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的荧光性是煤的基本特征之一.煤的荧光性与显微组分的种类和演化条件直接有关,并且煤的荧光性对于煤的成烃规模和结焦性能的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水城大河矿409和406两煤层为例用煤岩学和有机地化的观点对同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层煤的荧光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根据实测的荧光数据和显微组分的荧光性的观察结果对两层煤的荧光差异性作出解释.并论证了同煤化程度不同煤层煤荧光性的相对性这一事实.最后,从同煤化程度不同煤层煤荧光性的差异性出发,扼要地评价了它们各自的成烃规模和结焦性能.  相似文献   

2.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3.
马兴祥 《地学前缘》1999,6(Z1):65-72
一般认为,煤中的活性组分与情性组分的比例和煤级是影响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主要因素。但在配煤炼焦生产与实验研究中,经常发现尽管煤的活情比和煤级相近,而粘结性和结焦性相差很大。文中通过对不同产地的炼焦配煤送行煤岩学及结焦性实验研究,提出了显微煤岩组分分散富集指数的概念,通过分析显微煤岩组分的分散富集程度对粘结性和结焦性的影响,揭示出显微煤岩组分的分散富集程度是造成粘结性和结焦性异常现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兴祥 《地学前缘》1999,6(B05):65-72
一般认为,煤中的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的比例和煤级及影响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主要因素。但在配煤炼焦生产与实验研究中,经常发现尽管煤的活惰比和煤级相近,而粘结性和结焦性相差很大。文中通过对不同产地的炼焦配煤进行煤岩学及结焦性实验研究,提出了显微煤岩组分分散富集指数的概念,通过分析显微夺组分的分散富集程度对粘结性和结焦性的影响,揭示出显微煤岩组分的分散富集程度是造成粘结性和结焦性异常现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宋昱  姜波  李凤丽  闫高原  么玉鹏 《地球科学》2018,43(5):1611-1622
构造煤纳米孔非均质性研究对于揭示煤层气赋存状态和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低-中煤级典型序列构造煤样品,基于高压压汞和低温液氮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构造煤基质压缩系数,并分析了Menger、热力学、Sierpinski和FHH分形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进一步揭示了孔隙分形特征,糜棱煤的Menger分形曲线呈现三段式分布,而对于原生煤、碎裂煤、片状煤、鳞片煤和揉皱煤而言,Sierpinski模型、Menger模型、热力学模型以及FHH模型分段点分别为100 nm、72 nm、72 596 nm和8 nm.Menger模型分形维数大于3且拟合偏差较大,不适合表征构造煤的孔隙非均质性.Sierpinski模型适合于描述构造煤的纳米孔分形特征;FHH模型适合于表征原生煤及构造煤8~100 nm的孔隙非均质性.Sierpinski模型微米孔(>100 nm)的分形维数(Ds1)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先升高,而后降低,在片状煤中达到最高;Sierpinski模型纳米孔(< 100 nm,Ds2c)和FHH模型 < 8 nm的孔隙的非均质性随构造变形的增强逐渐升高.原生煤和脆性变形煤中,Ds1 > Ds2c,表明为微米孔非均质性强于纳米孔;鳞片煤中,Ds1接近于Ds2c;揉皱煤中,Ds1 < Ds2c,表明纳米孔的非均质性强于微米孔.   相似文献   

6.
水曲柳勘查区位于舒兰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古近系舒兰组。根据勘查区地质成果,论述了地层的含煤性,并对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该勘查区煤类为褐煤和长焰煤,煤的挥发分产率高,煤级低,氢含量相对较高,是很好的液化用煤;该区原煤干燥基发热量为12.80~25.00MJ/kg,属于低热值煤,煤的结渣性轻微,也可用做动力用煤;原煤洁净等级为三级,属于较好洁净煤,洗选后的浮煤洁净等级为二级,属于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7.
煤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由于煤的原生物質、沉积条件以及变质年代的不同,使得煤的化学与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这些性質的不同,反应了煤在加热时各种不同的工艺特性。人們为了确定各种不同的煤的使用价值,将煤分成若干类別。  相似文献   

8.
八道江矿区位于浑江煤田西段,主要开采石炭一二叠纪煤层,煤类复杂。根据矿区地质资料,论述了地层的含煤性,并对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该矿区以瘦煤为主,由于火成岩影响部分变质为贫煤、无烟煤和天然焦;煤的黏结性好,结渣性轻微,是很好的炼焦用煤;煤发热量为21.31~23.88MJ/kg,属于中高热值煤,也可用做动力用煤。该区原煤洁净等级为三级,精煤洁净等级为二级。  相似文献   

9.
构造变形可以引起煤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变化,变形机制的不同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煤的孔隙非均质性极强,传统实验方法难以准确地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性,而分形理论提供了描述这一复杂性的量化方法。基于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的低温氮吸附实验,采用分形FHH方法,定量表征了构造变形对煤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韧性变形煤比脆性变形煤的孔隙分形维数高,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增强,导致毛细凝聚效应增强,吸附滞后突出;构造煤分形维数随着平均孔径的降低和中孔含量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构造变形程度越大,平均孔径越小,孔隙结构越复杂。研究认为,分形维数定量反映了煤构造变形的强弱,可以指示煤中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10.
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kg小焦炉结焦性实验,对煤岩参数与煤的结焦性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炼焦配煤的煤岩参数及ΣI-Rr,m-Rr直方图配煤法。结果表明,当单种煤的惰性组分含量ΣI=20%~35%、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r,m=1.15%~1.35%时,煤具有良好的结焦性。北京焦化厂用ΣI-Rr,m-Rr直方图配煤法指导炼焦配煤,提高了焦炭质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河北宣东矿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下花园组,含有5个煤组,煤层多,标志层不发育,煤层对比较为困难。钻孔岩、煤心样品的岩矿、煤岩鉴定和孢粉分析等成果资料揭示:①长石砂岩主要赋存于Ⅲ煤组岩段及其以上地层,Ⅴ煤组岩段分布极少;安山岩屑砂岩集中分布在Ⅴ煤组顶底板附近,Ⅲ煤组岩段及其以上岩段未见;泥化安山岩屑砂岩仅分布在Ⅴ煤组岩段的下部;石英砂岩分布在Ⅴ煤组岩段底部与煤系基底地层接触处;鲕状粘土岩仅分布于Ⅴ煤组岩段下部,并常为煤组底板。②Ⅰ、Ⅱ、Ⅲ煤组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煤、微亮煤为主;Ⅳ、Ⅴ煤组多为角质微亮煤、微亮暗煤及丝炭微暗煤。③Ⅰ、Ⅱ煤组的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丰富,占孢粉总数的40%~60%;Ⅲ煤组低于Ⅰ、Ⅱ煤组;Ⅴ煤组除克拉梭粉及苏铁粉含量占15%左右外,其它松科花粉少见。该结论可作为矿区岩、煤组(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对指导煤矿开采生产和邻区的勘查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次火山热变质煤中Ge、Ga、As、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五牧场区是内蒙东部伊敏褐煤盆地中一个因次火山侵入作用形成的局部的烟煤区。在煤变质过程中,锗、硫从高变质煤中逸出,并在上部低变质煤中富集。锗、硫、砷与煤中有机质呈正相关,镓与煤中灰分呈正相关,随变质程度增加相关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豫北煤田焦作、鹤壁和安阳矿区二1煤层的对比样(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进行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镜质组反射率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煤因发生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其化学成分、元素成分和煤分子结构与原生结构煤明显不同:构造煤的挥发分含量(%)比原生结构煤一般要小0.55~3.48,平均要小1.59;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相比,碳含量(%)平均增加了3.1,氢含量(%)平均  相似文献   

14.
煤层对比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对研究煤田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指导煤矿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金堂煤矿区煤层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对各煤层进行对比研究,揭示煤层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geological settings, stratigraphy, coal quality, petrography, reserves and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Mongolian coal-bearing basins. This is based on a synthesis of the data from nearly 50 coal deposits. The results of ultimate and proximate analyses, and calorific value, maceral composition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is given.The coal deposits of Mongolia tend to become younger from west to east and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provinces, twelve basins, and three area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f coal rank is the age of the coal bearing sequences. Western Mongolian coal-bearing province contains mostly high rank bituminous coal in strata from Late Carboniferous. The basins in southern Mongolia and the western part of central Mongolia have low rank bituminous coal in strata from the Permia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Mongolian basins contain mainly Jurassic subbituminous coal, whereas the Eastern Mongolian province has Lower Cretaceous lignite. The Carboniferous, Permian and Jurassic coal-bearing sequences were mainly deposited in foreland basins by compressional tectonic event, whereas Cretaceous coal measures were deposited in rift valleys caused by extensional tectonic event. Petrographically, Mongolian coals are classified as humic type. Vitrinite/huminite groups of Carboniferous, Permian, and Cretaceous coal range from 44.9% to 82.9%. Inertinite group varies between 15.0% and 53.3%, but liptinite group does not exceed more than 7%. Jurassic co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ercentages of vitrinite (87.3% to 96.6%) and liptinite groups (up to 11.7%). This might be explained by paleoclimatic conditions. Mongolian coal reserves have been estimated to be 10.2 billion tons, of which a predominant portion is lignite in the Eastern Mongolian province and coking coal in the South Gobi basin.  相似文献   

16.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炼焦用煤为主。聚乎更矿区四井田位于木里煤田的最西端,经详查、勘探提交煤炭资源量2.5亿t,煤类为气煤、1/3焦煤、焦煤、1/2中粘煤、弱粘、瘦煤、贫瘦煤、贫煤、不粘煤。通过对下2煤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煤岩特征及煤类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内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含煤地层和上覆岩系的总厚度增大而增高,在垂向上随煤层层位的降低而增高;四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其煤类分布总体表现北东到南西沿煤层倾向变质程度逐渐增高,沿煤层走向呈带状分布,但在井田边界断层附近煤的变质程度要比其它地段相同深度煤层的变质程度稍高;四井田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部分地段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CV-AAS)、显微镜光度计和煤化学等方法,对江苏徐州大屯矿区张双楼12-1号钻孔腐泥煤(太原组17号煤层)和龙固煤矿腐植煤(太原组2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徐州大屯矿区腐泥煤中藻类体含量很高,是典型的藻煤,其挥发份产率和氢含量是腐植煤的1.5倍;腐泥煤的Sr/Ba为1.43,腐植煤为0.48,揭示该腐泥煤是在比较开阔的海水中形成的;腐泥煤和腐植煤中的不相容元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具有一致的Pb显著富集、Ti显著亏损的分布特征,其稀土元素丰度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形态相似,均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腐泥煤中Ce和Eu元素未发生价态变化,腐植煤中Eu显示负异常。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兖州煤田下组煤深部开采受奥灰高承压水威胁以及当地大型煤化工企业生产用水量大的现状,在已进行的水文地质勘探及放水试验基础上,评价奥灰富水性,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奥灰疏水降压数值模拟研究,提出水煤共采观点。研究结果表明:兖州煤田深部奥灰水压高,合理布置水煤共采孔,可以实现奥灰水位的有效疏降,疏降中心区水位最大降深可达110 m,突水系数显著下降,提高了下组煤开采的安全性;同时可提供煤化工43200 m3/d的供水量,能达到可持续的、水资源保护性的供水效果,实现下组煤的水煤共采。  相似文献   

19.
新疆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煤炭资源丰富,煤种以25号焦煤为主,井田内梅斯布拉克河由北向南从中部穿过,若预留河床煤柱则要减少焦煤资源量800万t,不留则会导致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化,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及相关规范,计算导水列隙带高度为190.23m,在煤炭正常开采时,其下部272.77m是安全的,预计可解放河订煤柱500万t.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黔西煤田白岩脚矿区龙潭组主要煤层进行化验分析,认为矿区煤中硫含量从低到高均有分布,垂向上自下而上逐渐降低,平面上9、14及15煤总体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趋势,4煤层则表现为西南部相对较高;硫的赋存形态以硫化物硫为主,沉积环境控制了煤中硫的含量及各种形态硫的分布;9、14煤层以硫化物硫为主,脱硫效果良好,15煤层以有机硫为主,脱硫效果一般。建议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对低硫煤和高硫煤进行配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