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异重流沉积新发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水下重力流沉积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和油气工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深湖相沉积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滑塌浊积岩的重力流成因砂岩.其沉积特征为一系列向上变粗的单元(逆粒序层)和向上变细的单元(正粒序层)成对出现;每一个粒序层组合内部的泥质含量变化(高-低-高)与粒度变化一致;上部正粒序层与下部逆粒序层之间可见层内微侵蚀界面;砂岩与灰黑色纯泥岩、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互层;粉砂质泥岩层内也表现出类似的粒度变化特征.通过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认为该岩石组合形成于晚三叠世深湖背景下的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沉积.其沉积产物--hyperpycnite(异重岩?)以发育逆粒序和层内微侵蚀面而区别于其它浊积岩,逆粒序代表洪水增强期的产物,上部的正粒序层为洪水衰退期的沉积,逆粒序-正粒序的成对出现代表一次洪水异重流事件沉积旋回;层内微侵蚀面是洪峰期流速足以对同期先沉淀的逆粒序沉积层侵蚀造成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异重岩的发现,不仅为探索陆相湖盆环境下的异重流沉积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且对于深水砂体成因研究、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富油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成藏的基本地质要素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烃源岩、沉积体系、储盖组合、储集性能、构造以及湖盆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及控制作用。受深湖分布控制的有效烃源岩生烃区及南北两大沉积体系是油气主要的富集及储存场所,并在完整连续的湖泊—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中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及相应的储集空间。明确了南北两大沉积体系分别控制着储集砂岩的类型、岩性、物性及其展布规律,探讨了延长组油藏的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3.
付锁堂  邓秀芹  庞锦莲 《沉积学报》2010,28(6):1081-1089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积体系,砂带围绕三角洲呈群状、带状分布。厚层砂体成因复杂,总体上可称作深水重力流—牵引流沉积复合体,包括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底流改造砂体5种成因类型,其中以重力流沉积组合为主,但白豹及其北部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夹重力流沉积。不同成因的砂体纵向叠加,横向复合连片形成了稳定分布、规模宏大的砂带。厚层砂体的形成、展布方向、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湖盆底形及构造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总被引:129,自引:11,他引:1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广泛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其总体沉积特征为:沉积体系及相带发育完整;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高;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动植物化石及生物遗迹构造。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具有复杂分支与决口历史,因此常呈交织状,受分流河道冲蚀作用的影响,河口坝不发育。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湖盆坳陷回返期。通过对岩相组合、骨架砂体的几何形态及盆地古地理背景的综合分析,认为延长组的环境演化反映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过程。曲流河三角洲可形成良好的储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大型坳陷型湖盆。湖水的升降影响着湖盆水体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沉积体系发育分布,进而影响全盆地晚三叠延长统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古生物化石的鉴定,结合古生物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古生物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确定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是一个最大水深不超过60 m的浅水湖盆,属于温暖潮湿的淡水-半咸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可以划分为预测古水深1~2 m的河流-沼泽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3~15 m的滨岸-河口三角洲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15~35 m的浅湖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在35~60 m范围的半-深湖生物相带。这些生物相带的划分,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奠定了基础,为盆地延长组沉积边界、盆地内沉积体系发育展布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早期是一个大型的内陆汇水盆地,厘定物源方向对于恢复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古水流方向及轻重矿物的组合特征及展布等分析,发现延长组长9-长101沉积期有4个物源方向,即东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其中东北、西北方向物源占明显优势,影响范围较大;东部、南部物源影响范围较小.纵向上,长101沉积期到长9沉积期,东部物源影响范围略有扩大,西部物源影响范围有所减小,南部物源从西南方向迁移至正南方向.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中广泛分布着浊沸石胶结物,其形成的次生溶蚀孔隙已成为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黏土矿物X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微观分析和宏观统计研究,初步认为延长组浊沸石主要分布于物源来自盆地东北部老山的三角洲中,其成因与盆地北部阴山造山带火山活动形成的凝灰岩和火山碎屑的成岩变化有关,它们呈孔隙式充填或交代碎屑长石,形成具有多期性。  相似文献   

8.
负载构造是一种重要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具有重力(密度差)作用是主要驱动力、变形发生在密度倒置的岩性界面等特征。根据变形构造与母体是否分离把负载构造分为3类:一是未分离的负载构造,包括重荷(模)构造、火焰构造、枕状构造、水滴状构造及底辟(挤入)构造;二是分离的负载构造,包括砂球(假结核)、砂球层、泥球;三是复合型负载构造。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岩心及露头中发现了大量的负载构造,通过对不同类型负载构造的特征描述、形成条件及触发机制分析,认为负载构造是地震和重力作用双重机制作用的结果,除了重力作用外,地震扰动是形成多种变形构造的主要原因,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印支期构造活动较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湖泊风暴沉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山林  窦伟坦 《沉积学报》1999,17(12):758-762
首交 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世晚期延长组长二段湖泊相风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本区确泊风暴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三叠世未期风暴岩发育的构造与气候背景及共分布规律,重新确定了长二段沉积期的湖泊边界和古地理格局。同时指出风典岩发育区是良好岩性或一岩性圈闭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盆地周边地区的露头资料,以及长庆油田长时期对延长组的油气勘探经验,编制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及...  相似文献   

12.
杨晓萍  裘怿楠 《沉积学报》2002,20(4):628-63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 6储层中广泛分布浊沸石胶结物,包体测温结果表明其形成温度在 6 0~ 70℃之间,主要形成于早成岩阶段B期。浊沸石形成以后,有机质脱羧作用形成的有机酸对其溶蚀,并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勘探结果证实延长统找到的油藏大部分都聚集在这些浊沸石次生孔隙中。因此,关于浊沸石胶结物的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对延长组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从沉积微相研究入手,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及铸体薄片、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从而达到通过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来预测浊沸石分布规律。最后通过研究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特征,预测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分析及野外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触发机制、沉积过程、沉积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存在滑动岩体、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及泥质碎屑流沉积5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各类型的沉积物特征明显。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垂向组合可分为5类,研究区重力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三角洲前缘沉积阶段、滑动阶段、滑塌变形阶段、砂质碎屑流及泥质碎屑流形成阶段以及浊流形成阶段。滑动、滑塌砂体多呈孤立透镜体状,砂质碎屑流砂体多以扇沟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浊流砂体多分布在扇沟道的前端或侧翼,呈席状砂展布。深水重力流砂体垂向叠置厚度大,可形成规模大的油藏,大大扩展了深湖的勘探范围。研究区长6、长7油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储集层物性较好,含油性好,是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震积岩是具有古地震记录的岩层。根据大量岩心观察,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广泛发育震积岩沉积标志,如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液化卷曲变形、砂球枕构造、泥岩撕裂屑、滑揉构造等。详细分析了各种震积岩特征及其分布,初步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震积岩垂向沉积序列,包括:A段为下伏未震层;B段为微同沉积断裂层;C段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层;D段为液化砂岩脉和砂岩墙段;E段为砂球枕及碎块层;F段为液化均一层和G段上覆未震层。震积岩的首次发现为研究盆地周边构造演化强度和期次提供了佐证,同时震积岩也是一种潜在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选取了地层厚度、较深水沉积岩含量、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和沉积构造分布等单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上下2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以发育多水系、多物源注入的环湖分布的多个三角洲为特色,东北部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较为发育。长92沉积期,半深湖沉积在盆地内较为局限,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达到最大范围,湖岸线向陆推移,湖域面积扩大,半深湖沉积较发育。由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的过程,由此在长92的顶部沉积了一套具有生烃潜力的油页岩。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录井剖面、测井曲线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识别出5种不同成因类型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区域上分布稳定的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LSC2、LSC3、LSC4)。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指出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最为密切,有利储层发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基准面升降转换位置发育的湖相泥、页岩为良好的烃源岩及盖层。  相似文献   

17.
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入手,通过对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冲断带汭河—陇县—麟游露头剖面和前陆斜坡带延河剖面上三叠统延长组典型露头剖面的观测与对比,以及显微镜薄片分析,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前陆不同构造带在沉积层序演化、砂体展布及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及主控因素。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10—长2下部油层组可划分为3个湖侵体系域和3个湖退体系域。沉积砂体集中发育在湖侵早期和湖退阶段。前陆冲断带近秦祁造山带物源区,坡度陡,砂体沉积受构造作用控制,发育近物源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快速入湖,砂体厚度大,砂岩粒度较大,岩屑、杂基含量较高,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前陆斜坡带距离北部阴山褶皱带物源较远,坡度缓,砂体沉积受湖岸线迁移控制,发育远物源曲流河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大,沉积相变化频繁,砂岩粒度较小,杂基含量较低,后期成岩作用产生次生孔隙,可成为较好储层。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我国典型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其油藏呈现出储层致密、储集砂体预测难度大、成藏机理复杂等特征.目前,根据勘探开发实践,长庆油田成功实现对渗透率大于0.3×10-3μm2油藏的开发,目前正在开展渗透率为(0.1~0.3)×10-3 μm2致密砂岩储层的技术攻关.笔者结合国外最新致密油气资源研究成果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从延长组致密油分布、致密油流体特征、赋存状态、储集体和致密油形成的控制因素入手,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形成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延长组致密油形成的控制因素:①长7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广,生烃强度大,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供给和资源基础;②大面积广泛展布的复合叠加的碎屑岩储集体,为致密油藏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③油页岩与致密砂岩互层共生,形成了近源成藏的有利配置关系;④成藏期生烃增压,致密储层石油充注程度高,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运移动力.  相似文献   

19.
笔者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野外砂岩墙和岩心砂岩脉的特征,初步阐明了砂岩墙(脉)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早期沉积的未固结细粒砂岩在后期地震诱发下液化,同时砂体内压力迅速增加,在围岩层的裂隙处闪电般贯入,形成砂岩墙(脉)。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砂岩墙具有构造指示意义,同时对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