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站选址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述了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站选址的基本要求。并对一些候选站址的高空大气含水量及有关气象因素进行了计算和统计,给出国内候选站址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2.
优良站址的选择是射电望远镜完成既定科学目标并实现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影响射电望远镜选址的主要因素包括电磁环境、水文、气象、地质条件、隔离性与可及性等。对于射电天文观测而言,来自宇宙天体的射电信号往往极其微弱,对望远镜系统及设备的灵敏度要求极高。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子通讯设备越来越多,无线电干扰源呈爆炸式涌现。在射电望远镜选址工作中,进行电磁环境监测,选择一个电磁环境良好的站址,对于射电望远镜实现常规观测运行、获取有效数据资料至关重要。同时,电磁环境监测结果也是射电望远镜接收机系统研制、站址电磁环境及无线电宁静区立法保护的重要依据。中阿天文学者和技术人员历时1年半完成了16个候选站址的初步勘察,并对优选出的3个主要候选站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电磁环境监测工作,获得了大量可靠数据。中阿双方依据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并结合各主要候选站址的水文、气象、地质及道路等条件,最终将位于Talacasto戈壁的3号候选站址确定为中阿CART射电望远镜的建设站点。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近一年来CSRH项目的选址工作进展,其中包括无线电环境干扰测试、应选站址的多方面调研、站址的地质勘测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视宁度参数r0是现代天文选址中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而差分像视宁度监测仪(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DIMM)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测量视宁度参数r0的天文仪器。详细介绍了可进行长期视宁度监测的DIMM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讨论了目标星指向、自动导星、自动测量和数据保存等部分。长期视宁度监测DIMM系统的部署,有助于分析已选站址或候选站址的本征视宁度,评价一个站址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天文选址的主要参数及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金良 《天文学进展》1994,12(2):126-132
大口径地面光学和红外望远镜必须安装在具有良好大气条件的观测台站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率,因此仔细地选择天文观测站址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总结了选择一个好的站址需要考虑的各种参数,着重对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即大气视宁度和大气积分水汽含量的各种测量方法作了介绍,最后提出了在天文选址中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项。  相似文献   

6.
Bootes,牧夫座,一个天文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 高美古,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址,纳西语中“适合看星星的地方”。 2011年。这两个毫不相干的名字被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叙述了夜天光亮度指标对评价天文站址的重要性后,介绍了在丽江高美古站进行夜天光亮度测量的原理和具体方法,给出了在1996年1-3月在该处实际观测的结果为63或.86,并将这结果与世界上部分著名天文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据云南省气象台提供的过去10年中省内各气象站云量观测统计出的晴天日数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测站,可以看出云南省内潜在着的最好的夜间光学人卫观测站址可能位于华坪、宾川、姚安、元谋、弥度5个气象站附近。文中还采用1950年至198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
J.W.V.Storey 《天文学报》2006,47(4):407-409
南极洲高原的天文开发在过去的10年中有了显著的进展.大的天文设施已在南极(South Pole)的Amundsen-Scott站运行,更具威力的望远镜已在计划或正在那儿建设,然而由于一些重要的原因,高原站址冰穹A(Dome A)和冰穹C(Dome C)对多种天文学科似乎比南极更具有利条件.2005年1月中国对冰穹A的成功考察,加上2005年以整年运行为目的的法/意Concordia站在冰穹C的开启,已为南极洲天文学创造了激动人心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
星地无线电双向时间比对模型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地时间同步是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是实现卫星导航定位的基础.针对星地时间同步问题,讨论了一种星地无线电双向时间比对方法,详细推导了该方法中星地上下行伪距的归算模型,给出了星地钟差的实用计算模型.该方法通过上下行伪距求差.消除了对流层延迟,卫星星历误差和地面站站址坐标误差等共有误差影响,与信号频率有关的电离层延迟也被很大程度地削弱,从而大大提高了时间比对精度.最后,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星地无线电双向时间比对精度能够达到约0.34ns,验证了理论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13mm低温制冷谱线接收系统和星际水分子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兴武  李素琴 《天文学报》1999,40(2):193-198
为了开拓短厘米波单天线星际分子的观测和研究,在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射电望远镜13mm低温制冷接收机的基础上,配置了声表面波频谱仪和谱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了13mm低温致冷谱线接收机.接收机前端是一个工作在低温20K的低噪声放大器,本振是22GHz的锁相源.接收机的平均噪声温度为50K.后端是一个宽带的(40MHz)高分辨率(40kHz)的声表波频谱仪.利用这套系统观测了一批已知的水脉泽源,观测系统正常,结果合理.观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天文站良好的站址和25m射电望远镜给厘米波段星际分子谱线观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云台射电室的前身是新技术室里的一个小组,1972年开始活动,最初只有2—3人。1975年自行研制成功一台3.2厘米波长的场强仪,在选择太阳射电观测站址和培训技术队伍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1977年安装了波长3.2厘米的太阳射电望远镜(北台研制),开始了太阳射电试观测。1978年经上级决定成立射电天文研究室,同年按照全国天文规划的建议把陕台的太阳射电工作合并到云台,陕台的二台太阳射电望远镜运来云台,其中一台波长8.2厘米的太阳射电望远镜重新安装调试后投入常规观测,直到今日。1979年的电室开始进行声光型太阳射电频谱仪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声光实验装置和宽频  相似文献   

13.
使用移动式亚毫米波望远镜(POST)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200米的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射电天文观测站址测量地球大气492GHz频率处天顶方向的不透明度(τ0)的结果.在1999—2000年冬季和2000—2001年冬季的两个观测季节内累计共进行了约870个小时的测量,取得了25842组τ0的有效数据.对数据的统计表明,观测季节内τ0值主要分布在1.5—3.0之间.观测时段内大气不透明度τ0≤1.0的时间比例约占3%.在给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将所测量的亚毫米波不透明度与国际现有亚毫米波台址的不透明度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4.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WFST)是采用主焦式光学设计、2.5 m口径、具备强大巡天能力的望远镜,可以开展大规模图像巡天,用于刻画银河系和近邻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普查太阳系天体和外部构成、开展时域天文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结合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光学系统的透过率、西藏阿里站址的大气透过率和冒纳凯阿台址的天光发射谱,比较不同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量子响应曲线、读出噪声和不同曝光时间情况下,不同类型天体在u、g、r、i、z和w波段的能谱响应,分析各个波段测光信噪比,优化确定CCD响应曲线和用于太阳系天体巡天的白光滤光片(w)设计.分析结果显示:蓝敏CCD对探测超新星等高能爆发暂现源有优势,但在r、i、z波段效率降低,从而降低这些波段的巡天探测灵敏度.光学宽带CCD响应曲线兼顾蓝端和红端能谱响应,在相同观测时间内,可以实现比蓝敏CCD更高的巡天灵敏度.采用宽带CCD响应曲线,结合估算的WFST系统光学成像效率及站址的天光和消光,计算给出了巡天观测对太阳系天体(G2V恒星光谱)、椭圆星系(E)、漩涡星系(Sbc/Scd)、不规则星系(Im)、类星体、I型和II型超新星的探测灵敏度.通过调节w波段的带宽和中心波长,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天体的能谱响应信噪比最大化.综合比较,确定w滤光片的优化设计波长范围为367–795 nm.最后,计算给出了各波段长期巡天图像数据叠加的探测灵敏度随曝光时间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恒星天文台址两项主要指标(可供天文观测时间及星像抖动的大小)在观测过程中,各国所采用之不同定义、观测和归算方法以及其间的可对比性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讨。最后将3002米山峰、2645米山峰所得到的各项观测结果与世界优良及潜在台址进行了比对。我们认为滇西宾川的两个潜在台址大气宁静度较好,星像抖动方差平均值~0″.4,接近在智利的两个优秀天文台,处于世界上等水平;可供天文观测的时间优于加拿大的Kobau山,次于美国的Kitt Peak和西德——西班牙的Calar——Alto山天文台,属中等偏下水平。总的看来,此二潜在台址在世界优良台址中处于中等水平,而对于我国南方或北半球30°N以南地区而言,可能是较好的站址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际上多波段巡天工作的进展。其中,x射线波段列举了至今主要的x射线卫星,特别介绍了ROSAT、ASCA、Chandra和XMM—Newton的情况;光学波段主要介绍了SDSS、DEEP以及2df的星系和类星体巡天;红外波段主要介绍了2MASS和SWIRE巡天;射电波段主要介绍了NVSS和FIRST巡天。根据光谱能力和观测模式,提出了LAMOST的选题目标,分析讨论了LAMOST可以开展的交叉证认工作。  相似文献   

17.
GPS卫星的激光测距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华冠 《天文学进展》1998,16(4):251-259
简述了SLR和GPS跟踪技术的发展概况。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对GPS-35、36卫星的激光测距进展和应用研究的情况。给出了残差分析的初步结果,并指出了目前GPS卫星的稀少的激光测距资料对卫星精密定轨和站坐标的解算是有价值的。同时,也简单地评述了GPS卫星的微波和激光跟踪技术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建议联合利用GPS-35、36卫星的SLR和GPS观测资料来开展有关的应用研究。最后,对今后的应用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配置在云南天文台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的高分辨光球CCD图象系统的总体性能、硬件配置、附加光学系统和软件。给出了它的技术检测和试用结果。最后提出了若干改进和完善的考虑,以及对有关观测和研究方面的一些预期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配置在云南天文台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的高分辨光球CCD图象系统的总体性能、硬件配置、附加光学系统和软件。给出了它的技术检测和试用结果。最后提出了若干改进和完善的考虑,以及对有关观测和研究方面的一些预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康熙 《天文学进展》2011,29(1):1-18
对银河系内卫星星系进行全面的"人口普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发现了二十几个卫星星系,其光度范围分布很广,最暗的矮星系比球状星体还暗。叙述了卫星星系的光度分布、空间分布和动力学性质。总结了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星流和伽玛射线在研究银河系结构和暗物质性质方面的贡献。表明了卫星星系的统计分布能用来很好地限制冷暗物质理论和星系形成的相关物理过程,同时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