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农业生产利用和畜牧业生产利用的交错混杂利用是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大特点,也是农牧文明交融发展所需的过渡历程。研究与思考农牧交错区域土地利用带来的诸多问题是土地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域土地利用的区域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的了解,提出多项改善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方式、方法,力求使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升、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花林  李波 《地理研究》2008,27(2):294-304
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考虑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空间变量,建立了不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中转为耕地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和农业气候区;转为草地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到乡镇中心的距离;转为林地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和海拔;空间异质性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时间变量共同影响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解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能力;通过对草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得出空间统计模型能较好地揭示不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苏木)为研究单元,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北农牧交错区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草场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深入研究其脆弱环境形成过程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孰轻孰重,对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和辽宁西部的朝阳为样本点,选取反映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脆弱环境和土地荒漠化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东北农牧交错区脆弱环境和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综合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强度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5.
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和干燥度指数是在经度方向上控制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降水、土壤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及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盈亏量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内作物生长季期间土壤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情形。结合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布,提出了5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6.
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和干燥度指数是在经度方向上控制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降水、土壤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及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内作物生长季期间土壤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情形.结合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布,提出了5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7.
以北方农牧交错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198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通过统计模型重建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综合评价二者动态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影响。研究区土地整体处于准平衡态势,各地类双向转换较频繁;耕地与草地的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起支配作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逆转了天然植被(包括草地与林地)整体减少及耕地与未利用地增加的局面,使各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这可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在人为过度经济活动的干扰和脆弱自然因素影响下(如疏松的地面组成物质、气候的连续干旱多风或暴雨等),正在继续蔓延,其影响的范围日益加大,因而监测其发展趋势,掌握其动态变化的规律乃成为当前各国荒漠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等选择我国在生态上较脆弱,气候上较敏感的河北省北部丰宁县及内蒙东南的多伦等地进行沙质荒漠化发展趋势的研究,经过野外调查监测和室内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北  相似文献   

9.
张军涛  李哲  郑度 《地理研究》2002,21(1):54-60
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区属于环境变化的过渡区域和敏感区域 ,是最容易感受气候变化的地带之一。该文运用小波分析方法 ,对 5 0年代以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典型站点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进行了分析 ,主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和规律 ;区域和样地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与温度的时空变化是导致土地退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在人为过度经济活动的干扰和脆弱自然因素影响下(如疏松的地面组成物质,气候的连续干旱多风或暴雨等),正在继续蔓延,其影响的范围日益加大,因而监测其发展趋势,掌握其动态变化的规律乃成为当前各国荒漠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等选择我国在生态上较脆弱、气候上较敏感的河北省北部丰宁县及内蒙东南的多伦等地进行沙质荒漠化发展趋势的研究,经过野外调查监测和室内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虽然在局部地区进行治理后已开始逆转,但总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因此,荒漠化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张军涛  李哲  郑度 《地理科学》2001,21(4):297-300
水分条件是决定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之一,也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依据最新的数据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三维图形表达了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典型站点的年干燥度以及在年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Kira指数,湿度指数和NDVI植被指数说明了农牧交错区植物生长,分布与水分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LUCC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   总被引:135,自引:15,他引:13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LUCC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本文综述了2002年8月在南非德班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2002年区域地理大会"上有关LUCC的主要研究成果,认为国际上LUCC研究在应用RS、GIS技术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评价与制图;农村与农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力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取得最新进展,反映出LUCC研究范围在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在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交织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共同推动的核心研究项目。近年来我国学者在LUCE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就我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方法及应用、驱动机制、变化影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研究尺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5~2000年间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多分布在北部风沙滩地区,表明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对活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但局部地区恶化也相当严重,且在县级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在大的区域尺度上北部风沙滩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强于南部丘陵沟壑区。导致生态环境变化(改善和退化)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转变,其中治沙种草与防护林体系建设对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4.8%。  相似文献   

15.
北方生态脆弱区农户兼业对耕地利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户兼业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基于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生态脆弱区农户兼业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研究区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农户兼业现象十分突出,而兼业程度不同的农户,其经营土地的方式差异明显。非农就业户通过将其土地转给其他农户而脱离了农业耕作,这同时满足了其他农户扩大土地经营面积的愿望。种植结构差异不大,均体现为劳动生产率高的作物具有优势;对于有耕地利用行为的纯农业户、I兼型农户和II兼型农户,随着兼业程度的增加,物质投入增加,说明农户兼业使其资金约束减小,增加了资金投入能力,但是在劳动力约束下,兼业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减少,且务农劳动力"妇女化"、"老龄化"和"文化低"等现象突出;作物单产和土地净收益纯农业户大于兼业农户,说明劳动投入对土地产出更为重要。文章最后认为建立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与耕地利用相互协调的机制,是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64,自引:16,他引:164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因 ,因而是全球变化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评述了中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应把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动态模型、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以提高中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较,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09,自引:8,他引:109  
20世纪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是当今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比较系统地收集,整理并校准了民国与1949年以后的各种土地利用调查、普查与遥感资料,对土地利用变化概貌、耕地、林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等进行了统计与比较分析,用比较翔实的数据揭示了20世纪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