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六月下旬到九月初,我省发生了六次范围广、强度大的暴雨天气,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七月十三日前后的大范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省共有一百三十八个县(市、区)约二千万人受灾,五十七个县城七百七十六个场镇被淹,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八一年入汛后频繁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八三年全球性气候异常概况:一九八三年,世界上许多地方出现了大规模的气候异常。如我国春夏季持续多雨低温,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印度猛烈的暴风雨使19个邦遭受风灾和洪灾;欧洲暖夏明显,旱涝不均;北美继冬春暴风雪之后,夏季又遭热浪袭击;南美遭到本世纪最严重的洪水侵袭;非洲大面积长时间干旱极其严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6月江西省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日照略偏少。主汛期主要特点是入汛早(3月23日入汛,较常年提前9 d),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多,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局部灾情重。4月全省总体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少。月内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暴雨天气过程间歇短,累积降水量大,局地降水强度大。昌江、抚河、赣江等多条河流水位超警戒线,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长期阴雨寡照天气,对江西省油菜成熟、收晒以及蔬菜等作物生长不利。5月全省气温与往年持平,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月内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不利于早稻晒田控蘖、油菜堆垛后熟与脱粒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广西严重洪涝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燕 《广西气象》2000,21(2):37-39
通过对1989-1998年广西出现的严重洪涝灾害灾情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近10a广西出现洪涝灾害的频率比1989年以前的30a高,特别是90年代,广西出现严重洪涝的周期比过去短,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巨大的特点,还提出一些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89-1998年广西出现的严重洪涝灾害灾情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近10a广西出现洪涝灾害的频率比1989年以前的30a高,特别是90年代,广西出现严重洪涝的周期比过去短,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巨大的特点,还提出一些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巧英  廖荃荪 《气象》1992,18(4):39-44
1991年,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南方春夏旱和北方秋旱以及江淮等地的秋冬旱范围大,部分地区伏秋冬连旱,旱情重;江淮一带梅雨早,雨势猛,强度大,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热量条件较好。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广东受灾重,风雹危害偏轻;低温冻害一般。综合看,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7.
河南大风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全省1961-2006年的大风天气资料和大风灾情资料,对大风灾情发生的地理分布特征,月、季、年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成因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风灾情日数年际变化大幅度增加,大风日数与大风灾情日数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大风灾情日数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5年4~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北少南多,日照北多南少;4~6月无全省性大范围洪涝,但6月17~23日出现了降水相对集中期,抚河流域、赣江上游、信江部分支流发生了较明显的洪涝;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出现了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且局地性、分散性特点较明显的暴雨山洪和河道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暴雨洪涝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84-2009年青海省暴雨洪涝气象灾情资料分析,发现青海省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每年的汛期,且6-8月为高发期。暴雨洪涝灾害由大到暴雨造成,具有强度大、突发性强、先兆特征不明显、落区离散、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引发青海省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天气条件,归纳总结了其综合预报指标,并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得到较好的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度陕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均接近常年。年内温湿变化较大,冬季冷湿,春季干暖,夏季正常,秋季暖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少南多;时间相对集中,春旱秋涝。暴雨日数及强度多于常年。春季第一场透雨异常偏晚,大部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旱;秋季出现明显的秋淋,渭河下游和汉江干流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夏季陕北、渭北出现冰雹天气,对秋作物造成严重损失。本年度降水量虽正常,但农作物生长关键时刻,光、热、水三者资源配置不很理想,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相当,2005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湖北省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及社会经济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对湖北省暴雨频次、地形、河网密度、土地覆盖以及耕地面积、人均GDP、人口密度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得到湖北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图。利用近10年的灾情资料对风险预估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本文统计的基于GIS的湖北省洪灾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吉林省洪涝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洪涝灾害是我省自然灾害中损失最大的灾害之一。特别是进入90年代 ,洪涝灾害在我省的发生频率较高 ,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同70、80年代相比较 ,90年代的洪涝灾害具有频率高 ,强度大 ,范围广 ,损失重等特点。本文对90年代我省洪涝灾害的特征进行了分析。2洪涝灾害的特征2 .1洪涝发生频率高尽管90年代我省的旱涝交替出现 ,但洪涝灾害的频率明显多于70年代和80年代 ,这10年中以1991、1994、1995、1998年最为严重 ,尤其以1995年和1998年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3.
1995年盛夏7月辽宁省降水特征是主讯期来得比较猛,降水集中、强度大。强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后期,全省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较常年偏多5.7成,仅次于1963、1964、1975、1985年。特别是辽河流域较常年偏多5~10成。由于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造成辽宁省特别是辽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辽河流域有多站出现了1951年以来的月降水量极值,为近40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和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巧英  赵振国 《气象》1989,15(4):33-37
1988年,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干旱范围广,发展速度快,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重。汛期,嫩江、西江发生大洪水,长江出现大秋汛;局地暴雨频繁,灾情较严重。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正常或偏高,冬暖春寒,盛夏酷热,秋季温度高,热量充沛,霜雪冻害轻。年内登陆台风稍偏少,风雹灾害偏轻。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异常偏高,根据全省29个气象站的资料统计,有20站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年降水量全省大部属正常年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部和南部偏少,中部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冬季偏多,春季偏少,夏季大部接近常年同期,秋季偏少;暴雨日数及强度接近常年,全省无大面积洪涝事件发生。苹果花期冻害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为严重花期冻害级别;盛夏陕南中西部遭遇严重干旱,干旱程度居50 a以来第3位;10—11月气候异常偏暖使部分地区的冬小麦出现冬前旺长现象。2006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16.
李川  芮景新 《四川气象》1996,16(3):6-10
1995年,我省大部地区降水比较调和均匀,年总降水量盆地大部正常或略偏少,仅 中部南充,遂宁-带偏少2-3成,干旱较严重,而川西高原的康寂地区偏多2成,造成局地严重洪灾害。本年度的干旱特点;以夏旱为主,夏旱面宽但持续时间短,因此与历年相比仍属一般夏旱年;春旱一般,伏旱轻而偏迟,具有伏秋连旱的特点。本年度的洪涝灾害具有偏晚发生,次数少而局地强度大的特点,8月9-12日、23-24日两次大暴雨过程,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肖风劲  徐良炎 《气象》2006,32(4):78-83
2005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年内没有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干旱,旱情较常年轻;但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江南西部、华南西部一度秋旱明显。汛期,暴雨洪涝灾害较常年偏重,西江、闽江、淮河流域及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渭河、汉江流域秋季出现特大洪水。年内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情重,台风灾害损失为1997年以来最严重。大风冰雹、龙卷风、雷击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局地灾害损失较严重,总体灾害较常年重,但比上年轻。另外,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和雪灾,年末山东等地出现严重雪灾。全国春季平均沙尘日数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  相似文献   

18.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娟1暴雨过程2019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9 d(表1),暴雨次数与常年同期(3.8 d)明显偏多。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其中3—9日和12—14日江西省先后出现2次暴雨、强降水集中时段,暴雨范围广、强度强,与前期强降雨区重叠度高,导致赣州、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7月3—9日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强大、累计雨量大等特点;全省过程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4—2020年丹寨地区6个乡镇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和21个区域气象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洪涝灾害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4—2020年丹寨境内共出现24次洪涝灾害,2015年6月8日洪涝灾害最重,2020年洪涝灾害最多;从月分布来看,最多最重主要在6月,最少为4月,后半夜(00—03时)是洪涝多发时段;暴雨日数与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基本相似。受地形作用的影响,洪涝灾害具有季节性、局地性强,成灾率较高,日变化明显等特征;扬武镇、排调镇、雅灰乡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相对较多,兴仁镇、南皋乡相对较少;中部以南的龙泉镇、排调镇、雅灰乡、扬武镇的洪涝灾害主要因夜间和持续性强降雨导致,而北部的南皋乡、兴仁镇的洪涝灾害主要因夜间强降雨导致。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旱涝灾害致灾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悦  周月华  叶丽梅  高正旭 《气象》2016,42(2):221-229
利用1960—2005年湖北省76个地区气象灾害的灾情普查数据和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湖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致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和频发区面积均明显少于干旱;干旱和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站次在1996年以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发生站次增加,而洪涝发生站次减少,且两种灾害均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1996—2001年湖北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干旱的累积增强效应导致农业经济损失出现跳跃性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洪涝的致灾强度呈准周期的起伏振荡,农作物受洪涝影响面积最大、损失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受害面积与农业经济损失的决定系数为0.8;受害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特征,且直接经济损失随受害人口增多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近年来人口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显著提高;急转干旱和急转洪涝主要发生在鄂西北和鄂东南的夏季,农作物的脆弱度增加,农业经济损失随受害面积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远小于仅发生干旱和洪涝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