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川东腹地浅丘陵地区的城市发展建设,说明了空间格局在景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安居区琼江河岸线生态景观规划方案为例,运用景观仿生的方法分析了当地环境维护、改善与建设生态田园城市总体景观规划构想的可能性,阐述了景观生态格局在安居区新城建设中形象塑造和城市景观建设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现今城市中河道利用的现状和不合理的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在发挥城市河道防洪作用的同时,应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规划相结合,提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理念和原则,并针对目前城市河道景观整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方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现代黄河三角洲体上几种主要景观类型在不同环境单元上的空间分布差异,探讨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从遥感影像数据中提取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4期土地覆被景观类型数据,其代表不同的景观生态类型, 采用区域质心函数计算其重心及其演替迁移距离和迁移方向,通过分析,归纳出3种演替模式,为认识人类活动对新生湿地植被演替的影响和制定湿地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展开了较全面的阐述和探讨,广泛引用、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提出探索我国历史文化城市中的城市设计与景观环境保护的一些相关思考,以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紧迫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邢晓彬  段芳  邢晓东 《地下水》2012,(1):162-164
城市道路景观展示城市风貌,同时作为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直接体现,反映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针对包头市钢铁大街道路景观的现状,从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道路景观的要素,探讨钢铁大街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找出设计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物质建设及文化建设两方面改进的措施,以期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城市把塑造城市特色作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手段,城市特色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褒义的、形象性、艺术性的概括,城市特色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感受,并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对该城市所具有的个性风貌特点认识的一种感性特征。在景德镇建镇千年之际,我参与了陶艺公园的环境设计,本文结合景德镇陶艺公园的环境设计,探索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特色文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然灾害对城市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日趋受到关注。城市景观结构和空间形态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区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成为城市生态风险及可持续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明晰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基本概念内涵及单一、综合自然灾害作用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城市地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与景观格局—过程之间的逻辑关联,综合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及其在城市生态风险评价、自然灾害生态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相互影响机理探索、景观时空尺度分异与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估模型与情景模拟等三大重大研究趋向,以期实现基于景观优化的城市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防范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城市把塑造城市特色作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手段,城市特色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褒义的、形象性、艺术性的概括,城市特色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感受,并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对该城市所具有的个性风貌特点认识的一种感性特征。在景德镇建镇千年之际,我参与了陶艺公园的环境设计,本文结合景德镇陶艺公园的环境设计,探索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特色文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人类高强度活动区——城市水资源系统特点和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探讨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计算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控制断面径流量计算、控制断面水质指标计算、控制目标方程和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以郑州市为应用范例,介绍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应用及水环境调控对策制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5,(10):I0001-I00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全国勘察设计和整个建筑行业不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且学习和借鉴了世界其它民族先进的建筑技术、艺术和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尊重资源的理念,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建筑内涵。建筑学告诉人们,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并且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有句经典的话:“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