常状态、故障现象),对比分析了产生故障的原因及可能故障部件。实践证明,软面板提供的雷达状态参数、性能参数和实时数据,在雷达使用、维护、标校、检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L波段雷达-GTS1数字探空仪探测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差错进行分析,找出差错易出现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对比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酒泉高空站L波段雷达-GTS1电子探空仪系统与“59-701”系统1个月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站使用L波段探空系统后高空探测资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直接对比、与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6 h初估场比较和相关性检验分析,得到各规定等压面上位势高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的偏差和均一性检验结果。结果表明,酒泉站使用L波段雷达系统后,温度、高度、风向、风速记录平均而言未产生跳变,对流层上层湿度记录离散性小,新老系统的相对湿度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记录准确率有明显的改善。在温度较低的对流层上层,59型探空仪测定的相对湿度偏高,GTS1型电子探空仪测定的湿度数据更接近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探空仪。 相似文献
15.
CFL-06型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张家口的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口站大多高度层二者风速呈显著正相关,00:00的相关性优于12:00的,8km以上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4.11km以下风廓线雷达较L波段探空雷达水平风速偏大,平均误差为0.00~1.50m/s;4.11km以上风廓线雷达较L波段探空雷达水平风速偏小,平均误差为0.00~22.13m/s,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3)水平风速有效样本率(风速差≤3m/s)整体随高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低层(1.23~3.63km)的有效样本率较高,为60.0%~70.0%。4)2.196.03km各高度层水平风向的有效样本率(风向差≤20°)较大,稳定在70%~80%,有降水时风向有效样本率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各高度层波动较大。两个时次风向有效样本多集中在风向差为10°的范围内,28km各高度层有效样本率(风向差≤10°)可达到40%~60%。 相似文献
16.
COSMIC掩星数据与L波段探空数据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ation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每天可以提供全球2000~3000条从40 km高空到近地面的大气温、压、湿的廓线资料,有效地弥补了常规探空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分辨率的不足。通过对2008年5月20日至2008年11月26日COSMIC资料与L波段探空秒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10 km高度以下,COSMIC反演的湿廓线资料与L波段探空数据偏差较小,温度偏差为-0.5℃,均方根误差为1.5℃;折射率偏差为1.4N,均方根误差为5.9N;气压偏差为2.0 hPa,均方根误差为4.7 hPa;水汽压偏差为0.1 hPa,均方根误差为1.1 hPa。COSMIC干廓线资料与L波段探空相比,在10~30 km高度内,温度偏差为-0.3℃,均方根误差为1.9℃;折射率偏差为0.4N,均方根误差为0.9N;气压偏差为1.4 hPa,均方根误差为2.6 hPa。表明COSMIC资料既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又具有较好的精度,在数值模式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年8月北京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数据、探空资料和地面雨量站资料,获得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VPR)识别零度层亮带,比较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mean VPR,MVPR)、显著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apparent VPR,AVPR)和显著相关系数垂直廓线(apparent vertical profil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AVPCC)3种零度层亮带订正方法的效果,并利用地面雨量站资料进行定量降水估计(quantity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验证订正效果。结果表明:采用MVPR和0℃层高度能有效识别零度层亮带,零度层亮带厚度为0.8~1.5 km;经3种方法订正后,零度层亮带影响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MVPR法订正效果最差,基本未能减弱零度层亮带的影响,AVPR法和AVPCC法的订正效果较好,明显减弱了零度层亮带影响区的回波强度,订正后回波更均匀。利用地面雨量站数据进行QPE验证表明:经零度层亮带订正后雷达估测的降水与地面雨量站实测降水更接近,也表明AVPR法和AVPCC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