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是一个山区较多的省份,尤其是环绕四川盆地的山脉和川西高原,海拔高、坡度陡;并且四川省降雨不均匀,这些因素导致四川省是一个饱受山洪地质灾害侵害的省份。因此,为了对四川省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环境和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提高防灾减灾水平,降低人身财产损失,建立四川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基于SuperMap GIS平台和Web技术建立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使用SuperMapGIS平台对山洪地质灾害等相关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利用Web技术对山洪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发布,将GIS技术的空间分析能力与Web技术的易用性、高扩展性、交互性和广泛用户群体性相结合。本文首先对四川省的降雨量、地表地形、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等各种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建立了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最后在预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在系统可视化的界面中,客户端可以通过选择日期作为输入参数传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通过模型分析得到所指定日期的山洪地质灾害危险等级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系统建设需求、系统构架、功能组成及数据集成建设、系统展示与应用六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研发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3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建设,旨在搭建一个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运作模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庆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信息服务及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预防关系民生安全,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平台技术、GIS三维空间技术及GNSS等先进技术方法,建设自动化预警平台,实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远程高精度监测,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为有效避险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建设应用,主要从系统建设关键因素、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已用于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的研究,探究地质灾害排查、监测、管理、防治的业务模式,依托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的建设成果,利用InSAR、WebGIS、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设计开发地质灾害监管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监管的技术与防灾减灾机制体制的融合,形成排查、监测、巡查、监管为一体的"群测群防"信息化工作体系。应用实践表明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管理的可视化、人员管理的实时化、项目监管的全程化、资料归档的自动化,提高了地质灾害监管和防治的工作效率,是一种高效并与"群测群防"机制相配套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陕县地质灾害信息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文档管理的不足,利用GIS技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以ArcEngine作为基础平台,利用C#语言进行应用二次开发,建立了集地质灾害信息的存储、更新、查询、分析和发布为一体的管理平台,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及应急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核心的滑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由多维度物联感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预警云平台构成。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湖南石门雷家山特大山体滑坡,为疏散群众封锁道路等应急联动提供了3个小时的预防窗口期,实现了特大型地质灾害下零伤亡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时刻威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实现对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十分必要。本文所开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针对滑坡灾害发生特点,综合运用GNSS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地质灾害体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自动化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结合多年开发与研究的成果,主要从系统总体设计、各功能模块、数据存储方式、数据中心软件设计与实现、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已用于铁路路基变形及矿区灾害监测与预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煤矿充填开采地表岩移观测站的建设设计进行研究,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煤矿地表沉降变形数据处理与预警系统,实现了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导入、动态管理、处理分析、查询、时间变化曲线图显示等功能,并通过了实例应用,更好地指导了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9.
基于CORS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以河北省CORS系统为基础,综合运用GNSS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光伏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可能由地表位移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形变分析,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现有系统无法兼容等现象,在国家林业信息化政策的推动下,本文以河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KanqGIS平台建设河南省林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林业数据处理自动化、林业办公网上自动化和林业信息共享发布。  相似文献   

11.
华蓥山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及面积大且区内降雨量丰富,建立相应的区域预警系统,可以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选择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并将其量化,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区域内已划分各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值,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地区实时监测降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降雨量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值。依托MapGIS平台分析生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降雨量危险性分级图和预警等级图,并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GIS云南滑坡灾害气象预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主要由降雨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现象.对云南近8年来的滑坡灾害数据和降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针对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耦合预警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WebGIS技术的耦合。运用新一代的RIA技术Silvedight.基于MapGISIGServer平台,在异步响应的网络中使用流程化的操作方式构建出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通过实例检验表明该滑坡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分析模型的应用.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更精确、及时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提高地质灾害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预报能力,本文利用GIS、三维可视化、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基于云服务的T-C-V(terminal-cloud-virtual)框架,构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库,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实现了地质灾害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基本信息管理、监测预警管理、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部署要求,基于大数据技术,以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等各类数据资源为基础,研究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并搭建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原型,以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系统为例,阐述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具体应用,旨在为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借鉴,提升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凌Li 《浙江测绘》2002,(4):23-25,22
《县(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以MAPGIS为图形平台,以ACCESS MDB为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套集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为一体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本文结合浙江省重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实例,介绍了对《县(市)时质灾害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管理职责的整合,要求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具有更加全面有效的数据服务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本文以新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为例,系统阐述了平台的建设思路:制定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及平台对接等相关的标准规范;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库;以空间大数据基础框架为平台底盘,建设云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及平台支撑系统,最终实现全疆自然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共享交换,提升新疆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综合运用 GNSS空间定位、计算机网络通讯、3G网络等技术,对监测点的地表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并介绍以HNCORS系统为基础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过程,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地质灾害大数据技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3S技术,建设实景三维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地质灾害体及其环境的三维实景重建,并支持查询分析、预警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为防灾减灾研究和决策提供真实环境和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国合 《东北测绘》2014,(2):119-120
主要论述了以浙江省 CORS 系统为基础,综合运用GNSS 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对可能由地表位移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形变分析,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从1980年设立特区以来,目前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本脆弱的地质环境,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灾害。本文首先阐述了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模型库、危险性区划、划分预警片区、获取气象和水文临界判据、预警结果制图输出和发布6个步骤;然后给出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模型;最后设计了深圳市地质灾害评价与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描述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说明了系统运行网络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