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气候变化与生计的关系,对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降低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不同领域敏感性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科学内涵和研究框架,重点分析了敏感性表征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是指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程度,敏感性表征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人类健康、牲畜、资产和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人群敏感性表征具有差异性。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随着发展程度提高而下降,生计多样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助于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生计敏感性多为脆弱性研究的一部分,常以可持续生计分析为框架,运用指标评估法进行综合评价。未来研究需要完善敏感性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加强适应的有效性评估,以及开展跨区域或跨时段的生计敏感性对比研究,重点关注生态脆弱和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关于气候变化、生计和贫困研究的认知。研究者采用生计透镜的方法,评估气候变化与多维角度的贫困之间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作为“威胁放大器”,对于贫困人口及其生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同时强调了气候变化可能产生新的贫困人口类群。通过对气候变化政策响应的综述,得出气候变化政策响应通常并不能使贫困人口受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是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领域。全球气候变暖将加速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引起水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而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洪涝灾害威胁更加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和水工程安全4个方面分别阐述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是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领域。全球气候变暖将加速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引起水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而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洪涝灾害威胁更加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和水工程安全4个方面分别阐述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雪山地区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的感知认识。结果表明:居民对玉龙雪山地区气候变化的感知强度与科学研究结果总体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居民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影响的感知不很强烈,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影响到农作物长势和产量,但对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略有增加和作物生长期延长的感知却持较高赞同度。居民对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的感知强度总体上与海拔高度相关显著,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则与年龄显著相关。气候变化已促使山区居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农业经济,并积极参与山区旅游、外出打工,以弥补微薄的农业收入。同时,居民也期望政府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干旱和倒春寒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华明 《四川气象》2005,25(4):18-20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气象因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种类、地理分布、种植制度、农业灾害以及农业成本等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出了一种计算粮食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用以估测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该模式,根据1981—2010年闽东地区逐年气温降水推算粮食产量,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函数拟合等统计学方法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东粮食产量与气温相关不显著,而与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量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温升高,却可能造成产量的降低。聚类分析闽东粮食产量年型可分为歉收年、正常略少年、正常略多年和丰产年,闽东粮食产量主要年份为正常略少或略多,大多数年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粮食产量评价结果与历史实况较为一致。本文推算的粮食产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出不同气候年景对产量的变化影响,是一种较为便捷和实用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根据近100a沈阳气候资料,对沈阳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沈阳的影响;在对沈阳未来10a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对气候变化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讨论了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并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些对策将促进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山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地理单元村落的农户为调查对象,进行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的感知及适应策略等调查,采用感知强度公式及专家打分法分析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以及所采用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961—2013年湟水中游气候变化整体趋于暖干化,有84%的农户认为气候变暖,并对其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地理单元,农户对气象灾害的感知有明显差异,川水地区农户对沙尘的感知最强,浅山地区农户对虫害的感知最强,而脑山地区农户对连阴雨的感知最强;不同海拔高度的农户对适应策略的选择不同,川水地区农户主要采取“生产性+生活性+保障性”组合适应策略;浅山地区农户主要采取“生产性+生活性”组合适应策略;而脑山地区的农户则主要采取单一的“生产性”适应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南县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河南县的气象和牧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和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河南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降水量连年偏少,牧草产量逐年下降,加上草原鼠虫害影响,加剧了草畜供求矛盾。科学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实现草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讨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单产问题。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与粮食单产的关系;其次,根据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特点,构建气候变化指数;第三,使用1989—2006年南京局地粮食单产,历年气象资料等数据,运用非线性逻辑型平滑迁移回归(LST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结论为:(1)降水强度偏小时,科技投入可以促进粮食单产的提高;(2)当气候变化指数超过某一范围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迅速抵消科技贡献,使粮食减产。气候变化正在频繁的影响粮食单产,近年表现更加明显。政府需要加大对气候预测的投入力度,保障未来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高温热浪、低温灾害)和农业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从农业生产潜力变化、作物种植制度变化和作物品质变化等方面阐明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和中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农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出了当前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需要重视的方面,为确保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及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气象因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种类、地理分布、种植制度、农业灾害以及农业成本等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根据近100a沈阳气候资料,对沈阳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沈阳的影响;在对沈阳未来10a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对气候变化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宁夏22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宁夏人体舒适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9a区域气候变暖对宁夏人体舒适程度的影响总体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舒适日数增加,冷不舒适日数减少。近49a中,2001—2009年是相对最舒适的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舒适日数开始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冷不舒适日数基本相同,冬季冷不舒适程度下降。宁夏冬季很冷日数呈下降趋势,冷日数呈上升趋势,冷不舒适程度下降。春季舒适日数增加,夏季和秋季的舒适度日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风电场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际评估风电场对局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短期和较长期的可能影响,并且将其影响与人类排放的影响作简单的对比.大量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风电场的运行明显减小下游风速,同时随局地近地层稳定度的不同也造成下游温度明显上升或下降.一些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建立大量大型风电场,例如假定全球使用风能占总能源10%以上,即全...  相似文献   

19.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影响的新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人类安全、生计与贫困的影响,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给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增添了额外的负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增大。21世纪的气候变化,将继续加剧现有健康问题,增加人类的迁徙,放大冲突的驱动因素的影响,对许多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造成不利影响,给小岛国和有很长海岸线国家的领土完整带来风险;整个21世纪,气候变化将减缓经济增长,进一步威胁粮食安全,使减贫更为困难,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徐国昌 《干旱气象》2008,26(1):13-16
根据气候和海平面变化,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和环太湖地区距今53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的兴衰。作者认为,良渚文化时期是全新世中期,气候相对比较温凉干燥,海平面相对比较低的时期,为良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新世中期第四个(最后一个)千年尺度暖湿气候期,造成江河湖泊高水位或海侵,使该地区成为水泽环境,导致良渚文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